平海渔村行
□游荔生
一村: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村,有独特的自然美,人情美,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平海村,美丽乡村,风景是美的,是和谐的,韵味可以细细品味的。蓝天上的白云,那么淡然、悠远,悄悄远离尘间,遥遥望着俗世悲欢扰攘。
村间的淳朴的民风,慈眉善目的人们,笑容可掬,祥和安谧。村中,老老少少聪明、正直、勇敢、耐劳,自求多福,日行一善,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依然乐观,保持着人性坚韧的品性,以及对待生命的坦荡超然。仁者寿,村里的人,多高寿。
平海村风景好,迷人景观,历历在目。朝阳山,树林翠绿欲滴,点缀其间,意蕴着“红花还需绿叶衬”,让人升腾起绿色的希望。宫殿面向大海,海面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微风乍起的时候,有画里才有的景色。平海村的秋色,是丰富的,动人的。在夕阳辉映下的妈祖庙,如晚霞般灿烂,如油画般欲滴。那夹杂在许多树之间的房子,给初秋,涂抹了一幅立体缤纷的画卷。
游客去平海村,美丽乡村行,天与海的形色气味,会静静的溶解到灵魂里。
一宫:
平海天后宫,有108根木柱,又称“百柱宫”,古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建筑,静静守护,靖海护航。
平海天后宫,原为通灵神女庙,创于北宋,明代扩建后,易名为天妃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扩建,更名天后宫。
跨宫门,内庭两边为长廊。长廊由红柱子支撑,墙上挂书画。走过长廊,仿佛穿越历史时空,回到那段“赐泉济师”、“引舟入澳”、“神灯引航”激奋人心的历史岁月。游客的心中,一种景仰“天妃默佑之力”护国庇民之情,油然而生。
宫内的红柱子有明暗108根,而廊沿压石也是108块,与师泉井砌井条石108块相一致。三个“108”,无意巧合。走过长廊,进入正殿。殿内神龛供奉着五尊妈祖,中间最大,左右依次渐小,神态各异,慈眉善目,神像前方正中间,悬挂着横匾“神昭海表”。
和风,细雨,让平海天后宫的妈祖又活了起来。同时,平海天后宫中的每一柱香火,铭刻、记述并风情万种地演绎了新的命运交响曲,让那个不朽的平安女神淡淡生辉,闪闪发光。
一井:
游客去平海村,主要为了著名的“师泉井”。
沿着深幽的石径,慢行,一口古色古香、布满青苔的四方形井,映入眼帘。井旁,立石牌,刻“师泉井”字。读“师泉井记”碑文,可知井的来龙去脉。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闽浙水师军总督靖海侯施琅将军,奉命,驻师平海。此处遍地盐卤,仅妈祖庙前一口浅井,井水枯竭,大军面临绝水。施琅祈求于神,妈祖显圣,井水清泉涌溢,取用不绝,井泉济师,施琅大喜,遂亲笔勒石“师泉”碑记,以为纪念。
“师泉井”的故事,妈祖文化的一个不朽经典。
碑和师泉井的井碣,为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展品,长期展出。
《师泉井记》,以“师泉井”为题材,通过叙述,用散文的形式,为妈祖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财富,而且给后人贡献出了极为杰出的历史故事。
施琅亲笔写大楷书“师泉”石碑,立于井边。
这一古老石刻,是中华民族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历史见证。
一鱼:
平海村的海鲜许多,以马鲛鱼在莆田名。马鲛鱼,鱼类中凶猛一族,牙齿长,不吃微生物和草类,以食小鱼为主,故浑身肥满。
马鲛鱼,以往是莆田名鱼;今天,一般化了。马鲛鱼的鱼片,平海村的经典名菜。
春天,是一年中马鲛鱼身价最贵的时候。春天,马鲛鱼会到平海的海域交配,产籽完即游归大海,渔期短暂,更显珍贵。此时的马鲛鱼,通体泛绿色光泽,肉质细腻,入口即化,极为鲜美。
要做马鲛鱼的鱼片,须新鲜。鱼肉越新鲜,做出的马鲛鱼片越好吃。
制作马鲛鱼片,要准备许多时间。洗净后,先切下鱼头,再切鱼肉,要切得薄,加老酒、酱油等,用地瓜粉搅拌均匀,挂粉待用。把切好的大蒜姜片等,放入烧热花生油的锅里,炸出香味,舀起待用。把地瓜粉和马鲛鱼片,加适量的水混和在一起,调理毕,一汤匙又一汤匙地投入滚沸的锅中,待混和地瓜粉的马鲛鱼片浮上锅面时,便连汤掏起,放在碗内,加醋,滴一点麻油,便可美美地吃了。
做好的马鲛鱼片汤,用一点点翠绿的葱做点缀,是让人垂涎的。香,让人特别有食欲,饭量大增。在平海村,吃马鲛鱼片,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至今,马鲛鱼片,依然是许多游客的至美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