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晚春讨水
卓晚春,莆田明代嘉靖年间一大奇人。他出生在醴泉里柳营村一个穷人家。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从此成了一个苦命的孤儿。好心肠的姑母将他带到北高南渚林,扶养成人。
晚春生来聪明伶俐,智力超常。虽然没上过一天私塾,却能吟诗作对;没学过一点算学,即使是千千万万之数,他竟能掐掐指头,推算如神。人称“卓小仙”。
姑母见他说话办事灵巧利索,早想送他入塾,无奈家中一贫如洗。
晚春体谅姑母的难处,也不强求。平时,见着能工巧匠、三教九流,他就问就学就琢磨,而且一学就会,一点即通。20岁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方术,一通百通。渐渐开始四出云游。
南渚林地处沿海地带,“十年九旱”,缺水严重,乡民们平日劳动也是十分辛苦。一遇农忙,晚春总是回家帮忙。下塘戽水,最苦最重,
他就抢着干。嘉靖年间,莆田闹旱灾,南渚林旱情更重,全村10来口水潭都曝干了,家家户户蹲在田头干瞪眼。这一天,卓晚春顶着烈日回家帮忙,不想在田头正好撞着姑母,望着她汗流浃背的苦样子,晚春心中很是不忍,他一手抓过锄头,下到潭底,深挖下去找水。过了好一阵子,他抬头对姑母说:“阿姑,我肚子饿,你回去帮我做些米时米果吃,讨水的事我全包了,如何?”常言道:“阿姑疼‘孙’(甥)”,姑母满口应承着回家了。
待阿姑把米时米果送到田头,她完全惊呆了。自家的秧田里全灌满了水!她简直不敢相信,提着米时米果,又惊又喜赶到晚春跟前,问:“你用什么法子,这么快就灌满了?!”卓晚春指了指身后的九龙山说:“山下有的是水,我取来就是了。饿了饿了,先吃再说。”阿姑满怀疑窦:“天旱得快冒烟了,山下会有水?”她赶过去想看个究竟。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在山下的一处岩石边,原有一个低洼处,平时根本不见滴水,这回不知怎么的,清泉咕咕地往外直冒,已经汇成了清清的一泓。眼见为真,阿姑喜出望外,回身追问卓晚春。卓晚春迟疑了片刻,说:“我在外跟了不少师傅学的,相地脉,找水,小事小事。”望着眼前坡地上晒蔫了的秧苗,卓晚春提醒阿姑:“赶快通知乡里人来挑水抗旱!”
乡民们闻讯,刹时,从田野上、村道里匆匆赶来,大家将信将疑。
阿姑带着乡亲来到山脚水洼边,指着清清泉水说:“今天我家晚春回来帮忙,看我们这样辛苦,好容易找到了这口山泉。“乡民们先是惊奇,接着欢呼雀跃,纷纷回头拥上来……哪知,卓晚春吃完米时米果,已经悄悄上路,走到村口了。原来,卓晚春有一个脾性,做了好事,从不求谢也不求赞。
说来也怪,这口清水泉从此以后,终年水流汨汨,遇着大旱,也从不干涸。乡亲们都以为稀奇,特地为他建造了一座卓午祠来纪念他,朝拜者至今络绎不绝。 ■黄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