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之谜
梅妃是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人物,尤其是她的《楼东赋》和《一斛珠》广为后人所传诵。有关梅妃的事迹,莆田自宋修志开始,地方史志均有记载,主要有宋代赵彦励《莆阳志》,宋代李俊甫《莆阳比事》、明代何乔远《闽书》,明代黄仲昭著福建第一部省志《八闽通志》,以及明、清《兴化府志》与《莆田县志》、《福建通志》等著述。鲁迅、胡适、郭沫若、林恭祖等许多文学泰斗,都对梅妃作过研究。然而,自鲁迅先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在《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集》中对《梅妃传》的作者和著作年代提出质疑后,关于梅妃有无其人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并被列为中国文化之谜。之后,胡适曾想从正面考证梅妃其人的历史真实,因资料欠缺,无果而终。
1962年初,一代文豪郭沫若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途次莆田》,一声“梅妃生里传犹在”的深沉吟唱,再度引起人们对这位唐代名妃的关注和怀念。
【一】
作为一代皇妃,梅妃无疑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然而,却因了鲁迅先生的质疑,一度变成了“传说”人物,成了扑朔迷离的文化之谜。此前,学术界多从正面考证梅妃的存在。但遗憾的是,关于梅妃的出生、史料记载、梅妃住过的上阳宫考证、莆田地理位置、高力士是否使闽等,这些方面保存的完整资料少,考证难度大,才逐渐形成了困扰史学界半个多世纪的谜。由施宣圆、林耀琛、许立言主编,中国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之谜》第四辑《梅妃有无其人》一文中,认为“梅妃无其人”。向思鑫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49大谜》“宫闱七大谜”之《梅妃有无之谜》,均偏向于“无其人”的观点。
近年,仅在莆田学术界,就有《梅妃有无其人》《也谈梅妃之谜》《历史上有否梅妃其人其事》等文章,均提出相似的疑问,更让这位唐代名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梅妃故里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土生土长的江国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萌生了研究梅妃、揭开梅妃真面目的强烈念头。许多个日子,留连抬头石、浦口宫及后来建造的梅亭等梅妃故里标志性建筑,他对这位江氏先祖倍增敬昂之情,考证梅妃的心情愈加迫切。1995年6月11日,他在多方深入民间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江梅妃的传说》,在莆田市的《湄洲日报》上发表。梅妃艺色双绝,“眉不染自清,唇不点自绛,眸如两汪秋水,腮如丹桂含苞,满面天真稚气”。她得宠时,从不迷恋奢华和权势。入宫后,绝不为自己的家族多求恩泽。所传唐明皇曾问她家有何人,欲封为宫。梅妃答“家中虽有兄长,愿陛下以苍生为重,施恩百姓。”她的传说还与许多莆田民俗相符,如莆田女子去世后,“木主牌”上所书“某儒人神位”,与江氏族谱所载“莆田诸女尽封孺人”相符。梅妃的故事,借助媒体的传播,在当地再次产生了较大反响。
之后,他又跑遍了省市有关图书馆、博物馆及各级地方志办公室,并找来江氏族谱进行反复研究,仅读书笔记就记了满满三大本。此后两年,他又相继在《湄洲日报》上刊发了《史载梅妃》等文章,侧重从“史”的角度宣传梅妃的精神和品质,试图用史料进一步巩固这位唐代名妃在中国正史上的地位。
然而,江国兴深知,要“扳”倒名人的权威论断,谈何容易啊!自幼生长于黄石镇江东村的他,凭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科学严肃的考证态度,向学术界权威继续发出勇敢的挑战。
不久,世界兴安恳亲会在莆田隆重召开。时台湾著名诗人学者林恭祖正好也回来了,就住在台湾大酒店。江国兴对这位梅妃研究学者仰慕已久,获悉情况后,立即利用午休时间,兴冲冲赶到台湾大酒店,冒昧敲开了林老的房间。一听来意,林老对眼前这位富有钻研精神的后学十分钦佩,当即和他一一探讨起来。与其他学术界同仁一样,林老对从正面考证梅妃也感到力不从心,毕竟现有的材料太有限了。当江国兴把自己打算用反证法来论证梅妃确有其人的想法和盘托出时,林老听罢眼睛一亮,“好,有新意,这个考证思路很好!”在鼓励他朝这条路子大胆走下去的同时,老人当场兴致勃勃地挥毫题写了“梅香万里”四个字,送给江国兴存念。临走时,林恭祖向江国兴建议,要多从唐代笔记小说和唐诗中考证梅妃,并特地把自己对唐诗的最新考证结果告诉他。林老认为,杜甫《丽人行》中的“杨花雪落覆白蘋”,是用“杨花”与“白蘋”暗喻杨玉环和江采蘋,意为杨玉环迫害夺宠江采蘋。这一研究成果给了他重要的点拨和启示。
为了研究梅妃,江国兴不仅跑遍了莆田市和省城大小小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从大量馆藏书籍中寻找有关梅妃的蛛丝马迹,还省吃俭用,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几千块钱,用来购买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资料。倒是妻子开明,有时他买书的钱不够,妻子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部分资助他。每当此时,他的心里暖暖乎乎的,更增了解开梅妃之谜的决心。
【 二】
转眼到了1997年,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旅游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等四家单位联合开展全国300个旅游景点申报工作。浦口宫理事会吴开泉等人经过一番准备,自认为拍照、组织文字材料,所站的角度不佳,仅仅以事论事,未能与重大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等有机联系起来,便特地请江国兴回去总策划。当天夜里,江国兴百感交集,激动得失眠了。他觉得,这是个宣传梅妃故里的极好时机,务必要紧紧抓住。于是,他多方协助有关部门整理申报材料,并得到《湄洲日报》编辑李玲的大力支持,在报上连载了4篇文章,详细介绍梅妃故里的文物史料,扩大梅妃故里的影响力。为提高照片资料的品位,他还请报社的摄影记者吴锦宇同志一同回来帮忙。当时,村里有些群众认为,江东地处乡村,角逐全国著名旅游风景区根本不够条件,简直是浪费时间。所幸的是,时任村支部书记江国宝及村主任吴建华等“村官”对此热情很高,极力支持。江国兴的劲头更足了,除了向省里有关方面多方宣传梅妃外,还向莆田籍女士、全国旅游协会副主席李玉莺极力推荐。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初,申报工作揭晓,莆田黄石镇的梅妃故里从全国2万多个参选单位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300个著名旅游景点之列。这是莆田市唯一入选的一个景点。专家介绍,之所以能光荣入选,一是梅妃在福建省乃至全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二是梅妃与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文学地位和史学价值的交相辉映,折射出梅妃魅力四射的人格光芒。
2000年,莆田县把浦口宫争取申报福建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摆上了议事日程。这座建于唐代,清代重修的宝贵古建筑,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北宋建筑的。为了考证其确切的建筑年代,江国兴查阅了大量史料。几经寻索,他从《莆田县志·大事记》中查到,其建筑年代应为唐至德元年;其二,他还从浦口宫中的古碑刻查到此宫确系唐朝建筑。这是围绕梅妃的研究方面,江国兴的又一重大发现。但是,申报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梅妃作为一个文化之谜,申报一度困难重重。江国兴没有气馁,一个人没日没夜的忙,常常还要自掏腰包。有一次,他去福州送申报材料,回到莆田家中时,已经是下半夜1点半了。单是申报材料就做了厚厚一大本。花了3个月时间,一个人跑。为此,他不仅在莆田市范围内上上下下的跑,还五上省城,一次次地为申报而忙碌奔波。为了研究浦口宫的建筑特征和雕刻艺术,又数十次深入宫中,一遍遍琢磨,并向吴天鹤、李荣农等专家请教该建筑的古建筑价值和雕刻艺术。得出的结论认为,此宫按帝王后妃的礼节建造,采取百柱抬梁穿斗的建筑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风格,极具科学和艺术价值。
省人大科教文委副主任赖祖胜接触过大量浦口宫材料,尤其是受江国兴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也多次向专家推荐。初选中,因梅妃有无之争议,浦口宫不幸落选。消息传来,县文化局局长李芹和江国兴心急如焚,一班人恳切邀请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带队重新下来考察,同行的还有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市文化局局长李尚清、县委副书记卓金贤等陪同实地考察。考察中,江国兴出示了许多梅妃研究成果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专家们高度肯定了梅妃的历史地位与浦口宫的建筑价值和雕刻艺术。第二天,省文物局再次召集有关专家开会,专题研究浦口宫,给予补上“省保”的名单。在大量富有说服力的史料、实物面前,浦口宫当之无愧地加入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江国兴疲惫地笑了,这3个月来的辛苦血汗终于没有白流。
全国三百个著名旅游景区和省级文物单位的申报成功,既得益于梅妃的历史性地位,反过来又扩大了梅妃在全国的影响。
【三】
研究梅妃的工作继续进行着。江国兴在做好手头工作之余,不厌其烦地积累,默默地搜集、琢磨。
2000年7月19日,他在《湄洲日报》上发表《高风亮节江梅妃》,文中评价说,梅妃“心系庶民,受庞不谋私”;“品德高尚,得势不求利”;“志节清高,国破不失节”;梅妃品行无私,高风亮节为历代名贤所颂扬。旅居新加坡的侨胞郑先生看了这张报纸,在信中告诉江国兴:“读了大作,才知道家乡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位值得后人钦佩、学习的贤慧女子,我要给国外的亲戚朋友多宣传梅妃。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
借助他的文章,梅妃故里时常引来省内外的学者朋友前来参观、访问。2001年5月29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俞曙霞教授为团长的广西政协文化教育考察团一行8人,在福建省政协、市政协和莆田县人大有关人员陪同下,专程赴江东村梅妃故里考察梅妃历史记载、梅妃轶事和梅妃故里民风民俗,来宾还兴致勃勃参观了浦口宫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南塘梅亭。俞曙霞教授高度评价说,梅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杰出的女性,她的无私品行和高风亮节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广西客人感慨道,参观缅怀梅妃,弘扬梅妃精神,倡导贤内助教育,对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有着积极意义。
十几年来,他多方搜集有关梅妃的诗、词,聘请文化界知名人士宠赐墨宝,福州的郭风、赵玉林、陈清狂、黄学文等,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余纲、林懋义,莆田的林镗、林井心、朱成淦、陈阵、林庆霖、林国荣,以及潘心诚、余险峰、姚振泉等省市领导。他的手上,已经搜集到50多幅有收藏价值的书画作品,准备在时机成熟之际,做成碑刻,以进一步提高梅妃故里的文化品位。
【四】
历史走到了2002年。这一年,有两件事扭转了梅妃的历史“命运”。
这年5月,新编市志即将定稿。新上任的市志办主任林金岱突然发现,该书稿竟把梅妃列入传奇人物。这怎么行?一向对史学抱严谨态度的林金岱当即找到原市志办主任黄金恳了解情况。原来,新编市志定稿前,莆田方面为慎重起见,已邀请省里的专家一同探讨梅妃要如何入传。大家的结论是,既然像鲁迅这样的大师都对梅妃提出了怀疑,且几十年来都没有人能正式驳倒他论断,市志应当也“尊重”科学,不能像《莆田县志》一样也把梅妃作为“正传人物”。就这样,梅妃被确定为传奇人物。
数日后,林金岱、黄金恳与江国兴等一帮朋友聚会。席间闲聊,大家一起扯起莆田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提到梅妃,林金岱特地向老黄介绍说,这位就是江国兴,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研究梅妃,不妨听听他怎么说。江国兴听说市志把梅妃定为了传奇,当即激动地反驳:“不行!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物都证明,历史上有梅妃,她的存在是客观的,不是几个名人和权威人士所能否定的。”之后,他随口举了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一一佐证。末了,老黄说,你若能驳倒鲁迅,我就服了你!回家后,江国兴连夜整理了一大摞相关材料,并给林、黄两位方志界学者写了洋洋三大页的信,坦陈心迹,希望能尊重历史,把梅妃的身份改过来。次日一大早,他就跑到高楼的市邮政局把材料和信寄出去。仅仅过了两天,在市志办,林金岱、黄金恳作了一次简短的会晤。两位治学严谨的老前辈一致决定,立即更改市志内容!当天,市志办派出5位同志赶往福州,把已经印好的梅妃书稿改了过来。一夜之间,梅妃从传奇人物,又恢复了正传人物的身份。事后,林金岱觉得有点后怕,对别人说:“幸亏及时把梅妃更正过来,要不这部新编市志就大大掉价了!”
这年9月8日,莆田市史志学会成立大会在颐和大酒店举行。会上,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志》主编卢美松说,莆田出了许多知名的历史人物,但像梅妃、林默娘(妈祖)这样的争议人物,“无”的可能性更大,正在修撰的省志只列入传奇类人物。会后,林金岱对卢美松说:“那不行,梅妃、林默娘都是莆田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怎么能随便就作为传奇呢?”卢说:“你们就考证吧,事实胜于雄辩。”于是,考证梅妃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江国兴的肩上。临走前,林金岱亲自列了四大点共35个问题的“江采蘋其人其事考略”交给江国兴,叮嘱他务必要一一详考,为梅妃正名。之后,林自己则去埋头整理有关林默娘的考证材料。
【 五】
多亏了十多年来的艰苦积累。江国兴重任在肩,连续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所有能搜集到的材料逐一梳理,运用独特的反证法,对学术权威提出大胆的否定。文中,他先摆“靶子”,把“梅妃无其人”的理由一一罗列出来,后引经据典,用大量无可辩驳的史料和实物来加以反驳,第一次以系统理论奠定了梅妃的历史地位,令人无不信服。2003年3月,江国兴拿着这篇题为《梅妃确有其人》的论文,专程从莆田赶到省城福州,找卢美松当面求教。在省人大干部培训中心,他头尾住了三天,把考证的思路、史料的由来、学术界各派的观点,以及这十多年来研究梅妃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向这位省史学界前辈一鼓脑的倾倒出来。末了,卢美松感慨地说,你们的敬业和真诚让我深受感动,我服了莆田人!不久,在卢美松等人的努力下,梅妃、林默娘被修撰中的省志重新列为正传人物。
在《梅妃确有其人》一文中,江国兴针对《中国文化之谜》第四辑《梅妃有无其人》中认为“梅妃无其人”的五点理由,着重从四个方面作了反驳。
其一、鲁迅把小说《梅妃传》作为考证对象,产生考证主体错位。
江国兴指出,莆田自宋修志以来,历代史书皆有正传梅妃。鲁迅认为《梅妃传》最早见于元人的小说丛书《说郛》中是不确切的。实际上,梅妃事迹并非皆源于《梅妃传》。现保存完整的《莆阳比事》是在宋嘉定七年(1214)雕版刊行,比元代《说郛》中的《梅妃传》早出版近百年。其次,《梅妃传》创作的时间与梅妃有无其人也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梅妃事迹在许多史志资料中都有记载。同时,莆田江东的实物资料也都证明梅妃确有其人。所以,江国兴认为,无论《梅妃传》是唐人创作,还是宋人所书,都不能作为考证梅妃有无其人的主要依据,更不能认为小说《梅妃传》是宋人创作,就以年代不相及,错判“梅妃无其人”。
其二、以《旧唐书》、《新唐书》无记载梅妃而否认梅妃有其人,本身就是片面的。
首先, 江国兴认为,梅妃没有直接参与唐史重大事件,《新旧唐书》中没有记载纯属正常。《旧唐书》、《新唐书》所能传载的人物极少,特别是后宫能立传者不足万分之一,绝大部分人没有传记。其次,地方史书、名人诗句等记载梅妃,都应当作为考证梅妃这一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
其三、用新旧唐书没有记载高力士赴闽选妃而否定梅妃入宫,与史实不符。
江国兴认为,新旧唐书无记载高力士赴闽选妃之事,也不能断定高力士就没有赴闽选妃。其次,梅妃出身于仕宦家庭。由于其家庭关系特殊,有着良好的教育氛围,不但具备能诗善赋条件,而且即使高力士没有使闽,梅妃也同样可以被选入宫为妃。至于民间流传梅妃原为牧鸭女的故事,只不过为了把人物传说的更神奇而已,不但不能因此否定梅妃能诗善赋,而且更不能以此传说作为考证梅妃无其人的依据。
其四,在《梅妃确有其人》一文的最后,江国兴又提出,早在汉、唐时期,梅妃故里江东已有先人聚居,且在此开发。那些认为梅妃无其人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唐时的梅妃出生地江东“可能还不曾存在”。其一,这一推论的“可能”二字,本身模棱两可,没有对唐时的江东是否存在进行认真考证。其二,这一推论也曲解了莆田旧县志,把海潮可涌到广化寺前、泗华陂前和黄石大龟屿附近,而错以为广化寺以东至黄石全是一片汪洋大海。这里,江国兴分别从莆田县治所在地、江东村“东什”“西什”地名、修建南洋海堤工程等五个方面作了有力的论证。
综上所述,江国兴郑重提出,梅妃其人其事不是《梅妃传》单文孤本,而是有省志、府志、县志、族谱、浦口宫和有关碑刻实物资料等的有力佐证。应当说,梅妃是确有其人。此外,在诸多梅妃研究者中,他较早从《福建名人词典》中敏锐地发现,梅妃被列为福建第一位女诗人,且见诸记载与她同时的福建文学名人,只有唐高宗总章二年(699)随父陈政入闽的漳州刺史陈元光(656-701)及部属许天正等一二人。可见,梅妃在福建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正如梅妃研究专家李瑞良先生所说:梅妃是莆田人,如真有其人,“能这样知书达礼,能诗善文,则当地文化发达程度可想而知”,“那就意味着唐代前期福建沿海地区汉文化已可以和中原地区相比美”。因此,研究梅妃其人其事,已经不是研究她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唐代前期福建沿海汉文化发展水平的问题,研究梅妃的成果对研究福建文学史有着特殊的意义。
【六】
2003年4月29日,这一天对江国兴来说终生难忘。《梅妃确有其人》一文在《人民政协报》上正式发表,引来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受到诸多权威的赞赏和认同。
看到报纸后,卢美松当天就给他致电表示赞赏。这位主持编纂《福建省志》的史学界权威认为,“文中资料翔实,考证方法运用得当,论证有理有据,论点可以成立。可以说,你揭开了这个中国文化之谜!”省方志委还明确表示,决定把该文收入新编《福建省志·人物传》条目,并推荐《福建史志》杂志发表。全国农工民主党宣传部部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李汉秋看了《梅妃确有其人》一文后,也对该文予以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是一篇较有说服力的论文,能运用省志、府志、县志、族谱、浦口宫实物资料和地理位置等全面考证,论据充足,论证严密,是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梅妃研究取得的新突破,足以推翻那些认为“无其人”的观念。李汉秋还说:“学术研讨,只论论据,不是某些权威人士说了算。科学的更新,许多文史资料的挖掘,相当权威人士的观点已被修正,这才是社会的进步,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宋堃在给作者的信中说,“关于梅妃是否有其人,学术界颇有争议,长时间难以定论,读完《梅妃确有其人》文后,觉得您敢于不同文坛先辈观点,有勇气。文中运用反证法较好,论据较为充分,可在其他刊物发表。”宋堃对梅妃研究表示浓厚的兴趣,他指出,“梅妃事迹非常感人,尤其是梅妃高风亮节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宣传”。
就这样,以《梅妃确有其人》一文发表和省志、市志重新确认梅妃的正史地位为标志,江国兴对历史上梅妃有无之谜作了成功的破解。
事实上,江国兴的贡献不仅在于解开梅妃之谜,更重要的是,他进一步开拓了梅妃研究的新领域。以往许多人只把梅妃看为美人、才女来研究,把她归为悲剧型美女。对照江国兴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学术界认为,他至少在三个方面拓宽了梅妃的研究内涵:一是研究梅妃的高风亮节;二是关注梅妃在福建文学史的地位;其三,研究梅妃可对新时期倡导贤内助教育有积极的警示作用。
说到解开梅妃这一文化之谜,江国兴在自豪之余,更多的是感激,对领导关心、专家指点和里人支持的由衷感激。他说,2002年12月,潘心诚副省长率文史专家考察梅妃故里,并欣然题词“梅开浦口,兰馨千秋”。去年5月10日,市人大主任林国良到浦口宫视察时,着重交代加快梅妃研究,争取早日解开这一历史之谜。荔城区人大副主任郑硕华多次到梅妃故里实地调研,对他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许多专家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已故画家朱成淦生前一直给他鼓气,嘱咐他,历史人物在我们这代人中消失,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研究历史人物必须实事求是。老诗人李光岱先生也对梅妃情有独钟,把梅妃生平事迹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几年来一共撰写了30多首咏梅妃诗,丰富了梅妃的文化内涵。在梅妃故里,江东村党支书江国开、村主任祁宗锋不失时机召开梅妃学术研讨会,并拨专款支持梅妃研究事业。浦口宫董事会祁文森、江金泉、吴明星等前辈多次不辞辛苦上省城,帮助搜集有关材料。莆田八中原校长、高级教师祁明规把十几年来研究梅妃的有关资料,毫无保留地献给江国兴,发扬了学术上联合攻关的宝贵精神。
江国兴说,梅妃不但是江东的、莆田的梅妃,也是福建的、中国的梅妃。正是大家的共同帮助和多方呵护,才有这一历史文化之谜的破解。
江国兴、林双华 综合《人民政协报》、《福建日报》、《莆田新闻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