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越千年 古道幽幽今犹在
□林锦堂
古道幽幽
千年脚印今留痕
避暑石椅子遗迹尚存
一涧溪流水声潺潺
仙游与永春分界碑
避暑驿站
千年古道显沧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仙游县度尾镇境内有一条名叫“惠格岭”的古驿道,是永春与仙游的重要交通枢纽。据传,这是一条唐代闽南通往福州的古驿道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
惠格岭,位于仙游县度尾镇屏山村,其地形为四沟五龙的丘陵地段,东与埔尾村相依,西与仙竹村相邻,北与云居村相连,南与永春县湖洋镇玉柱村接壤。仙(游)永(春)古驿道,从永春县湖洋镇玉柱村进入仙游县,在万善里(今仙游县度尾镇全境和大济镇古濑、溪口村)境内惠格岭路段有三条歧道:一条是惠格岭进入松板桥、古濑、上梧街,直往仙游县城,全长约36公里;一条是惠格岭顺着屏山村云坑山涧,途经云水、朝天(今度尾中岳村)、大目溪、潭边鹿鸣桥、上梧街,直往仙游县城,全长约36公里;一条是惠格岭经屏山村“古岭路”(这条驿道古岭路被仙永公路所代替),往埔尾,绕过剑山千年古街三般店、官田、梁山(今度尾旧茶场)、石牌兜、度尾,经潭边鹿鸣桥,进入上梧街,直往仙游县城,全长约39公里;然后通达枫亭驿,经莆田、福清越尚书岭抵福州。惠格岭山谷浃漈清泉顺着屏山村云坑山沟流水,途经屏山、云水、剑山、中岳、帽山,汇入木兰溪上游度尾镇大目溪。
古驿道,亦称驿道,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的活化石。古代的道路主要有官马驿道、县际道路、乡间小路三种。首都通往各省省会的干线道路则名为官道“支路”,简称“大路”,沿途设有官办的驿馆站铺供官差行旅歇息;通往邻县的道路,简称为县际道路;乡与乡互相通往称乡道;村与村相通的称村道,路线较长的也设有路亭,供行人歇息。官道是铺石的,路宽一米左右,有宽有窄,有的用石砌,路中间用较大石块或卵石排列,两边砌石以防塌毁,有的则是土路。千百年来,遗留在驿路上的脚印,见证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诉说着岁月深处不尽的记忆和乡愁。
初秋的一天,风和日丽。记者驱车抵达度尾镇屏山村后,徒步探寻这条有着千年历史印记的仙永古驿道。在屏山村上坝机耕道旁,有一株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杜鹃树,老杜鹃树经受岁月的洗礼,显得尤为沧桑;依偎在这株杜鹃树十几步之遥处有一棵郁郁葱葱的榕树,这两棵古树犹如迎宾树,引领着记者寻访到古驿道踪迹的源头。
这条古驿道基本是由山石铺砌而成,宽一米多,经千年行旅足踏,幽蓝如镜。古道顺着屏山村云坑山涧的石铺路延伸,林木掩映一涧溪流,水声潺潺,如琴如磬,如珠落玉盘,偶见水潭,则清空若无物;右侧石壁巉岩,苍苔藤蔓,树草深覆。刚开始路还平坦,走一段后,拾级而上,路旁茅草丛生,要低头缩身才能勉强通过,脚下野草萋萋,长得比石头还高,还好这段路不长。经过一小段古道后,沿着一片树林穿行,便来到了云坑云峰庙。这里石阶宽敞平整,树木青翠欲滴,空气清新,云峰庙宇不大,青石构筑,建于清道光年间,古韵悠然,颇具灵气,正如庙宇梁柱的对联所云:“云起结文峰,石嵌成福地。”在云峰庙前有一座石拱桥,桥头有一株千年古榕,树冠直径12.5米,古榕郁郁青青,独树成林。树下遗留有石凳、座椅,旧日模样依稀还在,脚下千年古驿道,延绵不断,显得弥足珍贵。
顺着幽幽古道又是一番攀爬,青山连绵云蒸霞蔚直达天际,终于登上与湖洋镇玉柱村接壤的“白鸽岭”。在这个山岭上,有一块记录永春、仙游的地界碑。碑文:永春州、仙游县分界碑,白鸽岭西南属永春辖,东北属仙游辖,以岭头为交界,光绪元年四月日建,永春州翁,仙游县吴,同立。白鸽岭是仙游与永春交界的山,地处偏僻,周围山高林密,由于没有通水泥路,交通非常不便,人迹罕至。据说,这里曾经生活着九十九户人家,分别是洪、林、岳等姓,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人家都迁走了;虽然没有房屋的踪迹,但这里还是留下了一座名叫龙潭宫的宫庙,见证着仙永古驿道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古道幽幽今犹在,岁月匆匆越千年。仙永古驿道,既是历史上仙游和永春两地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见证,又是两地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更是印证一方历史的记忆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