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点抄黄仲昭十首《鲤湖纪游》诗

    点抄黄仲昭十首《鲤湖纪游》诗

      □修懿

      九鲤湖是黄仲昭心中的母亲湖。他撰写的《八闽通志》卷十二地理条云:“九鲤湖在县东北兴泰里。汉何氏兄弟九人炼丹于此,丹成各乘一鲤仙去,故名,湖上有九仙宫,西有仙阁……下与漈水合,奔流数里为莒溪。”

      九鲤湖的仙山幽壑巅连,奇崛诡谲,九漈飞瀑,绚丽多彩。那独特奇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骚人墨客,他们醉心于幽奥玄妙、活灵活现的仙梦;倾倒那婀娜多姿、千媚百态的湖光山色。这灵湖为历代300多名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才子佳人留下了600多首诗词和崖刻、匾额。明代著名方志学家、诗文家黄仲昭曾留下许多有关九鲤湖的诗篇。

      大家知道徐霞客写有九鲤湖的游记,其实黄仲昭(1435年-1508年)比徐霞客(1586年-1641年)早生151年。黄仲昭是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辞官回乡后,经七年艰辛,编成《八闽通志》八十七卷,是为福建省最早的一部省志。后又与周瑛合作,编撰《兴化府志》五十四卷,是为兴化府第一部府志。

      黄仲昭所写九鲤湖的诗其一:

      “瘦筇吟倚上苔梯,路人深林望转迷。

      料得仙宫应不远,白云深处午鸡啼。”

      诗人手持筇竹做成的拐杖,拾级登上长满青苔的石梯。峰回路转,林深眼迷,走了一个上午的时辰,那九仙宫近在眼前,听,白云深处报晓的雄鸡,在正午啼得正欢!

      其二诗云:

      “清湍数里逶迤来,绕向仙宫一鉴开。

      身世分明方外境,谁言弱水隔蓬莱。”

      那雷轰漈在寺之东北侧金鸡滩上奔流而下,蜿蜒曲折,从桥下注入激湍涌注的湖中,虽不甚浩荡,却澄碧一泓于万山之上,此为蓬莱湖,日光照耀,宛如明镜。诗人此时置身世外桃源,眼前仙山楼阁,往蓬莱石洗足涉涧中,神话传说中的海外蓬莱仙境,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三诗云:

      “决决泉流溅石虹,青青瑶草卧仙龙。

      道人洞里朝元去,看院惟留鹤一双。”

      在蓬莱石东畔有龙漈,水漫石上,溶溶下于雷轰。重岗遥岭,连云接水,浅氵岑巨泻,夕阳彩虹,如入宝藏。危峰列岫,树木茂葱,漈产青青龙修草,人曰仙草。朝元,道教徒礼拜神仙入洞去了,院外仅存一对看家的仙鹤。相传北宋郡王仙游人陈洪进未仕时,在洞里梦中化龙得名。

      其四诗云:

      “芒鞋远谒洞中天,只为双亲已暮年。

      此意群仙如洞鉴,今宵好梦愿相传。”

      诗人脚穿草鞋,路途迢迢,入古梅洞求仙梦的心愿,只为年迈的二老双亲祈求平安,孝子的心思九仙定能在洞中审察,让他圆上一个好梦!

      其五诗云:

      “幽潭百尺众流钟,下瞰深崖一脉通。

      胜概应从天地辟,人间风景迥难同。”

      那瀑布漈在雷轰漈西,遵龙漈石而下,约五百步,两石峡夹出一崖,悬可千仞,山泉喷飞如散珠稍下,如缕如缀,激为烟雾,崖高蔽日,日映水花,五色如虹,壑底乔树森郁,泉飞出其上,为九漈中最奇处,这天辟地造的人间胜景,明参知王世懋诗云:“春深白雪骄常在,天倒银河漭自流。”

      其六诗云:

      “丹成八表任遨游,丹灶空存几度秋。

      欲丐灵丹换凡骨,不知仙子肯从否?”

      据传何氏九子倚山为室,饮水煮药,枕月眠云,弈棋炼丹,丹成食之,九鲤化龙,乘之升天,留下炼丹灶。诗人欲向九仙乞讨灵丹妙药,来调养年迈的双亲,如能脱胎换骨,那该多好!

      其七诗云:

      “帘卷珠宫月满床,清风细细袅炉香。

      病躯无计堪调摄,安得远丹一粒尝。”

      诗人祈求仙梦,夜宿珠宫。皓月清辉,炉香袅袅,夜不能寐!自己拖着病躯体衰力弱,真的能乞来灵丹一粒?让自己与家人共享。孝子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其八诗云:

      “寒流几派泻层端,声撼长空去不远。

      夜半忽惊清梦觉,却疑风雨响琅王干。”

      飞泉盘折峡中,珠帘之水从正面坠下,玉箸之水从旁霭沸溢,两泉并悬峡壁上削,形成“寒流几派泻层端”,铁障四周,上与天并,玉龙双舞,下极潭漈,自然声撼长空。诗人夜半惊醒梦觉,心中疑惑好似风雨大作之声响彻竹林。

      其九诗云:

      “山色摩空势欲齐,时闻幽鸟隔云啼。

      新诗吟就无穷趣,起向琅王干节下题。”

      第二天天刚亮,山水共长天一色,耳际不时能听到鲤鸥啼叫,鸥鸣山更幽,连日来九鲤纪游,兴致无穷,吟就新诗十首,趁天早就把它题写在那竹林间的珠石上。

      其十诗云:

      “风光端不上天台,百尺珠帘映日开。

      寄语道人留半榻,功名债了拟重来。”

      今晨的百尺珠帘,丽日当空,风光无尽,真叫人流连忘返,诗人不忘告诉那求仙学道的僧人,为他留下一席之地,当他致仕返乡之时,还会旧地重游,入洞祈梦!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