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爱乡情怀历久弥香——莆仙华侨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纪实

    爱乡情怀历久弥香——莆仙华侨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纪实

    1.jpg

      寻根之旅

    2.jpg

      华侨卢金峰助学

    3.jpg

      侨资企业

      兴化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莆仙子民浓烈的爱乡情怀。那些旅外乡亲,他们奔波创业,在为所在国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不忘生我养我的家乡建设,他们积极支持家乡的社会事业进步,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乡华章。

      ●捐资办学 兴起爱乡热潮

      人们不会忘记,在共和国百废待举的岁月里,旅外乡亲把自己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捐献出来,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

      旅外乡亲陈先生于1952年在我县榜头镇上坤村建造上坤小学教学楼。钱虽不多,但却凝聚着海外乡亲的炽热真情。自此,华侨捐资办学的序幕拉开了。即使是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华侨们也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给予支持和帮助,从不间断。只是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一阶段,华侨捐资办学的资金少、体量小,且形式也较为单一。

      改革开放以来,旅外乡亲怀着一颗重教兴学、造福桑梓的拳拳赤子之心,慷慨解囊,涌现出的办学事迹不胜枚举,在兴化大地上兴起了一股办学热潮。他们摒弃陕隘的地域观念,把自己捐献的资金无私地用于全市统筹,哪里需要建学校,哪个学校建设资金不足,他们便把资金投向哪里,有效地改变了山区与平原、乡村与县城办学失衡的状况,缩小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的教育与经济发达区之间的差距。

      十几年间,一所所小学、中学在兴化大地上拔地而起。在仙游也逐步形成了三大系列:以华侨李文涛捐资4000多万元创办、助办的“道德”系列学校10个,以华侨张清泉捐资4500多万元创办、助办的“华侨”系列学校9个,以及华侨共建学校40所、医院5个。

      ●投资创业 参与家乡建设

      改革开放初年,海外侨亲常回家乡考察,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越来越多的侨亲带回资金,在家乡办企业。1984年10月,菲律宾侨商回乡合资创办兴华塑胶企业有限公司,这是我县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此外,仙游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技术含量型发展。

      来仙游投资的国家有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等,投资项目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为多,主要有鞋业、工艺品、服装、针织、塑胶、皮革、电子、食品、农业开发等,辐射多乡镇,创造了5万多个的就业岗位,大大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发展。

      莆田建市37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发挥侨乡经济优势而迅速发展的历史。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上百项,如佳通轮胎、力宝集团、郭氏鞋业等,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电子、鞋革、服装、机械、冶金、电力、轻工制造等,侨资企业的外贸出口对我市经济的牵引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海外侨亲组织经贸团频频回乡,他们对故乡的变化赞不绝口:“在家乡投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寻根谒祖 加强文化交流

      思乡、念祖的情感,犹如根根银线,牵动着海外侨亲后代,形成了一股向心力。这是因为根在家乡,而根的最深处就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它深深地植根于海外莆仙侨亲的心中。近年来,海外侨亲以多种形式参与莆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让侨二代、侨三代发现、了解、认识、欣赏家乡的美,并参与到创造家乡美。

      长期以来,生活、奋斗在海外的莆仙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大胆吸收了世界文化的精华,把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进取精神融为一体,通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许多华人社团致力于华文教育,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兴办学校,除了教授汉语,还通过应用汉语教授各种专业知识,这对于绵延中华文化、保持民族特性、保留家乡色彩、凝聚华人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莆仙话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十分通行,在某种意义上说,优秀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海侨亲。

      莆仙海外侨亲还送下一代回家乡参加夏令营。通过下一代青少年的交流,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夏令营生活,介绍家乡发展变化,体验普通百姓生产生活,加深对故土的了解和感情,一系列活动激发了下一代海外侨亲恋乡、念祖的情感,播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

      今报记者 郑志忠  刘燕钦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