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晚春与九鲤湖的传说
卓晚春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真人,自号无仙子,亦叫上阳子,人呼为小仙。兴化府莆田县醴泉里(今秀屿区东庄镇)柳营下营边村人。其父卓德津,年逾四旬才生一男,名叫卓晚富,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阳春三月又生次子,因三月是晚春季节,故名叫卓晚春。
据传,一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途经柳营村时,口渴难耐,遇着一位中年村妇背上一个婴儿,挑着一担井水,他上前向她乞点水喝,因为没有碗盛水感到尴尬。谁知这农妇干脆利索地说:“没碗没关系,可用手捧着喝!”吕洞宾很受感动。又看到背上那位婴童很有灵气,于是就把一口水喷洒在那婴孩的脸上,受吕洞宾“传道”的婴孩就是卓晚春。
卓晚春受“传道”后,三岁失母,七岁丧父,缺乏家庭教诲,整天浪荡乡间,常到附近观音街的几家糕饼店偷饼充饥。一次,他的行为被店主人发现,店主人向其兄嫂诉说小卓的不端行为,将其关在屋里。此事传至渚林村(今东峤镇)姑母耳里。姑母念其骨肉情谊,将小卓带回家抚养,让他牧放牛羊。
说来也奇,晚春受“传道”之后,聪明伶俐,智慧超常,虽没上过黉门,却能咏诗作对赋词。也没学过数学,即使千千万万的数,却能了如指掌,推算如神,乡人称他为“卓仙人”。
有一年,晚春闲游仙邑九鲤湖,夜宿九仙祠,梦见一位仙翁对他言道:“晚春凡人非真人,欲成仙人修三年,麦斜岩寺苦养性,道成之后泽万民。南行枫江显神通,朝出暮归观四方,扶贫济困行乐事,抗倭救难理应当。”晚春得到仙翁梦喻后,即往麦斜岩宇隐居修身养性,修度三个春秋。道成之后,按仙人指示东到当年九仙兄弟曾驻足结枫为亭的枫亭地域尽行善事。
一天晚春来到鱼街根锁桥边的一酒店,店里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经营小本生意。他们心地善良,见到晚春衣衫褴褛,产生恻隐之心,免费供他酒食,并推荐晚春到集英亭协助和尚做香事活动。
尔后,晚春记住仙翁的梦喻:“朝出暮归观四方,扶贫济困行乐事。”于是他白天闲游连江、慈孝、惠北等地,募银施济穷人,夜间就在集英亭南面溪边的社公庙宇住宿。他多次受到孩童戏弄奚落,便骂道:“枫溪香蕉穴,儿童造恶孽,儿子若不肖,很难承父业”。后来传说:“家富不过代”,都归咎于卓晚春的签语灵验。
卓晚春在枫亭期间,常为贫困村民排忧解难。一次有一富户的儿子太平陂不慎落水,生命危在旦夕,幸好晚春路过,见状将孩童救起,财主感恩不尽,意欲施赠银两答谢,晚春婉言谢绝道:“人生在世,钱财仍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可把这些银两施舍穷人就更好了,十二月廿五日,是天帝派天神下凡视察之日,可把银两到集英亭门前施济那些穷人,以度年关之困。”财主听言有理,照此办理。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腊月除夕,倭寇从惠北登岸,一路杀人劫夺财物,每劫杀过一户,就把过年饭撒在门前作为抢杀已过的标志。晚春见状,速返枫亭,告知村民撒年饭于门前作为避厄的记号。又急往四叔公家里把桌上的过年饭撒甩在地,并告知四叔公撒年饭的缘由,并通知庶民逃往父子寨避祸,拯救了诸多里民的生命财产。
卓晚春在枫亭有三年时间,后回到莆田参加林龙江抗倭斗争,施济收尸之事,成为“三一教”的第二号人物,应验仙翁的“抗倭救难理应当”的梦喻。当年卓晚春离开枫亭时留下:“水漫根锁桥,沙涌太平陂,七墩八塔现,晚春再回枫”的谶语,未卜其言如何?至今尚无人猜谜揭底。(吴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