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点校版《林子全集》纠错
□陈文凤
2019年9月,由莆田市林龙江文化研究会等通力合作,联袂点校的又一本最新版本的三一教经典著作《林子全集》出版了。此前我写有《新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的些许遗憾》一文,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错误,我想上述发生的那些错误会不会也存在于《林子全集》中呢?拿起书来一查,不料大部分果真如此。由于两书的内容不尽相同,也指出其他一些错处。
点校版中有些错处是刻本中就有的,有些则是点校者点校过程中新产生的,凡属后者,皆予以指出。
第73页的“林子曰:‘鸢不知有天,亦不知有飞;鱼不知有渊,亦不知有跃。鸢鱼之所以飞跃,飞跃之所以上下者,■■■■■■故得之于心……’”这段文字也见于356页,它是这样的“林子曰:‘鸢不知有天,亦不知有飞;鱼不知有渊,亦不知有跃。鸢鱼之所以飞跃,飞跃之所以上下者,果孰使之然哉?故得之于心……’”据此不难将6个■中的“果孰使之然哉”点校出来。
第83页的:“林子曰:楚先生生尝谓余曰:‘舜之父母及弟象,语其心,则足以杀舜。然舜之有天下也,实惟其父母及弟象之功。若父不顽,母不嚣,弟象不傲……’”这段文字也见于519页,不过它是这样的:“林子曰:楚先生尝谓余曰:‘舜之父母及弟象,语其心,则足以杀舜。然舜之有天下也,实惟其父母及弟象之功。若父不顽,母不嚚,弟象不傲……”。这两段中519页是对的,83页的错了两处,一是“楚先生生尝谓余曰”中衍一“生”字,二是“母不嚣”应为“母不嚚”。既然两处文字本来相同,如果细心一点,应该可以将错处改正过来,可惜没能,只好遗憾。两者皆点校者出错。
88页最后一行的“■室茹素,以辟世离人,而后谓之出世间法哉”,既然出现了不明之处,为什么没能按照点校整理说明中所说的那样,参照《林子三教正宗统论》进行校对,校成 “圜坐茹素,以辟世离人,而后谓之出世间法哉”?也让人感到遗憾。
144页倒数12行的“适有方僧来乞饭,跌坐而听……”中的“跌坐”应为“趺坐”。僧“趺坐”是常识,错成“跌坐”太不应该。点校者出错。
第256页末一行开始的《书》曰:“鲧湮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而五行之以治以汨,彝伦之以叙以斁,咸系之矣。”错了三处。一是“鲧湮洪水”应为“鲧堙洪水”。二是“汨陈其五行”应为“汩陈其五行”。三是“以治以汨”应为“以治以汩”。“湮”与“堙”,“汨”与“汩”字形相似,容易出错。据《书·洪范》:“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改。
第257页还有五个“汨”字,均应改为“汩”字。
267页的“师曰:‘汝少小时,岂不诵体胖晬面之书乎?体胖由于心广,晬面本于根心’”中错了两个字,即“晬”字。《孟子·尽心上》的原文是“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据此,“睟面”才是正确的,“晬面”必错无疑。
“睟面”一词,我目前在书中只看到十六处,对了两处,错了十四处,都错成“晬面”。除以上两处外,其他十一处分见270页(五处)、298页(一处)、409页(四处)和859页(二处)。对的两处,一处在第7页第9行的“披阅《心圣直指》,读体胖由心广,睟面本诸根心……”,另一处在949页最后一段中的“所授内功,得九序法旨,顿获本命元辰,而体胖睟面,道貌冲然魁伟。”同样遗憾的是,为什么这二处对了,其他地方就不能据此把错的改过来呢?特别遗憾的是这两个对的“睟面”,一个在最前面的第7页,一个在最后面的949页,前后夹攻也没起作用。
还有第668页第14行开始的“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岂非所谓真消息者在邪?”应为“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岂非所谓真消息者在邪?”上面的“‘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是连续句,不是分别引自两个地方,所以其中中间多出的正反单引号应去掉。注:点校者出错。
面对275页的:“岂圣人之会道也,乃贵于无知与?其曰‘默而识(释音)之’,又曰‘吾无隐乎尔……’”。又有几个人一下子读的明白?其实“释音”二字应使用小一号的字。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明白,原来“释音”是对成语“默而识之”中“识”字读音的注释。此处的“识”读zhì不读shí。“释音”如不使用小号字,像书中那样印成 “默而识(释音)之”,即使加了括号读者也一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糊涂也得糊涂了。由此可见,字体该大就大该小就小,一点也马虎不得,
需要指出的是,原刻本采用小字进行注释,新版点校本却取消了小字,改用括号,这样做原本并无不可,只是点校者将自己的点校结果也置于括号内,这样难免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刻本原有的注释,哪些是点校者新加的点校,确实让读者头疼不已。
还有,311页和686页《敬辞》:“敬敬敬,出门使民,当主一而无适,斋坐尸立,惟俨然而若思”中的“斋坐尸立”应为“尸坐斋立”。 据《礼记·曲礼》:“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改之。(可参看本人的《》)先后两次提到“敬敬敬,出门使民,当主一而无适,尸坐斋立,惟俨然而若思”这段文字,说明三教先生对它的重视非同一般,可新版两个地方都没能校勘过来
441页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故吉礼贵左,所以见其好生也;凶礼贵右,所以见其恶杀也。”一段,印成:“吉事尚左,事尚右……故吉礼贵左,所以见其好生也;礼贵右,所以见其恶杀也。”缺了两个“凶”字后,难免让人莫名其妙。点校者遗漏导致。
542页的“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堕其履邳下,故谓良曰:‘孺子下取履!’”一段,错了两处。一是因“圯”与“圮”字形相似,把“圯上”错为“圮”上。“圯”是桥,“圯上”是“桥上”;“圮”是毁坏,倒塌,“圮上”无法组词。另一将“堕其履圯下”误为“堕其履邳下”。“圮”字点校者出错。
546页的“尝问之曰:‘粤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伐吴,灭之。寡人以为粤有三仁,何如?’促舒对曰:……上召示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其中的“与大夫泄庸、种蠡伐吴”一句,不但少了一个“谋”字,还少了一个顿号,应改为“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泄庸种蠡”指帮勾践出谋划策的三位大夫泄庸、文种和范蠡。泄庸是全称,种、蠡则是文种和范蠡的简称,在三人之间只加一个顿号,标成“与大夫泄庸、种蠡伐吴”。会使人误以为“种蠡”只是一个人。接下来的“促舒对曰”有错,实应为“仲舒对曰”。(笔者注:仲舒指董仲舒。)还有当你看到“上召示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时,是否有点不知所云?其实这中间又少了一个字,全句应为“上召示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在“儒”前添了一“诸”字,再在其后加一逗号,这样一来是不是让你马上明白过来了呢?“促舒”点校者出错。
还有582的“清心寡欲,身其康疆,即是福田”一句中的“身其康疆”应为“身其康强”,“强”的原字为“彊”,“彊”与“疆”字形相近,犹鲁鱼亥豕,容易出错。
读到同页接下来的:“九年辛酉太史上言麟德历寖疏,日食屡不效。帝召一行禅师,更造新历。奉诏推数立术以应之,撰《开元大衍历》。……汉之洛下闳造太初历……而行师造太衍……”时,也许也会一时不明白,特别是第一句更容易让人糊涂。我们都知道,凡是书名都应该加书名号,以上这一段恰恰少了三个书名号。相信如加上书名号标成“九年辛酉,太史上言《麟德历》寖疏,日食屡不效。帝召一行禅师,更造新历。奉诏推数立术以应之,撰《开元大衍历》。……汉之洛下闳造《太初历》……而行师造《太衍》”(笔者注,《太衍》应为《大衍》,即《开元大衍历》)后,就好的多了。《麟德历》、《开元大衍历》、《太初历》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历书。
582页的“伯阳为柱史,寗封为陶正,方回为闾士,吕望为太师,仇生仕于殷,马丹宦于晋,范公霸越而浮海,琴高执笏于宋康,常生降志于执鞭,庄生藏器于小吏”一段, “官于”应为 “宦于”、“泛海”应为“浮海”、“庄公”应为 “庄生”。
657页的“■窃惟兆恩所学”应为“余窃惟兆恩所学”。
876页开头第一句不可能是“林子问道”,根据下文各段的问答形式来看,必为“林生问道”无疑。点校者出错。
926页 “戊午(嘉靖37年),先生著《酌上文武礼射》《著代礼祭图说》……远近望风求拜者,益蒸蒸然云集。”应为“戊午(嘉靖三十七年),先生著《酌古文武礼射》,著《代礼祭图说》……而远近望风求拜者,益蒸蒸然云集。”皆点校者出错。(嘉靖37年)是点校者所加。年号纪年只能使用中文数字,不可使用阿拉伯数字。
同页,“先生曰:‘非彼,则城破。以数十万生灵与夫后积多茂,岂但千金之值已哉?’”应为“先生曰:‘非彼,则城破。以数十万生灵,与夫后积多藏,岂但千金之值已哉?’”点校者出错。
927页第12行开始的“壬戌,币请漳州僧静环,北京僧无闻,及平海僧静圆等十余人在莆城内外收尸,积薪风化,文以奠之。”中的 “积薪风化”应为“积薪火化”。既然是“积薪”,就不可能是“风化”,而必定是“火化,”且下文有“火而瘗之”一词可证。同页倒数11行中的“积薪风化”也应改为“积薪火化”。
930页第13行开始的“先生寓‘借借室’,时林峦于市见渔者鬻一黿,归语先生,买而放之。兴未至,金州塔忽有一阵腥气,飚然而至,众咸异之。”脱一“王”字,根据下文应为“先生寓‘借借室’,时林峦于市见渔者鬻一黿,归语先生,买而放之。王兴未至,金州塔忽有一阵腥气,飚然而至,众咸异之。”否则,下文“先生乃问王兴、林峦曰:‘适有所见乎?’”突然出现“王兴”,显得突兀。
出现了这么一些不该有的错误,难免让人遗憾,如果再版时能够这些错误都改正过来,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