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教主与将心比心法
□林劲松
三一教主著作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将心比心法应用自如,令人拍手称快。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有篇《续稿文类》,专门就宗孔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林子曰:“途人之心,皆孔子也,故宗孔子者,宗心为要。慨自孟轲没,而孔子之道不著,或求孔子之外,而不原于心者有之;或知求孔子之心,而不识心之本体者有之。剽窃分门,互相同异余窃惑焉。余惟信余之心,以信孔子尔。盖余之心,即孔子之心;而孔子之言不过发明余心,而先得余之所同然者。至于入孝出弟之常,仕止久速之大,处事接勿之方,揆之吾心,皆有天则。况孔子之言,足以为万世之法程,吾心之印证者乎?”(该书886页)
在这里,三一教主将心比心,谈谈自己读孔体会,他是以孔子为自己学习榜样,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他人,诲人不倦。走的是正确之路,所以,到了后来,他与孔子心心相印。他以自己深刻的体会来纠正过去有些人读孔不得法者,是使人心悦诚服的。不用说是明代人,就是我们今天读一下,效果仍然很好。
例如,《道德经》二十七章说:“善行,无辙迹;善言, 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 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意思是说,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 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 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 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 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 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 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 精深微妙的道理。
在这里,短短几十个字,解决了三个大问题。一是勤学苦练, 掌握一流本领,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五者,可谓是绝技, 很不容易得到。但是因为利国利民,所以,要勤学苦练,好好掌握。
二是善救,无论救人,还是救物,都是道德品质高尚,修养到 位的具体表现。圣人无弃人,无弃物,在老子看来,人命关天,天 命关天,都是大事情,要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前往抢救。老子解 决这个问题,意义重大,有利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关注战争和重大 事故的发生,想方设法去阻止战争的发生或者继续进行。这是因为, 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造成巨大损失。战争结束后,人员大量死亡,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 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老子把救人和救物提高到了圣人的 高度来认识。这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
三是善于学习。这是因为,有的人善于待人接物,工作顺利; 有的人却不行,不会办事,到处碰钉子,完不成任务,原因何在? 在于善不善于学习。所以,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 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人可以做为不善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 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老子的话非常精辟,引起了后人的共鸣。
我所以对林龙江先生将心比心法学习体会深刻,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会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例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懂得了天地万物发展变化规律,他的学生只要跟着他学三年,就可以出社会工作了,而且办事效率高,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好处。读书是向没有见过面的老师学习,林龙江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读了他的著作,找一找自己差距,新的研究成果也就出来了。那就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例如上面说的老子关于“善”论述,是要我们向圣人学习,认真实践。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读书第一,修身第一,谁都可以像孔子、老子成为圣人。
又例如,妈祖信仰,初开始没有什么记载,妈祖著作也没有留下来,一直到了妈祖信仰开展130多年以后,才有1123年宋徽宗为圣墩神女祠赐额“顺济”的有关记载。那要怎么认识这件事?这次灵了,将心比心,把今人与宋人之心进行比较,结论就出来了。
《道德经》十九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 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在这里,老子肯定了三种人的光辉业绩:绝代圣人爱祖国,爱人民,不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自己发家致富的私有财产,而是贡献给社会,让平民百姓得到了百倍的好处;绝代仁人把自己治理家庭的经验贡献给社会,许多面临崩溃的家庭恢复了家庭温暖,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绝代工匠把自己的绝技贡献给社会,许多人有活干,小偷小摸绝迹了。这就是说,老子高瞻远瞩,在公元前5世纪,就充分认识到了知识分子的作用,要是他们能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社会,那就会推动和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知识青年妈祖扎根农村,把自己学识奉献给自己的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哪些意义?学了老子的话,我终于恍然大悟,妈祖把自己知识奉献给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就是最漂亮的大杰作!她走的是知识青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金光大道。在中国历史上,走这样的历史必由之路,妈祖是先行者。
妈祖姓林名默,又称林默娘,莆田九牧林六房蕴之七世孙,是 宋朝的雷锋。曾祖父林保吉,官后周统军兵马司,后弃官归隐,到 忠门贤良港定居;祖父林孚,官福建总管;父亲惟悫,官都巡检。 林默诞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 熙四年(987)九月初九逝世。妈祖小时受到良好的忠烈家风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勤奋好学,知书达礼,能文能武,熟悉水性,通晓天文,研习医理,有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长大后,她专心致志地做慈 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为乡亲排忧解难,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世人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由于她一生为人做好事,富有无私奉献精神,所以,妈祖离开人世后,在她的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屿和她的世居地西天尾镇龙山村为她立祠奉祀,尊称她为“妈祖”,是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人发家致富的女神。
直至今天,送知识下乡,送科技下乡,仍然是我们时代所提倡的,或者说知识扶贫、科技扶贫是根本的扶贫。这是因为对于广大农民来说,送知识下乡,送科技下乡,恰如雪中送炭,久旱来了个及时雨,十分宝贵啊!妈祖当年从事的就是这样的事业。而且效果显著。妈祖信仰开展以后,许多年轻人纷纷向妈祖学习,爱祖国,爱家乡,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家乡人民,迎来了兴化军三县士农工商全面发展,名列福建甚至全国前列。你说这是不是大杰作?!
综上所述,历史研究,方法要讲究。三一教主采用将心比心法讲解心法,跟信徒们谈心得体会,平易近人,效果自然而然好。同样,用今天对知识下乡、科技下乡的提倡,去认识妈祖信仰,也就迎刃而解了。妈祖林默十八岁时家乡巨变,莆田归宋,百废待兴,非常需要知识下乡、科技下乡。妈祖扎根农村,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实践一下“”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效果显著。这便是妈祖信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有比较,才能鉴别。三一教主将心比心法威力无比。他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信徒,让他们学圣人,做圣人,形成莆田抗倭斗争的骨干队伍,然后去组织和发动城乡人民,跟日本倭寇决一死战。所以,莆田人民特别勇敢,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抗倭斗争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这个局面就是由莆田人打出来的,史称莆田大捷。那时,日本倭寇几乎全军覆没,吓得他们以后几百年间不敢再来中国沿海捣乱。我准备在《林龙江与莆田大捷》一文中,详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可歌可泣的莆田人民抗倭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