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郑永庚的国画创作之路

    郑永庚的国画创作之路

      永庚属马,他爱马,也爱画马。少时,他听父亲讲老马识途的故事。为什么老马认识路呢?他好奇地问父亲。从此他对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画马已经画了二十多个春秋。

      那天晚上,永庚与我交谈到深夜。话匣子就是从马打开了。郑永庚,号墨海游子,出生在“国画之乡”仙游。1977年,他23岁那年,在县木器厂从事雕塑工作,当时退休回仙游的古装人物画家黄羲,就住在县木器厂附近,且与永庚的祖父过往甚密。于是,永庚斗胆带上两幅习作,登门向黄羲求教。坐定后,黄羲便给他讲了一则逸闻:徐悲鸿大师对登门求教的习画者,总是要先问一声:为学画,有无舍出性命的勇气?学子稍一迟疑,他便劝其改弦易辙另学门类。永庚不敢忘黄老先生的教诲,就像黄羲当年习画那样,不但注意继承人物画的传统技术,又能注意吸取民间艺术的气质和特点,使他的作品充分发挥古装人物画线描为主的特长。而对他影响更大的,还是黄羲先生的做人风格和治学态度。1978年,永庚到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学雕塑,1979年转到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学素描,这为永庚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87年,经仙游籍作家、书法家林懋义先生的介绍,永庚又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厦门分校进修,三年来他不但潜心学习国画理论,而且还遍读了古典文学作品,唐诗宋词成了他茶余饭后的话题,使他的国画作品,不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具有文人画的特色。

      李耕画院成立后,经仙游画家蒋金读先生推荐,永庚受聘于画院,作为画师他有机会临摹李耕先生的遗作。李耕人物画技法,对他创作影响很大。布局应奇,写形求神,成为他作画构图的追求。他说,李耕作画,无论画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很认真考虑构图的最终效果,特别是空白处理,疏密处理,是否合情合理。总之,作品上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条线条,都不能有累赘、重复或缺乏变化。永庚还特地取出一幅《伯牙琴道图》,给我讲述他对李耕章法的理解,一幅引人入胜的作品,在画画上是不能轻易增添或裁减一点东西,即使是题款和铃盖印章,也能弥补构图之不足,或起到破坏整体美的作用。因此,在布局时,对题款和印章都要考虑好,留有相应的位置,题多题少,印章盖在何处,要作一个统筹的安排。

      近十多年来,永庚以一代艺术宗师高冠华生前为他所题的“不羡虚名百岁巅”为座右铭,始终做到宠辱不惊,自甘淡泊名利,静下心来,对国画艺术求索不辍。以泼墨为主的作品《钓者之乐》,就体现他当下的心态,“吾谓钓胜于鱼,能欣赏钓而不计较鱼,是人生一大乐趣也。以此为事业者可脱俗超然也。”永庚还常常走出家门,游历祖国山川,走访名家大师,吸纳自然的灵光,吸收名作的精华,把李耕技法与北派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独特的灵感和悟性造化自己。  今报记者  郑志忠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