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春天何时来?
辛丑年,南方的春节里,莆田荔城处处有春意。将镜头转向其中的古民居古建筑,其春意犹显特殊。几株桃花映白墙,一尊风水狮伴红瓦,雕梁画栋,有进有厅。 其间,记者走访了荔城区几处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两朝“进士村”东阳村静默盼修,中国传统村落后黄游人如织,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慢下修缮脚步,蓄势待发。它们无一例外,各自发声——
古建筑的春天何时来?
后黄社区古韵浓。 俞靓 摄
在后黄社区的咖啡馆里,游客在欣赏窗外的乡村美景。 俞靓 摄
后黄社区引进新生代力量,改造利用古民居。 俞靓 摄
不负怀乡种子
在离莆田主城区不远处的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以明清两朝共走出进士11人、举人28人而闻名远近。历史远去,今天村里尚存“御史第”“通礼祠”“司马第”“鲁斋居舍”等15处明清古建筑,成为莆田市古代科举文化的见证者。
御史第的屋檐下,高挂的灯笼上书“祖孙父子兄弟伯至科甲”,标榜陈家书香门第的家风与荣耀;石碑上刻着《庭训》,后人依然能瞻仰“家不在丰,贵在能守;业不在盈,贵在可久”的先辈心声;百年小学里,一代代俊秀惠连从中成长出走谋就大业。
在此次采访中,不少村民提到,早期的东阳不算乡下,大红埕大屋檐,下雨天走在村道上是不用撑伞的。担菜的农民吆喝着走进巷子,常常走不出来。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1993年,东阳明清建筑群被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村民自筹近百万元对通礼祠、御史第、德基祠等古建筑进行了修缮。
“但现存的古建筑里,还是有多处坍塌。”村支书佘春辉说。
每一片红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村民陈营忠长年在上海营生,但每年春节必还乡。“我们还记得小时候东阳村辉煌的模样,可下一代呢?照这样下去,他们的故乡就什么都没有了。”
以御史第为例,它的整体情况尚好,但其中有一根梁已开始腐朽,只得借由其他木料支撑着。村民陈庆绪从20多岁结婚搬来至今,对这里充满感情。他说:“小地不补,木料再腐烂下去,到时候花费的气力就要更大了。”
距离御史第不远处,几位年长的村民也表示他们想世代住在这里。“老祖宗留下这么多宝贵财富,没有利用起来多可惜啊!”
东阳村面临的问题,与其他古建筑的现状多有吻合。昔日厚重的大门一推进去,这里面往往就牵扯进几十户人家。产权难分,同时古建的修缮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碍于个人财力问题,有心无力的村民只能一遍遍地呼吁,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两年前,陈庆绪偶然到后黄游玩。他告诉记者:“那里对古民居的保护做得真好,来我们这里参观的人也不少,何时我们也能完完整整地展示给游人看呢?”
活用古民居
陈庆绪提到的后黄,是现今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
据后黄社区书记许丽红介绍,后黄历史、地缘文化独特,全社区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至今保存较好的有数十栋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与古建筑。这些民居受南洋建筑、外来宗教等多元化影响,在莆仙传统建筑红砖厝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建筑元素,既洋溢着浓浓的莆仙风味,又充满南洋特色。
近年来,后黄社区通过修缮特色古民居,依托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出一系列民俗体验项目,先后建成莆阳民俗文化馆、家风家训馆、华侨记忆档案馆、民国往事馆和党员政治生活馆。如开发后黄碉楼古民居作为莆阳民俗文化馆,布置设计五大展区,展出100多件近代莆田村民生产用具,包括木工用具、水车、连枷、打谷桶、织布机、碗柜等物,再现了近代莆田农耕、排水、运输等劳动生活情景。
当地还将修缮后的古民居林水镜祖屋作为荔城区党员政治生活馆,以古民居作为载体,集政治学习、党性锤炼、坚定信念、思想升华为一体,别开生面地将党员教育、乡土文化、莆阳历史教育结合在一起。
抬头赏一眼春景,低头尝一口乡村田园味,好不惬意。据当地一家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特别是正月初二至初五,后黄每天人流不断。“春节前后我们着力开发古民居项目,引进咖啡、中高端餐厅等,进一步丰富村里的旅游业态。”
“综观后黄的古民居,它没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活用起古建筑古民居,依靠这些古色古香的场馆作为后黄文化服务中心的强力补充,能更好地让市民感受乡土韵味和近乡情更怯的乡愁情结。”许丽红说。
开发商业价值
自从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修缮项目启动,它的一砖一瓦都牵系诸多当地人的心。
大年初七过后,工人陆续进场,继续修缮工作。“今年我们放慢了脚步,目前管线已经开始下地,不久就可在庙前、坊巷两条古街里见到真正的天蓝云白。”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指挥部工作人员许美东说,现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崇功祠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整容,接下来,项目组还将把修缮的触角伸向原氏民居、邮局及后院等建筑。
目前,有意向入驻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团队达100多家。对于负责运营的莆田市正美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来说,修缮后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如何PK当下本市几大商业体,如何能让街区迸发持久的生命力,成为公司思考的重点及难点。
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建筑的一部分,对其保护是基于遗产资源的价值而存在的。与此同时,其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寄托了群众的社会生活记忆,丰富了城市景观。
在莆田新生代设计师苏清华看来,莆田的古建筑群改造,需要前瞻性,“我们放眼周边几大城市,如厦门、福州、泉州,其古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样深厚。细观之,会发现他们开发的历史文化街区,首先是商业集聚点。换个角度来看,文化街区的未来走向,必须是符合大多数人的趣味,追寻大城市的节奏,才可能有发展的后劲”。
而一个地方能否走红,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其整体性是最为重要的。“莆田几大古建筑群当下的痛点,是缺乏复制,不够整齐划一。”苏清华举例说,接下来,如何让古建筑群自身及周边生态更好地融合,是一大课题。此外,在文化街区内,可以几大标志性的商业点带动商业圈,铸就当地的商业生命力。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 通讯员 朱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