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上黄竿妈祖信仰模式

    上黄竿妈祖信仰模式

      □林劲松

      上黄竿妈祖信仰模式具有普遍性,这是我在学习弘治志时发现的。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上黄自然村是明初海岛移民。《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七说:“湄洲屿,海上岛屿。若湄洲,若上黄竿、下黄竿,与夫南日山,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守备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岛屿遂虚。”

      查一下该书《里图志》,上黄竿属于尊贤里,村十,白杜、埔尾、山兜、淡头、溪埔、后卓、下吴、上黄、东坂、岭口。相比之下,当时莆田县政府把上黄竿移民安置在北洋平原主干沟南面,很不错。从历史记载看来,安置里以后,上黄村与上黄竿地名可以同时有效使用,即上黄村便是上黄竿,上黄竿便是上黄村,不会造成户籍管理方面混乱。

      上黄竿是以姓氏命名的村落,移民的特点是到任何地方,村名都不会丢掉。而且家搬了,宗教信仰也一一移到了新的地方。这是不言而喻的。

      上黄自然村居民,最早是黄氏,到了明朝中后期,多了一个林氏。多了一个姓氏,后来宫庙就多了一座,各有各的社,供奉社公社妈。所以,在今天,这里有四座庙,属于姓氏的两座。有趣的是,不同的是社公社妈,相同的却是妈祖信仰,妈祖金身早就进驻社,妈祖政治地位仅仅次于社公社妈,所以,在上黄村,没有另外建造妈祖庙。

      而且我们还发现,由于上黄竿是属于明初海岛移民,所以她的妈祖信仰模式和湄洲墩大同小异。

      李福生先生在《李富与圣墩顺济庙》中说,《白塘洋尾李氏族谱》中有一篇我国最早记载妈祖生平圣迹演化与圣墩立庙赐额的文献资料:廖鹏飞撰记于宋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十一日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这篇撰记对朝廷赐额“顺济”的历史背景、庙址、奉祠等,均有十分明确的描写。重点记载圣墩赐额二十七年后,李富承继父志,不但捐资重建宏伟华丽的顺济祖庙同时,力排众议,毅然把原庙中已按传统排列百年之久的三尊神祇,作了新的位置调整,彻底改变了“湄洲神女”百年以来一直处于低微的传统位置,从而把妈祖推向郡城木兰溪流域,促进妈祖信仰在内陆的传播。(莆田文化网2020-3-23)

      又说:“李富扩建圣墩顺济庙的同时,把原庙中已按传统排列百年之久的三尊神祇,作了位置调整,移原祀西侧的妈祖像于正中,把原祀的王者像移于左,原祀于左的白面郎移于右。妈祖从偏殿配享神成为正殿主神,这是妈祖信仰的一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妈祖的信仰力度,为推动妈祖信仰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这里,所谓“原庙中已按传统排列百年之久的三尊神祇”,与上黄竿的对照一下,相同的是都有妈祖信仰,不同的是湄洲墩庙主神原来是王者,上黄竿则是社公社妈。这说明,二者不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而是发源地妈祖信仰经验的推广者。

      妈祖离开人世后,在她的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屿和她的世居地西天尾镇龙山村为她立祠奉祀,尊称她为“妈祖”,是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人发家致富的女神。这样做,和乡规民约一样,是无声的命令,具有号召力,要求村民向妈祖学习,继承和发扬妈祖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无私奉献等精神,让本村社会安定,平安无事,经济发展。这一招令人拍手称快,不愧是历史文化名村,例如九牧林的老家就在龙山村。所以,妈祖不幸去世,谁也留不住她,但是,历史文化名村的办法却是立祠纪念,把妈祖的优秀品质留下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所以,历史文化名村首创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妈祖进驻上黄竿和湄洲墩宫庙,正是推广了发源地的经验。

      上黄村妈祖信仰模式具有普遍性意义,这是因为在这里,黄氏的社有妈祖灵位供奉,后来的林氏也是这样的,再联系一下其他村的,结论也就这样出来了。之所以让妈祖金身进驻社,首先是经济,花钱不多,村民经济负担得了。

      其次是离家近,开展妈祖信仰活动方便,有事情请求妈祖帮助也容易。特别是每年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妈祖进驻本社,祭祀等活动就可以有较多机动时间。

      其三,学先进,赶先进,与妈祖信仰活动中心关系密切。在北洋平原,西天尾镇龙山村是个妈祖信仰活动中心。那里的妈祖庙人们称之为“西山宫”。这里是临近各个里、村妈祖信徒活动的地方。只要不是农忙,他们一般都会争取参加,对西山宫有感情,关系密切。

      其四,妈祖后来进驻各村的宫庙,是因为妈祖信仰在莆田有了进一步发展。用哲学的术语说,这叫做点上开花,面上结果。这样做,不是妈祖庙越来越多,而是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研究莆田妈祖信仰,一定要区分好哪是点,哪是面,切不可点面不分,把面上推广的误认为是点,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而且妈祖进驻各地宫庙,是件好事,说明妈祖政治地位高,学习她优秀品质的人越来越多。

      其五,学妈祖,见行动,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宋代莆田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人红,红一点;一村红,红一片;村村红,红满天。妈祖信仰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正是这样进行着,由近到远,逐步发展。初开始,由个别几个地方传承妈祖的优秀品质,以后成为了临近里、村学习的榜样;再下去则成为了兴化军三县的榜样。就这样,130多年以后,连当朝天子宋徽宗也被妈祖精神所感动,请她出来做官,还让妈祖得到第一个封号。早在公元前5世纪,老子就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意义。到了公元10世纪,历史文化名村的人们竟然懂得运用老子思想,去进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让妈祖精神在莆田城乡到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士农工商四民,全面发展,名列福建甚至全国前列。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奇迹。

      综上所述,上黄竿妈祖信仰模式具有普遍性。该村原为海岛居民,明朝初年开始迁人内地,保留了原来的宗教信仰。所以,研究这种模式,有助于我们加深妈祖信仰整个历史进程的认识。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