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爱吾庐”
□潘真进
一到兴沙村,村里老人都叹惜说,这个时候看不到荷花。心想,花开花落,赏花是一时的,我们要了解的是长久的人文。兴沙村有一座古厝叫“爱吾庐”。
兴沙村地处华亭镇木兰溪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个村在历史上曾出了不少杰出人才,“爱吾庐”就是民国元老陈乃元的故居,在洋坪自然村。陈乃元是清末民初的同盟会成员、曾代理福建省主席,是兴沙村民津津乐道的大人物。
陈乃元,字子范,号爱吾,1878年出生在华亭兴沙洋坪,成名后定居莆田城内金桥巷。
陈乃元考中秀才后,就与莆田城里的林翰、陈樵、涂开榘等相识,并逐渐相从过密,见识日广。1904年,与陈樵、涂开榘、蔡瑄等在城内马巷创办“醒社”,并附设阅报所,向民众传阅宣传革命的书报。同年10月,他们在城内顶务巷创办莆田第一所私立小学——兴化砺青小学。
陈乃元在砺青小学堂当教员,为了教好学生,于1906年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警察讲习所。在日期间,得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莆田,仍然在砺青小学堂任教,他既教汉学,又兼西学,还特地安排时务课,解说国度情势,秘密传播革命思想。
1912年,陈乃元当选福建省临时参议会议员。1913年,福建省议会正式成立,他仍为议员,分管法制工作。任职期间,陈乃元在议政之初,就提出裁减不合理军费,以减轻老百姓负担的议案。这样就得罪了北洋军阀李厚基,险遭暗杀。接着,他又因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而被通缉,逃往上海、厦门等地。1920年,陈乃元受陈嘉庚之聘,任集美女子师范部主任,就是校长之职。接着,曾经与蒋介石是拜把兄弟的福建北伐军总司令许崇智任命陈乃元为军法处处长。
1926年,何应钦率北伐军入闽,成立福建省政务委员会,陈乃元赴省,任省政府临时委员、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并负责清理北洋军阀据闽多年留下的财务问题。数月后,兼代政务委员会主席。1928年,杨树庄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乃元改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杨树庄长病期间,陈乃元一度代理省主席。
1930年1月6日,闽西北土军阀发动政变,劫持省委委员,陈乃元从病榻上被劫到尤溪后,新病、旧病交加,于同年8月14日逝世,时年52岁。事平,灵柩返葬于莆田筱塘山。据说墓牌由胡汉民书写,墓后纪念碑由于右任题字,林森书墓志铭,蒋介石书牌坊对联。后来省政府还拨付专款,在福州西湖建一“陈乃元衣冠”纪念他。
这么传奇的人物,一定要去探寻他的故居。在村里老人的带路下,我们来到洋坪。在村路旁边那一连排的旧房屋左边,就是“爱吾庐”祖居。为什么说是祖居呢?因为根据房屋的构件,推断是明朝建筑物,也就是说,这座房子是当地陈氏家族的世居。本来这里的古厝不叫“爱吾庐”,“爱吾庐”在莆田城里。新中国成立后,该别墅变为公产,陈氏后裔将“爱吾庐”石碣牌匾移置于洋坪祖厝壁上。
“爱吾庐”祖居坐东朝西,悬山顶木框架结构,总建筑规模为五间厢三座厝。大门坦的向外墙头筑有一对“鳌头出挑”的墙头厝,此乃明代仕宦宅第的例建。墙头厝的造型和砖、灰雕塑工艺雅致,宴门里面形成一个三面高墙的方形天井院,“爱吾庐”石额本来就是嵌贴在门对面的影壁上,现在听说被族人带到福州,这里有一块复制新石额嵌在一座新建的别墅大门上框上顶。
从天井院向右拐进又一道门,才进入内院。第一进和第二进是以天井为中心组成的四合院。下厅即下座照的厅室,中置六扇门。两边为对称的廊屋,也是上下厅之间的通道。上厅为敞口厅,是整座大厝中心。第二进和第三进天井院的天井地池的石块,也是磨光雕花。中厅和后厅均为穿斗构架,堂中有两根横梁,梁上有花格肚楣,朝下的一面镂有各种花纹图案,两头分别刻有“元、魁、福、寿”四字。
在“爱吾庐”祖居附近有一座文兴书社,文兴书社前柱所刻的楹联写道:“民人安似太平寨,文物兴同三紫山”。原来“爱吾庐”处在可以遥望华亭三紫山的维新里太平寨麓。这里的地理位置让我想起陶渊明《读山海经》的诗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