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名·大历史
□吴珍雄
凌烟村是莆田市东峤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是我母亲出生的地方。它位于东峤镇西南方向约5公里,凌烟村附近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1个村庄,东面的叫前沁,南面的叫魏厝,西面的叫四乡,北面的叫梁厝。
村名是特定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的产物,往往以其地貌特征、人文特征或政治因素而命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么,究竟是谁起的“凌烟”这个村名?为什么要起这个村名?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村名呢?
通过互联网查找,用“凌烟”来命名的村庄,全国仅此一个,倒有一座“凌烟阁”闻名于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凌烟阁”,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那些为李唐王朝的建立开天辟地、功勋卓著的功臣们,在唐皇宫中建造的一座楼阁。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命大臣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画像与真人大小一致,由褚遂良题字,并描述功臣生平及功绩,悬挂在凌烟阁内。在唐朝几百年的历史中,画像能上凌烟阁是所有人、特别是军队将士的最高荣誉和最高追求。因而,“凌烟阁”也经常成为历代文人歌咏的对象。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张籍、杜牧、骆宾王,宋代的杨万里、范仲淹、黄庭坚、谢灵运,明代的张居正,清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当代作家欧阳予倩等,都曾在他们的诗词、歌赋、戏剧文章中出现有关凌烟阁的词句。这些诗文,足以说明凌烟阁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政治文化影响力。
那么,“凌烟阁”和“凌烟村”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光凭凌烟这两个相同的文字,就断定凌烟村村名来源于凌烟阁,那未免太牵强附会了。不过,当你看过郭子仪的有关史料和《郭氏族谱》,再认真查阅一下凌烟村村民的来历,你就会感到,凌烟村的凌烟与凌烟阁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据有关史料和《郭氏族谱》的记载,凌烟村现有2000多村民,这些村民绝大多数都姓郭,系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而郭子仪和李唐王朝及凌烟阁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
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位皇帝,多次挽救大唐于危难之际。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唐朝廷为表彰郭子仪“再造大唐”的丰功伟绩,举行了隆重的郭子仪画像入阁仪式,把郭子仪的画像挂在凌烟阁最为显要的位置。这是郭子仪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郭氏子孙足以引以为豪的荣誉。因而,郭子仪的子孙给自己居住的村庄取名凌烟村也就可以理解了。
据《郭氏族谱》《源流志》记载,郭子仪生有八男七女,其中长子郭曜生有四子;郭曜次子郭峰生有二子,长子郭岩、次子郭嵩。
唐代末年,黄巢起义,中原地区再度陷入动荡,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率光、寿二州兵勇5000余人,由固始南下入闽。当时就有郭子仪曾孙郭嵩带着族人随着王潮、王审知一起入闽。郭蒿是郭子仪后裔入闽的第一人,是郭氏在福建的鼻祖。郭蒿后裔分布甚广,据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家谱》记载,郭蒿传郭贽,郭贽徙迁至福建莆田涵江一带。后来,定居在涵江的郭贽后裔的一些分支又从涵江迁徙到现在的凌烟村。非常可惜的是,有关记载迁徙到凌烟村的郭氏族谱和郭氏祠堂中有关郭氏祖宗的画像等文物,在那个破旧立新的年代全部被毁没。
当郭贽后裔迁徙到东峤镇凌烟村这个地方时,这个地方还是荒山野岭,人烟稀少,无村无名。也许,有一天居住在凌烟村这块土地上的郭氏头人召集村民,商讨村庄起名的事宜,在没有特别的地形地貌标记和其它参照物可供命名的时候,就把自己居住的这个地方命名为凌烟村,一则表示对凌烟阁的崇敬,二则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三则抒发郭氏后人鞭策自己以凌烟阁英雄为榜样,为国立功建业的决心。也许,当时所有的人都感到用凌烟给自己的村庄命名寓意深长,对郭氏后人来说,再恰当不过了。
于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拍掌叫好,就叫凌烟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