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同舟共济,编好莆田通史

    同舟共济,编好莆田通史

      □林劲松

      同舟共济,编好莆田通史,这是我们时代赋予我市学术界同仁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写完《兴化军史稿》以后最为深刻的体会。

      笔者是个中学历史教师。过去因为教学相长的需要,也研究了历史。1983 年底,笔者应用马克思的人口变化规律理论研究历史,发现1368 年明朝建立以后中国人口发生了规律性变化。于是,有体会就动笔,写出《试论明清城乡人口的变化》一文,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明建立说”。后来这篇拙作被采用,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1986 年第四期上。但是这仅仅是业余的,真正对中国历史有了进一步认识,却是2002年退休以后的事。这是因为退休以后,教学任务没有了,历史研究也就由过去的业余,变成了专业。

      在《福建史稿》中,朱维幹先生指出:“福建有无数陂坝,是宋代人民的成就。凡是陂坝林立的地区,大都是人文荟萃的州县。”还列了简表来说明。其中莆田县最多,886 座;仙游县其次,651 座。浦城县,520 座;建安,255 座;邵武,129 座;福清、惠安、南安,都是百座以上。从中可以看出,1043 年开始的庆历新政和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在福建各地大得人心。兴化军三个县,莆田、仙游名列头两名,很不简单。

      这个简表说明,宋时莆田是福建的经济强郡。道理很简单,那时的专业户和今天的一样,都是要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那时,莆田、仙游建了那么多陂坝说明,这些专业户,无非是农业的行家里手。到了后来,甚至于连福建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木兰陂也建成了,更加说明了这一点。这就叫做水利兴则莆田兴,水利强则莆田强。宋时莆田就是这样,水利兴,百废俱兴,既是经济强郡,又是文化教育强郡。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年),李宏陂清溪动土。次年,据《游 洋志》卷之四记载,薛奕“以贡士入京,上书愿就武举,遂以第一 甲状元及第。时同郡徐铎亦冠进士,神宗赐诗以宠之,曰:‘一方 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兴化教育从此名闻天下!十四家认为,这是“水绕壶山遗谶在验”,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兴化军史稿》写完以后,我想,要是有《莆田通史》,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莆田史,那该多好啊。

      虽然这个任务我们一时无法完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办《莆田通史研究》的途径,把我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各自选择课题,积少成多,坚持数年,新的一部《莆田通史》就诞生了。

      经费自筹,谁发表文章谁出钱。这是因为对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不差钱。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市,自费出书者多,不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许多人都拿出了自己莆田史研究的作品来。我胆子小,直至今天,还没有找正规的出版社自费出书。这就是说,既然我们有自费出书的劲头,那么,《莆田通史研究》实行经费自筹,谁发表文章谁出钱,也就不成问题了。

      编辑人选,谁曾经在正规出版社出书,谁都可以聘请为《莆田通史研究》编辑,因为他们对莆田历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莆田市政协文史办出版了许多莆田文史资料,他们理所当然是《莆田通史研究》的组织者。

      发行,这是个重头戏。既然经费自筹,谁发表文章谁出钱,那么,除了作者、编辑人员可以赠阅以外,其他读者一律出钱买。每期出版时在本市三家市级报纸登广告,让读者自己去编辑部订阅。广大读者往往是《莆田通史研究》作者和关注者,所以,只要有这个刊物,就不怕没有稿源。例如,我曾经去莆田市志办购买《重刊兴化府志》,就想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到了后来,自己也动起笔来,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都有,其中宋朝史研究是重点。所以,发行是发动,是组织,一定要十分重视。

      万事开头难。《莆田通史研究》办得起来吗?我心中无数。只是想历史研究功能重大,要是大家重视了,群策群力,本市历史总有一天会丰富起来,发挥了其他行业取代不了的作用。所以,空闲时想了想,把这件事提出了。

      本文写于2020-3-19,到2021年2月15日即正月初四,觉得拿出来公之于众,或许会得到支持,让梦想得以实现。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