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田婚俗保留古代“六礼”遗韵(组图)

    莆田婚俗保留古代“六礼”遗韵(组图)

      每年的农历八月起,至次年的农历正、二月,莆田大地婚嫁喜事接连上演。尤其是旧年腊月到新年正月,在莆田人家眼里,是最为吉祥、和顺的结婚佳期,从城市到乡村,莆田人家进入了喜气盈门的结婚季节。

      从婚俗的形式、内容看,莆田婚娶习俗仍然保留有古代“六礼”的痕迹。古代中国最重明媒正娶,早在周代就已确立嫁娶程序中之“六礼”,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随着北方居民南迁入莆,婚仪中的“六礼”在莆田各地流传开来。此后,这六种礼节虽略有变化,然基本延续下来。到了明代,莆田士大夫提倡冠礼,这一遗韵在今天的莆田婚俗中亦有明显体现,如新郎官在婚前一夜行“绡头”(俗称“上头”)仪式等。莆田传统婚娶程序有八个,具体礼仪则因地域而略有不同。

      一、说媒。儿女长大之后,父母托媒人为其物色对象,媒人则极力玉成其事。

      二、相亲。媒人说亲之后,如“门当户对”,其父即可代儿女登门相亲(一般是男方到女家)。对方要煮线面或鸡蛋当点心招待,倘若相中了,才吃对方煮的线面、鸡蛋,如不中意,就不能动点心。

      三、送庚帖。男女双方如果同意亲事,就通过媒人互送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之后,男方会把女方庚帖放在灶头箸笼里,经过三日三夜,若家里没发生什么事故,就认为此女能够服家。尔后,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推算合婚,看有无冲克等。

      四、订聘。断过“八字”合婚之后,如双方满意,就由媒人从中商定聘金、嫁妆,再择吉日订聘,俗称“放定”。男家一般会选定“双日”,请亲戚中认为命运好的妇女若干人(要成双),身穿红衫,带上礼物,把聘金的一部分和一些金银首饰送到女家,把戒指、手镯套在姑娘手上,把项链、金银锁(也有简化成红包)挂在姑娘脖子上,俗称“挂豆”。女家放鞭炮,把糕饼果品分赠亲人、邻居,表示女儿已许配与人,然后备办酒菜,招待男方客人,并给每人一封红包。

      五、定日。俗称“看日子”,男方择选结婚佳期以红贴转告女方,女方回以允期红帖。之后,男女双方根据议定的婚期,各自择日为未来的新郎新娘裁衣制作婚装。

      六、送嫁。姑娘临嫁,女家亲友赠送衣饰布料、红花、香粉等物,表示祝贺,称为“送嫁”,俗称“捧花粉”,女家则备办酒菜招待送嫁的客人。

      七、纳吉份。莆田人把纳吉份变音叫“担试粉”。婚期到时,男方把未交足的聘金、礼物装入红漆礼盘,把猪肉、线面、红团、菜丸等食物装入红漆“担盘”,送到女家。如姑娘的祖父母健在,则须另备一担奉敬,俗称“妈盘”。

      八、结婚。莆田人把结婚称“成人”,取儿女长大成人之意。结婚日称为“成人日”。成人日前要做好许多准备工作,有许多礼仪习俗要举办。文/朴姿樛   图/顼洋  午舟

    点击查看原图

    上门订聘

    点击查看原图

    婚期前一晚“绡头”(俗称“上头”)。

    点击查看原图

    新婚时厅堂挂上“表德”。

    点击查看原图

    洞房门楣上须挂上辟邪之物。

    点击查看原图

    婚期当天“担试粉”。

    点击查看原图

    到女方迎娶要带上公鸡。

    点击查看原图

    “担试粉”时煮线面接待男方客人。

    点击查看原图

    婚期当天新郎新娘都要绑上红腰带。

    点击查看原图

    接新娘用上“新妇轿”。

    点击查看原图

    新娘到。

    点击查看原图

    新娘下轿,红伞遮盖,新郎迎接。

    点击查看原图

    新娘轿子刚到,新郎一家要找个地方“避冲”。

    点击查看原图

    “避冲”时还要水泼灶火。

    点击查看原图

    拜堂告祖。

    点击查看原图

    新娘进婆家的重要一课是给长辈亲人打招呼。

    点击查看原图

    新娘分喜糖,见者有份。

    点击查看原图

    拜堂告祖之后新娘“挑聚宝盆”。

    点击查看原图

    搭棚筑灶办婚宴。

    点击查看原图

    闹洞房第一个节目“抱出灯”要使用的灯。

    点击查看原图

    闹洞房“做经文”。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