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师其心 不师其迹——孙仁英新作“四大书家”作品赏析

    师其心 不师其迹——孙仁英新作“四大书家”作品赏析

    点击查看原图

     王羲之 张旭 王怀素 黄庭坚

      孙仁英先生是我国著名古典人物画大师李耕的入室弟子。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李耕的艺术精神引导下做人作画,把对人生、对艺术的炽热情感全部浓缩到中国画之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已成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馆馆员、李耕画派主要传人之一的孙仁英,还是念念不忘恩师那诲人不倦之情。他从进入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学画开始,便遵循李耕“初学画,效先贤,严法度。基础既奠,要重观察,创新意,求于有法处变无法,力图不落前人窠臼”的教导,将师老师与师造化并举。他的作品与李耕先生一样,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画的也居多是仙佛、士女与高士等。然而,随着创作技艺的日益长进,一切都被他的灵魂重新熔铸了,一切都经过了情有独钟的选择和强化,一切都显得那么凝练厚重,高雅脱俗,舒致隽永,因而深为观赏者和典藏家所喜爱。

      与当今一些古典人物画家相比,孙仁英在深入探索强化“李派”古典人物形象的完整与完美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表现手法、笔墨形式和整体意境,他的作品意韵悠长,造型奇古夸张,笔法朴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挥写点染皆能成竹在胸,随意而为。既有老师的笔意,又有自己的创新。他不仅具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笔墨功底,且善于在生活和自然中捕捉灵感、发现美和以细腻的情感创造美,并巧妙地将之融入笔端,乃至画面,通过形象的塑造,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生发出无尽的情趣,让读者不禁浮想联翩、感受到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感染力,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诚如他的新作《王羲之·观白鹅引项而妙悟书道》、《张旭·赏剑器之舞而茅塞顿开》、《怀素·瞻夏云随风而得狂草谛》、《黄庭坚·望江水滔滔而顿觉超异》等作品,无不凸显他的过人的创作才华,以及艺术特色和独具风采。

      《王羲之·观白鹅引项而妙悟书道》画的是三只摇摇晃晃、磨磨蹭蹭的白鹅对着王羲之舞项嬉戏,王羲之则全神贯注白鹅之间彼此别样的引项动作。此画充分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才能:画人物,用线细劲流畅,造型准确生动;画景,皴擦点染,空漾幽深;画花鸟,则工写兼至,情趣盎然。传说生性爱鹅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观鹅舞项而妙悟书法之道的形象跃然纸上。细赏这幅神来之笔,画面的每个地方都是精心设计的。从结构上看,人鹅之间,比例合度,情态细致,惟妙惟肖。肢体语言丰富生动,人鹅的形象塑造堪称完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绘画技法上看,画家孙仁英很好地师承了李耕刚劲、坚韧的线条和“轻彩素描”画法,色彩恰到好处,衣纹劲练飘逸,形线统一完美,运动感和节奏感突出。正是这些精彩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散发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清逸简淡之气,让读者叹为观止。可想而知,画家在下笔前业经沉思静虑,力求形神兼备,故所作构思巧妙,刻画细腻逼真。

      《张旭·赏剑器之舞而茅塞顿开》的画意是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顿生灵感,恍然大悟,消除了原来对某些书艺的芒然不解。世传张旭曾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而书法大进。”人们由此得知,张旭是因为观看了公孙的剑器之舞而茅塞顿开,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图中张旭正在屏气凝神观看公孙大娘的剑器之舞所演绎出的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美妙情景。画家在情节描绘中,故意省却了公孙大娘的身影,着意刻画酷似狂草书法的剑器舞姿,笔简而意完,给读者留下遐想空间。古往今来,有不少画家画公孙大娘舞剑器图,画面无不表现张旭、公孙与剑器三者俱在。而孙仁英却匠心独运,通过别出机杼的结构设计,使张旭与剑器,动静相宜,公孙大娘无中如有,剑器与书法,无关成有关,情景与内涵相映成趣,令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尤其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剑器线条,轻盈细秀,如龙蛇起舞,回环往复,蜿蜒曲折,妙趣横生,充满魅力和灵气,颇得自然之趣。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怀素·瞻夏云随风而得狂草谛》是一幅百看不厌的好作品。在欣赏这幅妙作时,我不禁想起画中人物怀素“夏云随风”的故事。传说唐代宗大历二年,怀素客居长安时的一个夏日,看见几块浮云像棉花团似的一朵朵散开来,映照着温和的阳光,云块的四周射出金色的光辉,太阳已被浮云遮蔽住了。片刻,积云又很快地消散了,云块间露出碧蓝色的天幕。远远望去,白云一会儿像草原上的羊群,一会儿像雄狮,一会儿像大鹏,一会儿像游龙。霎那间乌云密布,雷电齐鸣,风雨欲来。怀素忽然领悟到在洛阳时邬彤老师那句“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诗的几分用意,认为草书就应该是这样,像天上云彩一样俯仰自然、出神入化。于是,把这些夏云随风的变化运用到狂草之中,自此悟得狂草真谛,冲破了王羲之、王献之受章草的影响束缚,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想到这里,再看到眼前这幅画作时,仿佛孙仁英想通过它表达的一切已经一目了然。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如今孙仁英的画风已日趋浑厚老辣,运用线条十分精到。其娴熟的勾云法与极其工细绘就的人物头像和双手,罕见的精美线条和灵动的墨韵,在画作中展露无遗。此外,画面顺风飘荡的云海,人物的表情与姿势,也皆极具活力和灵气,极富动感空灵之美!特别是人物身上那寥寥几笔大写,淋漓的水墨渲染出一派典雅高古、超凡脱俗之气,当今那些自诩为“XX画派的艺术大家”实难可及,这些技法都充分说明孙仁英的线条功夫非同凡响。

      《黄庭坚·望江水滔滔而顿觉超异》乃孙仁英先生看了《黄庭坚书法创作中的灵感现象》的文章后有感而画的。传说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经常登临江边高楼观看滔滔江水,在一次次看到大江东去、巨浪拍岸、江天融为一色的情景时,内心也一次次涌现起一些微妙的感受,终于有一天,他提笔写字时“顿觉超异”。之后,书艺大进,无论是楷书、行书和草书,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此幅作品布局突破陈规,别创新样,手段很是巧妙。画面江水与人物,以对角分配,左空右满,错落有致,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人物用淡墨重写绘就,色泽流畅高雅,水墨淋漓,效果苍润,气韵生动;浪花以工写轻彩画出,水纹细密精致,云彩动静自然,水天一色,气势宽阔、很有古意。还有衣纹的粗重恣肆线条相对于江涛的细劲曲线,流云的轻柔灵动 相对于人物的丰满凝重,加上悠缓自然的笔墨所形成的恢宏之气,极具飞动之势,实为孙仁英古典人物山水画的佳构。

      通过以上四幅作品,我们还可以管中窥豹,体味一番。孙仁英先生的作品,不仅构图奇巧,设色古雅,笔法苍老,寓意深长,且形态廻然各异。或夸张变形,或轻描淡写,皆活灵活现,羽羽如生,颇有装饰意味,很富表现力。由此可见,他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老师的若干特点,至今亦可遥窥李耕的笔墨神情。他不论画的是什么,或大或小,都能适应广大民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都体现了“李派”古典人物画的较高水准,可谓传神之至。  赵鲜明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