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与“忠孝”的文化关系
□杨榕
进入贤良港妈祖故居正厅堂,“忠孝”二字瞬间映入广大信众眼里。
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早已成为华夏民众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千百年来,提倡“忠孝”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家庭有利无弊。妈祖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孝,对芸芸众生的爱,即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孝道”精神。妈祖信俗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地的妈祖信众携带妈祖神像米到贤良港,犹如“妈祖回到娘家”一样,表现出妈祖不忘父母抚育之恩,也体现了妈祖的忠孝仁爱。
我国是大力提倡孝顺、推崇孝德的国度,有着千年的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民间女子出嫁后经常回到娘家,为了探望逐渐年迈的父母,尽点为人子女之孝道,这是一种人类亲情与丰富情感的反映。
新婚女子回娘家和已婚女子平常回娘家,各地习俗与禁忌略有不同,一些地方定于每年的正月初二回娘家,莆仙民间的“走外家”除了正月初二不能回以外,似乎没有特别的禁忌。“走娘家“的民俗意义,是一种亲情的维系,是一种感恩的体现,是亲情的外在表现形式,各地“妈祖回娘家”深受这种民间习俗影响。这种“孝”的精神的传递,反映出广大民众对儒家提倡“孝道”的认同和践行。广大妈祖信众践行传统的孝道精神,对于提倡孝顺的国度来说,是“孝道”精神的接力,使得每个家庭都能重视传统孝德教育,儿女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女儿出嫁后经常回到娘家看望父母,使得“孝”的传承得到弘扬。
(作者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志·文化艺术志》常务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