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娘出嫁坐龙轿(红轿、花轿)
莆田农村新娘青睐坐花轿
日前,笔者在东峤镇铁炉村看到:四位轿夫身穿戏装,头戴红帽,正抬着花轿去迎亲。如今,在有的地方,迎亲坐花轿的传统迎亲文化重新出现,有的出嫁新娘不愿坐轿车,而是选择坐花轿,过把复古瘾,感受古式婚礼,成为农村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据了解,如果两方距离隔远一点,新娘会选择先坐轿车,后转为坐花轿。一位轿夫对笔者说:“农历十二月和正月,是结婚高峰期,预约花轿的很多,把我们忙坏了。”传统的迎亲方式不仅给新人们的婚礼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气氛,也使民俗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陈峻山 文/图
——————————————————————————————————————————————
古时候,莆田妇女出嫁,不论贵贱,都要坐一种雕有龙柱的花轿。据说,这种花轿是当时清朝皇族坐的。那么,为什么莆田妇女出嫁时能坐这种轿呢?
原来,清顺治年间,有一位穷秀才,名叫彭鹏。他还没有当官的时候,曾在山区一家私塾里当老师。有一回,村里有一个烧炭工的女儿叫徐姑,出嫁给隔乡的王家。竹轿到了半路的时候,被一群恶少拦路侮辱。王家知道后,立即休了。徐姑觉得无脸见人,跑到一个山塘里头投水自尽。刚好彭鹏路过,便不顾一切的去抢救。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彭鹏只好把她带回乡里,寄居在寡妇林三婶家。从此,彭鹏便常常去慰问照顾徐姑,过来一段时间,两人就相爱了,后经林三婶做媒,他们就结为夫妻。
成婚后,两人相亲相爱,不久,彭鹏在徐姑的照顾下,考中了举人,受任三河县知县。哪知道三河县因黄河缺口,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人生活十分穷苦。朝廷知道后,也多次派人修治。但河水流速太快,始无法堵住。彭鹏看到这个情况,心情忧郁,皱眉不展。徐姑就问了彭鹏,得知情况之后,想:把一块石头去堵决口,决口狭小,水大,一块块容易被冲走。要是能把几块石头装在一起,就不容易被水冲走了。想到这里,她想起在娘家的时候,帮父亲用竹篓装木炭的办法,就把这事告诉了彭鹏。彭鹏觉得有理,第二天就来试验,居然成功了!从此,不到数月,决口就堵住了。他怕堵口不牢固,就在河堤上盖了一座亭子,一来加固堤岸,二来给百姓避雨。亭子盖好以后,他又当心继任者不重视不来查看,无人修理,就在亭子里头设了皇上神位,香火奉祀。
不久,彭鹏的上司,看他年轻有为,就上了一道奏折。顺治看了半信半疑,想起过去每天朝廷花了那么多钱治理,都没有治好,小小的一个县令,居然有这样的本事?顺治便微服私访,来到三河县看:一条堤岸,严严实实。走进亭子,里面竟然供奉自己的神位。龙心大乐。回京后,立即宣彭鹏入京。问:“三河口堤坝,爱卿用什么办法短短几个月就修好了呢?”
彭鹏就把徐姑用竹篓装石头,然后集中填的办法,一五一十的告诉皇帝。顺治听了,非常高兴,对皇后说:“你们女人中也有能人啊···”皇后听了很高兴,就要求彭鹏徐姑夫妇和皇帝皇后一块儿吃饭。顺治一时高兴,说吃一道菜,提拔一级,放炮一声,以示助兴,就这样,连吃了十二道菜,彭鹏连升了十二级,宫门外响了十二声炮。朝中的大臣,听道这个消息,马上进去启奏,说破格提拔,大臣不服。顺治这才明白,说:“好吧,彭鹏起(开始),彭鹏止(停止),下不为例就是。”这句话就成为了莆田的民间俗语。
据说,彭鹏后来官至给事中,夫人封为诰命夫人。皇后特赐龙轿送她回乡。徐姑回家后,想起过去被恶少欺负的事情,凡是有女子出嫁,就把龙轿借给别人。那些恶少看了,就不敢过来欺负了。时间一久,就成为了习惯。因为彭鹏参加御宴吃了十二道菜,放了十二声炮,所以,从那以后,莆田民间结婚喜酒,也要吃十二道菜,而且,在宴席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要放炮。
现在,结婚喜酒都在酒店里头办了,但是,酒席照样要十二道,放炮改为音箱里头放鞭炮声了······
——————————————————————————————————————————————
莆田新娘出嫁坐红轿
现在新娘结婚都坐轿车,穿婚纱,但以前新娘却是身穿大红“新妇衫”,坐红轿。
莆仙一带新妇坐的轿子叫红轿,俗称“新妇轿”,是新嫁娘的专用品。莆田的红轿装饰与各地不一样。它披着红绸,四周髹金挂彩,喜庆吉祥,古色古香。这红轿轿顶饰有四条龙,所以也称为“銮驾轿”。
古代的“銮驾轿”是皇帝后妃们坐的,平民百姓可碰不得,谁要用上皇帝后妃的用品要满门抄斩,但是莆田几百年来就一直有饰龙的红轿,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是唐代江梅妃奏请唐玄宗,赐家乡女子出嫁均可使用銮驾轿。莆田女子享此特殊待遇,可真体面!
新嫁娘坐红轿出嫁是明媒正娶的象征,莆田有一句谚语说:“我不是双脚蹈蹈到你家的”,此话用在媳妇身上,就是说我是明媒正娶坐“红轿”嫁过来的。新嫁娘出嫁要盖上红帕(新妇罩),告别父母,坐进“红轿”,轿门用红绳松松地系住,用红封条封住,待抬到夫家,由新郎亲手解开红绳,扶新娘下轿进门拜堂。
坐红轿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带上“婶娘妈”出嫁。“婶娘妈”是莆田古时的一位收养弃女的黄氏妈的化身,闺女都以她为保护神。“婶娘妈”是用一根红箸为骨,灯笼座为座,用红绳束三十六根稻草,贴上红纸剪成的衣裤,白纸剪成的头面、四肢的纸扎善良女人形象。新嫁娘带“婶娘妈”到夫家奉祀,祈求保佑,平安度日。
过去坐“红轿”,还有一些陋俗,如新娘迟迟不上轿,向夫家索取钱物,这叫“起轿脚”。红轿的轿门要挂一块染红的猪肉,以禳“白虎”之灾。红轿到夫家门,除新郎外,翁姑妯娌、一家大小都要暂时回避,意思是“亲人不犯轿头冲”,这叫“避冲”,以后才能一家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