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乡愁——莆田市部分地名趣录
编者按
莆田地名最早见于史书的“蒲口”,时在南朝陈天嘉五年(564年),其后置县乃莆田。兴化、莆阳、荔城分别是莆田的全称、代称和别称。而各地的地名大体可以从自然实体、姓氏郡望、地方特色、美好心愿等四类来命名。
承载着城市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地名,既具有地理标注的现实意义,更有地方文明的真实写照。所以,地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同时,地名也是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积攒、蕴藏的财富,是听得见的乡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一阶段工作将于本月结束,为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地名文化的认知度、知晓度,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市地名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等部门,聚焦地名中的有趣文化现象,探寻其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自然实体现景观
莆仙山多、溪河多。由于山青水秀,因此地名与“山”和“水”息息相关。与“山”相关的有峰、岩等,与“水”相关的有塘、坡、埭、洋、溪、河、湖等。
以自然实体“山”命名的有:芳山、鲸山、塔山、枫山、瑶山、广岐山、杏山、可山、昆山、古山、三山、林山、东山、金山、屏山、呈山、栏山、秀山、篁山、梅山、锦山、白山、琼山、玉山、涂山、北山、帽山、昌山、圣山、剑山、西山、南山、蒲山、龙山、钟山、石山、老山、蜚山、龟山、壶公山、九仙山、九华山、东岩山、九莲山等。
以岩为名的有:附凤岩、石室岩、白云岩、麦斜岩、九龙岩、九仙岩、紫霄岩、永兴岩等。
以峰为名的有:书峰、云峰、锦峰、霞峰、石峰、岭峰、高峰、琼峰、貂峰、汀峰、林峰、梅峰、莲峰、厚峰、松峰、度峰、中锋、钟峰、埔峰、南宝峰、北宝峰等。
以塘、坡、坂、坑为名的有:南梧塘、北梧塘、横塘、下塘、新塘、柯塘、白塘、后塘、苏塘、末塘、洋塘、梅洋塘、月塘、筱塘、汀塘、上塘、石塘、霞塘、塘西、塘北、塘边;卓坡、顶坡、东坡、棠坡、前东坡、后东坡、后山坡等;后坂、郑坂、大坂、沙坂、土坂、坂洋;顶坑、下坑、后坑、朱坑、外坑、坑鼎等。
以洋、湖、江、河为名的有:大洋、南洋、北洋、后洋、下洋、樟洋、泮洋、滁洋、砚洋、高洋、沙洋、来洋、富洋、象洋、紫洋、前洋、游洋、湖洋、白洋;洋边、洋坑、洋埕、洋堤、洋林;东湖、西湖、南湖、白湖、玉湖、太湖、洞湖、霞湖、顶东湖、九鲤湖、白塘湖、湖杨、湖亭、湖洋;江东、江边、河边、河头、南河、北河等。
姓氏郡望溯渊源
历史上,中原人3次大规模南迁入闽。两晋时期,中原内乱,北方大量人口南下入闽,史称“衣冠南渡”;王审知入闽时期,北方“十八姓从王”,大规模人口南迁;北宋末年,全国政治重心南移,北方人第三次大规模南下入闽。
3次大移民在我市地名上有明显的反映,他们聚族而居的村庄不少以姓氏、郡望命名,如翁厝、苏厝、凌厝、蔡厝、李厝、魏厝、刘厝、徐厝、肖厝、田厝、梁厝、岐厝、黄厝、王厝、许厝、柳厝、吴宅、陈庄等。后进一步发展以方位定名的有:北厝、西厝、顶厝、下厝、尾厝、东庄、西庄、官庄、云庄、院庄、园庄等。
市地名办负责人朱志明表示,每个名字都有它的来历,如园庄镇原名叫“园头庄”,因古时慈孝里署务办公的村庄建在大埔古园头边而得名。1940年6月,仙游县撤慈孝里,设置第二区,辖枫亭、朱斗、沙沟、慈岳和顶境5乡,时取名园头庄,其名叫起来不顺口,后来去掉“头”字,园庄因此而得名。
地方特色见风情
莆仙自古同属兴化军、兴化府,新中国成立后,同属一个地区和一个市。莆仙人热爱这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把“莆田”和“仙游”的第一个字(或谐音)作为地名首选。
以“莆”、“蒲”、“浦”、“埔”等字命名的有:莆头、莆禧、莆城、莆尾、莆口、莆糖、蒲山、蒲峰、蒲江、蒲坂、新浦、濠浦、荔浦、埔柳、前埔、后埔、院埔、北埔、东埔、西埔、西埔口、光埔、大埔、溪埔、埔尾、月埔、东埔余、顶铺、铺头。
以“仙”字命名的地名在仙游县境内为多,如仙廊、仙华、仙水、仙山、仙头、仙潭、仙溪、仙西、仙东、留仙、岱仙、聚仙、仙湖洞、九仙山等。
以莆田方言的“墩”为名,如上林墩、袍笏墩、黄墩、后布墩、前布墩、朱墩、下墩、顶墩、梧墩、后墩、上墩、陈墩、前墩、埔墩、林墩、苏墩、芦墩、金墩、土墩、中墩、东墩、坤墩、利墩、新墩、吴墩、顶墩、油墩、锦墩、古墩、山墩、九十九墩、草鞋墩等。
以植物花木名称为名,如桃巷、橄榄里、梅花亭、草厝里、上桃巷、花园巷、下桃巷、葵峰巷、杏花巷、梅花巷、菱角池、草渚、大兰里、老叶树、杨山、竹林里、梧桐山、梅岭、芦洋、杨芳、芹坑、蕉坑、樟桥、桂花岭、桂林、梨山、柳园、乌紫里、菜塘、松柏仔、枇杷店、竹门、松柏林、笋后、橄榄尾、樟林、萩芦、枫亭、梅兰山、蔗斜、桐林、柿下、下菇山、梨坑、杏山、柯树里等。
美好心愿透民俗
莆田人民爱吉祥平安,许多地名均以龙、凤、狮、象等汉民族传统吉祥图腾命名;自古心地善良,为人做事总是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以头、尾命名的很多;也爱美,以“霞”字命名的地方不少,表示自己的家乡像彩霞般秀丽。
以汉民族传统吉祥图腾命名的有:龙溪、龙山、龙腾、龙井、龙脊山、龙西林、龙华镇、龙门寺、九龙谷、九龙洞、龙坂、龙泉、龙洋、黄龙、英龙街、龙桥;凤凰山、凤山、凤顶、凤林、凤池、凤际、凤岭;象山、象岭、象海、北象山、象星、大象、象峰;便狮、石狮、狮亭、狮王。
以头、尾命名的地名很多,如城内有“九头十八巷”。“九头”即:社衙头、水关头、洞桥头、水淈头、观桥头、衙桥头、河头、市头、井头。还有涵江旧名涵头,埭头、水头、海头、桥头、哆头、码头、漏头、堤头、龙头、沟头、埕头、渠桥头、下渠头、塘头、厝头、石头、沁头、鹅头、岭头、坂头、陂头、湖头、园头、圳头、莆头、仙头、圣头、榜头、下江头。
“尾”字命名的有:保尾、霞尾、铺尾、美尾、江尾、海尾、浦尾、沟尾、洋尾、潭尾、坂尾、溪尾、郊尾、盖尾、度尾、汕尾、杉尾、山尾、斜尾、岭头尾等。
以“霞”字命名,表示像彩霞般秀丽的地方。如:霞街、霞桥、霞山、霞苑、霞峰、霞湖、霞塘、霞楼、霞洋、霞林、双霞、黄霞、东霞、西霞、霞屿等。
记者查阅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莆田市地名志》,书中简要分析了许多有意思的地名缘由。以“埭头”为例:古代劳动人民与海争地,围埭造田,发展农业生产,其定居点多以“埭”为名。此地是当时定居地中心,形成第一大墟市交易地。“第一”与“头名”意同,故称埭头。
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傅庆定说,莆田地名不但名美,而且意远、情深、景秀,它不仅反映了莆仙历史渊源、地理变迁、沧海桑田、政治变革、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民俗、习惯,还有文学韵味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据湄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