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仙戏变脸艺术

    莆仙戏变脸艺术

      □林成彬

    2.jpg

    3.jpg

    4.jpg

      莆仙戏变脸艺术传承

    5.jpg

      历史渊源

      莆田市是著名的戏曲之乡。莆仙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莆田当地文化的特色代表,除了舞台上形色各异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戏曲中的变脸艺术,各种精彩的变脸及脸谱用绚丽的色调勾勒出戏曲中不同人物性格,脸谱与变脸都是舞台艺术作品,亦是民族文化瑰宝。

      莆仙戏中的变脸,是指一个人在舞台上瞬间演变出各种的莆仙戏脸谱艺术。它与川剧变脸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表现方式与内容截然不同。它是莆仙戏传统剧目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源远流长。

      莆仙戏变脸自古有之,在明代莆仙戏传统剧目《陈靖姑传奇》中,长坑鬼苦于形貌丑怪,想变成俊美男子模样,以亲近占有美女,但变来变去,只能变成半人半鬼,即所谓“阴阳脸”,后在蛇妖的点化下,终于变出人型模样。在明代莆仙戏传统剧目《老莱子》中《戏彩娱亲》一节,也运用过变脸手法,在七十岁的老莱子扮演小童博得父母开心时,公主、驸马上门酬谢老莱子赠送鹿衣之恩,老莱子即刻由童脸变为原脸。而在宋元南戏剧目《目连》表演中,五方鬼的面具变化就是莆仙戏变脸的早期艺术。

      莆仙戏的变脸例子还有《赵匡胤收白鹅精》中的赵匡胤、《虹霓关》中的王伯当等(见载于《莆仙戏从书·舞台美术》)。

      莆仙戏中的变脸艺术是源于民间生活,经过戏剧艺人们长期的舞台实践而得来的,其脸谱具有300多个,其中有的还是仿照古老的木偶戏中的脸谱,故其艺术造型与表现力都以浪漫主义的色彩闻名于世,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莆仙戏的早期脸谱,一般着重于红、黑、白三色,到了民国初,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又增加上蓝金、银等多种色彩。2009年开始莆仙戏变脸随政府代表团先后多次出访东南亚演出;2012年第三代传承人郑岳彬在福建频道成功挑战了一次连续变出82张脸谱,创造了世界纪录,于2013年在央视又一次连续变出108张莆仙戏脸谱,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表现形式

      莆仙戏变脸艺术讲究材料选择,精致创作,文化内容丰富,文化色彩浓厚,汇聚了莆田地方文化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和妈祖文化紧密相连,成为莆仙戏派生出来的一门艺术,甚至成为代表莆田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莆仙戏变脸与川剧变脸表现方式与内容截然不同。

      莆仙戏变脸首先要制作脸谱,勾勒脸谱线条,彩绘脸谱图案。红色脸:象征忠勇、正义、威严,大都用于有血性的男儿,如《三国》里的关羽和姜维,《千里送》中的赵匡胤等。黑色脸:着重表现严肃、公正无私的人物性格,如包文拯、海瑞等;也表现剧中人物的暴躁、鲁莽的一面,如张飞、李逵、项羽等。白色脸:主要表现其阴险、狡诈、多疑与居心叵测(即所谓“奸臣”),如曹操、秦桧等。蓝色脸:象征其凶猛、粗鲁而又有心计,如窦尔墩。金色脸:经常用来象征德高望重的神仙,如如来佛等。白色脸则象征比金色脸低一级的神祗,如木吒等。金银色脸有时也用于比较有法力的精怪,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紫色脸:象征沉着、稳重、有正义感,如常遇春等。绿色脸:象征骁勇、暴躁,如程咬金等。黄色脸:文角象征有心计,如姬僚;武角象征勇猛善战,如典韦。赭色脸:常用于精神矍铄的老人,如月下老人。粉红色:象征年迈、血气已衰的老人,如黄三太。

      变脸的手法大体分为3种:“抹脸”“吹脸”“扯脸”。常见的主要是扯脸,扯脸有一定的难度,颇有讲究,演员先在脸上贴十几张用绸子做的极薄的脸谱,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候扯不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巧妙可以掩人耳目。还有表演时的一些小道具,常用的有斗篷、上衣、脖套、帽子等四种。

      斗篷是为掩饰臃肿的后背和上衣,因为机关都在里面,其次就是在表演的时候可以遮挡手上的动作;上衣里面放了机关和变下来的脸谱;脖套也是为了掩饰向下扯脸谱的动作,每张脸谱都是从脖子和脖套之间往下扯的。如果是撩或者卷,那么帽子里也有机关,不过帽子比较小一般放置的脸谱比较少,通常半张脸的脸谱都是往上撩的。

      主要特征

      莆仙变脸脸谱技术高超,脸谱样式丰富。是为艺术性极高的一种戏曲表现形式。

      一、传承性特征:莆仙戏变脸是莆仙戏剧目中的一种内容,与莆仙戏一样历史悠久,从元代开始,虽经历波折,流传至今,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特征。

      二、艺术性特征:莆仙戏剧目中的变脸艺术本身就是一件艺术文化作品,加上配谱莆仙戏乐曲演唱,艺术性很强。

      三、地方性特征:莆仙戏变脸艺术代表一种莆田地方文化特色,是莆仙戏剧目中的一种内容,具有特色文化产物特征。

      四、工美性特征:莆仙戏中的变脸脸谱讲究材料要求、制作要求、图案设计、色彩调配等制作道序,要求严格,具有十分明显的工艺美术特征。

      重要价值

      莆仙戏变脸艺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于:

      一、工艺价值:脸谱从选料、设计、制作等极具严格的质量及程序要求,具有很高的工艺学价值。

      二、历史价值:莆仙戏变脸艺术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郑岳彬家族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具有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三、艺术价值:莆仙戏变脸艺术所创作的作品以其纯手工制作,描绘出各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脸谱以及在瞬间变脸的动作中而显示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文化价值:莆仙戏变脸涉及脸谱、服饰、唱腔、身段、行当等各方面艺术,有助于提高舞台艺术表现力。

      存续情况

      莆仙戏变脸及脸谱是莆仙戏艺术组成的一部分,几百年来生生不息地传承下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地方习俗文化研究意义。

      莆仙戏变脸曾一度中断,特别是近几年来,因老百姓外出做生意或务工人员增加,也因文化程度、工艺美术造诣、戏曲表演理解等各种要素关系,难度较高,均造成传承人人数不足,后继乏人的困境,项目的传承开始出现危机。从保护的角度来讲,亟需保护这项极具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及其深刻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谱系

    6.jpg

      主要传承人

      郑岳彬,男,汉族,中学文化,福建莆田人,著名莆仙戏表演艺术家、莆仙戏变脸的第三代传人。1963年10月出生于郑氏莆仙戏变脸艺术世家,1980年,师承父亲郑紫全学习莆仙戏变脸艺术技艺,先后在莆仙戏青年剧团、宗艺剧团、莆仙戏四团、星光剧团等一直担任莆仙戏变脸艺术演员,并培养了多名莆仙戏变脸艺术演员。2012年9月,郑岳彬在福建频道成功挑战了一次连续变出82张脸谱。成功创造了世界纪录。2013年在央视又一次连续变出108张莆仙戏脸谱。他获得了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上单次表演变脸张数最多”的纪录证书,而影响广泛,为传承和弘扬莆仙戏变脸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9年5月初,率领团队赴马来西亚参加莆仙戏《妈祖保平安》演出,剧目中精彩的变脸艺术表演获得了当地观众的热烈喝彩,受到了当地多家媒体的报道和赞誉。

      保护单位

      福建省莆田戏剧院有限公司作为莆仙戏变脸艺术的保护单位,聘请莆仙戏变脸大师郑岳彬担任项目保护工作负责人,公司目前拥有专用于莆仙戏变脸艺术传承授教场所,已培训7位莆仙戏变脸艺术传承人。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