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央视《新闻联播》 重磅聚焦木兰溪治理

    央视《新闻联播》 重磅聚焦木兰溪治理

    1.jpg

      昨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5分46秒时长,播出《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20年: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并配发短评《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

      《新闻联播》报道说:木兰溪是福建省莆田市一条自西向东入海的河流,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母亲河”。可就在20年前,木兰溪水患频发,老百姓谈溪色变。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提出:“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并决定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20年来,福建坚持不懈治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实现了让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湄洲日报记者 刘永玉)

    视频地址: 

     

      以建设美丽莆田实际成效 报答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央视《新闻联播》昨晚播发莆田木兰溪治理报道在我市干部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

      昨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20年: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强化责任担当,乘势作为,把美丽莆田建设好、发展好,以实际成效报答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主任王萍说,她作为木兰溪治理工作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看完报道深受鼓舞。从木兰溪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莆田发展的关心关怀、对莆田人民的深情厚谊。眼下,新建成的木兰溪城区景观试验段配有人工沙滩、休闲绿道和绿地,成为集防洪安全、生态治理和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工程,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下一步,将加快实施木兰溪玉湖新城段堤岸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全线开展景观提升工程,结合木兰溪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先行建设,打造融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为一体的溪岸景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央视短评指出,木兰溪的治理过程,是科学施策、综合治理的过程,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持续奋进的过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只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的精神,一任接一任做好治理工程,就能够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城厢区副区长郭国辉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多年来,城厢区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实施“六水共治”,有效保护了城厢区沿木兰溪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下一步,将以实施木兰溪流域水质提升攻坚战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河长制,推动全区生态建设迈入新台阶。突出抓好三大方面:深入实施河长制,扎实推进全区72条中小河道整治,营造“碧水蓝天”的美丽城厢。全面开展攻坚战,打好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战、小流域提升推进战、工业企业专项防治战。继续发挥制度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督查、问责、巡查等各项机制,深入开展“一周一督查”工作,以督查问责倒逼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度尾镇党委书记官金华说,度尾镇要以百日攻坚战为契机,强化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深入地开展污染防治,突出全流域水质提升,让母亲河更美、更好地造福度尾人民。东埔镇党委书记潘国树说,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要扎实抓好乡镇发展,为我市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添砖加瓦。

      仙游县招商局副局长陈喜强说,因为木兰溪的治理,曾经的水患洼地向产业集聚高地的蝶变,真正造福了莆田人民。作为一名招商一线干部,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仙游三大园区平台为重点,紧盯行业龙头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等产业招商方向,突出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坚定不移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助推莆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椿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木兰溪流域治理就是一个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与成功范例。下一步,我们要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要把学习“木兰溪流域治理经验”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的内容,持之以恒转作风,弘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精神,久久为功抓落实。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市直主要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频道进行转发、转播、摘播,要设立专栏专刊,集中推出原创报道,做好反响性报道。要主动向上级媒体供稿,并开展全媒体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要深入研究阐释,组织宣讲,编撰资料,开展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教育活动,提高学习实效,推动学习转化,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推动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的强大动力。  湄洲日报记者 黄国清

     

      张镇村:“做了一件民生大工程”

    1.jpg

      “你们快看,那是我们村的老书记在木兰溪畔接受采访。”昨晚,在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老协会江边分会,近30名村民和驻村干部聚在一起收看央视《新闻联播》(如图),村民何开梅激动地叫起来:“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我们村里参加冬春水利义务劳动的镜头!”

      昨晚6时40分左右,村民们陆续提前来到村老协会,守在电视机前。当《新闻联播》播出时,大家目不转睛,生怕错过每个细节。有的拿出手机,拍下电视画面;有的打开微信,提醒朋友收看。当通过镜头看到“母亲河”木兰溪20年来的今昔对比,看到两岸崛起、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激动不已。当电视上出现张镇村原党支部书记何光亮接受采访的画面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看完报道,村民们仍激动不已,久久不愿离去,彼此热烈讨论,不少人在晚上9点又打开电视看重播。“在电视上看到1999年木兰溪遭遇洪水袭击的镜头,我现在还心有余悸。”今年73岁的村民何光照说,当年水患的场景如今历历在目,庆幸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嘱托,经过20年的治理,木兰溪呈现全新的面貌,无论多大的台风洪水来袭,大家都十分安心,“感谢党和政府做了一件民生大工程。”

      昨晚7时许,何光亮不时地接到亲朋好友打来的电话。“看到我市治理木兰溪的历程出现在《新闻联播》,尤其是看到我回顾习近平同志亲口许下的承诺,大家都说内容很务实,他们深受鼓舞。”何光亮拭去眼角的泪花说,虽然通过镜头回想起当年水患的猖獗,心里仍然难免痛心,但更多的是感动,没有当年的正确决策,也就没有村民如今安定平和的生活。得益于木兰溪防洪工程及全流域生态治理,江边自然村还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虽然他已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任,但仍然秉承木兰溪治理过程中“久久为功”的韧劲,协助新一任村“两委”发展生态乡村的同时,受聘在拱辰街道司法所担任调解员,为社会发挥余热。

      “木兰溪的治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前的木兰溪水患频繁,现在低洼地带也可以种植农业,水也变清了,池塘可以养鱼了。”张镇村村委会副主任何志雄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治理的结果,也是村“两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的精神,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一名村干部,今后一定发扬‘一任接着一任干’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湄洲日报记者 许爱琼 林罗晓 文 / 图

     

     

      下黄村:“老百姓实实在在受惠”

    1.jpg

      昨日夜幕降临,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村部灯火通明,得知央视《新闻联播》将播出关于我市木兰溪治理的报道,村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赶往村部收看新闻(如图)。

      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国贤说,下黄村地处木兰溪中游北岸,经历过水患、流域治理,村民们实实在在见证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过程。此次中央媒体采访,也聚焦下黄村。如今新闻播出,村里用载波、微信通知村民们收看。

      当晚7时,《新闻联播》开始,村部座无虚席。“木兰溪是福建省莆田市一条自西向东入海的河流,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母亲河’…… ”当导播声音出现“木兰溪”时,大家激动不已,专注观看。

      “看洪水田地淹掉了,农作物淹掉了。年年都要盼政府怎么治理木兰溪。”当晚,下黄村村民陈国元出现在新闻画面,讲述当年遭受的水患灾害,引起在场经历过水患的群众共鸣。陈国元说,他讲述的是1999年的水患,当时他担任下黄村村主任,带领大家抗洪抢险。“为何我会在电视上说‘看洪’,那是因为洪水太凶猛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田地被淹掉。”回忆当初,陈国元心有余悸。他说,木兰溪治理过程,是科学施策、综合治理的过程,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持续奋进的过程,是当晚新闻让他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我正是在1999年水患前不久入党,身为老党员,今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持续奋进。”他说。

      “下黄村出现了三个镜头,除了陈国元的讲述,还出现洪水决堤的画面,及木兰溪治理后下黄村呈现的新农村面貌。”70岁的林国栋曾担任下黄村主任,当晚他看得认真,木兰溪治理前后,村庄的鲜明对比,让他感慨万千。“自从木兰溪治理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涝灾害,村民们居住条件改善了,住上了新楼房,还扩宽了出租房屋、经营店铺等收入,这都得益于各级政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治理。”

      当晚,新闻联播结束,村民们还不愿散去,依旧留在村部热议。大家表示,曾经的水患是下黄村的伤痛,但水患治理形成的精神,却是下黄村的财富,应该代代相传,加以弘扬。

      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陈斌 文 / 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