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签: 读城品乡
渭阳黄氏义兴房百间大盾
大厝内景
渭阳村古名围庄,位于今西天尾镇东北部,与梧塘镇沁后村隔过山溪相望, 渭阳村地处紫霄山东南麓,与南少林一脉相承,群山起伏,山坝相连,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尾厝、半山、石牌兜3个自然村,整个山村三面环山,绿树葱茏,四时风景如画。村境北部为紫霄山,山上有迎福院、紫云寺两座古刹,迎福院附近有着名的“紫霄怪石”景观,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紫霄山东麓地名白塔洋,古时原有小村落,明万历间毁于倭乱。村北有过山陂(又名“云潭”)建于清代,民国二十年(1931)重修,陂上原设有52个石碇步,以便行人过溪。
在紫霄山东麓半山自然村与林峰上坑头之间,有一片绿野平畴,因有一白塔屹立在村头高阜,故名“白塔洋”。白塔在清末被拆毁,塔尖今存渭阳半山村居果园,附近一座小山丘名曰“灯塔山”。半山村北尚存白塔洋祖社,俗称围庄境西社。社庙奉祀张公仙师,故该社又名“张公宫”。社门前有棵“高杉”(学名重阳木),据传为明末清初所植,约有300多年树龄。此古树为 “高杉”与榕树合体,可谓连理同心,蔚为奇观。“高杉”榕树干周长约5米,可容3人合抱,树高约25米,主干粗壮,树冠如盖,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荫地近亩。古树地处紫霄南麓,绿野如茵,环境清幽,为一处不可多得的休闲赏景胜地。
境内主要姓氏为黄、陈、林、钟、赖等,其中黄姓约占百分之四十。渭阳义兴、瑞裕房为莆田黄氏望族。清末民初瑞裕房黄家开基祖黄邦杰在上海宁波经营莆田特产龙眼干等生意发家致富,成为莆田一大巨商。其子孙后代出了不少革命志士名人和教育家,其中有黄纪星、黄纪云、黄绶、黄苍麟、黄典麟等均为民国时代社会知名人士,为莆田教育、革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义兴黄氏百间大厝位于村境北部的尾厝自然村。大厝坐西北朝东南,由三座七间厢双座厝组成,建筑群毗连并列,呈一字儿排开。因院宇前铺砌一个长70米、宽9米的长方形大砖埕,故里人又称之为“长埕三座厝”。这座大宅院系围庄黄氏义兴房开基祖黄宗成的七世孙黄裕昆所创建。清代末期,黄家因在江浙沪甬一带经营桂元干和板糖生意而发家致富,裕昆遂与其四个儿子于清道光年间投巨资兴建家族巨宅。因工程浩大,整座建筑历经数十年告竣。这座古色古香的大宅院历经百余年沧桑,至今保存完好。
黄家大宅院坐落于风景如画的紫霄山麓,面对九华山,西倚紫云岩尖山寨,居高临下依山势而筑,环境十分清幽。大宅院造型古朴,结构严谨,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三座厝既各自独立成院落,又彼此相连为一体,院落两旁对称建有护厝,整个平面空间和谐统一。大院外墙直径96米,进深42米,建筑物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每座院落均设上下大厅,三座大厝共有大小房间98间,上下厅之间设有27个天井,轩头42间。每座院宅内均铺砌一个砖埕,各配有2口水井。整体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宅院厅堂宽敞大方,采光充足。三座厝以中央一座大厝宅院为最大,计有大小房间33间,系长子黄邦芳与三弟黄邦士两家合住宅第。厅堂上方原悬挂“贡生”和“天长婺焕”二匾,惜今已无存。
旧时黄家虽为一方巨富,但其先辈谨守俭朴家风,宅第建筑不求富丽堂皇,外观不事刻意雕饰,唯建材用料讲求精良,梁檩立柱均用径可盈尺的大杉木。厅堂为梁架结构,用双横梁壁柱支架,尤为坚固。迄今已历百年,三座老宅院仍完好无损。大宅院的屋顶铺设极具特色:椽条与瓦片之间还夹铺一层竹片,这样既加固屋顶又兼具防盗功能,若有盗贼上屋,脚踏瓦片,竹片就会发出清脆响声,便可引起房主警觉,足见其设计之巧妙。
渭阳义兴黄氏百间大厝自创建至今已跨越三个世纪,黄家世代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其家族后裔大多已迁徙外地成家立业,只有少数上年纪的老前辈仍留守旧居。他们在居宅庭院内栽种花木,摆设盆景,把老民居点缀得极为幽雅,充满盎然春意。作为莆田民间建筑师的杰作,它是研究清代老民居的珍贵实物资料。
渭阳村的新式学堂开办于民国初年,可谓开当时风气之先。渭阳小学前身为“文光书院”(私塾),由渭阳黄氏望族瑞裕房知名人士黄纪星创办。院址设在黄氏祠堂里,聘请后埔村秀才许寿昌(名画家许英三之父)等为教师。1923年书院改称“明远学堂”,聘请曾在涵中中学任教的刘亚镛等为教师。学堂不仅讲授国文、算术、常识等新课程,同时还设有理化、生物实验室,实验教具由黄纪星捐赠。这在早期莆田教育界是首创。1926年由留日医师黄瞻麟集资改为私立渭阳小学,并自任校长,聘请涵江孔里孔祥梁、城郊东阳陈月坡等为教师。学校设一至四年级四个教学班,就读生员主要来自渭阳和三山两村。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先后由北大村罗章等任校长。着名画家许英三、苏田以及郑天铸、郑明耀等名师都曾在这里任教。解放后渭阳小学转为公立学校,首任校长黄炳仁。由于这里校长教师素质较高,教学认真负责,学校一度办得有声有色,教学质量优良,邻近村庄的部分学生都慕名前来求学。
渭阳小学旧校址原为黄氏瑞裕房家族庄园,与沁后学堂隔溪相望。黄家先祖黄纪元曾任清廷刑部郎中,因喜爱家乡溪山形胜,遂在村北择扯鼎建规模宏大的“花亭”,内设楼台亭阁、池塘花圃,种植花草树木,正中建有拜亭一座,内奉祀文昌帝君,后改为黄氏家族祠堂,再后来祠堂又改为书院、学堂直至渭阳小学,格局布置大致保持原貌,即传统的四方院落结构,拜亭正对院门,两旁小厅、下间辟为教室。整个校园人文气息浓郁,自然环境清雅怡人,由过山溪引进的一道水渠涓涓清流贯院而过,四围古树参天,院中央花台栽植梧桐、桂树、木瓜等名贵树木,满园花木葱茏,四季常青,充满盎然生机,堪称读书求学之佳境。
跨越近百年岁月,渭阳小学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数以百计的杰出人才,可谓桃李芳菲,名闻遐迩。从这里接受启蒙教育成长为科技业、政界、工商企业界名人的不胜枚举,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大师林元培少年时就曾在渭阳小学就读;此外还有许多着名作家、书画家、莆仙戏名演员都在这里接受过基础教育。这个美丽古老的校园是名符其实的人才摇篮。至二十一世纪初,因生员减少,渭阳小学并入邻近的三山小学。从此,这所近百年老校悄然消失,琅琅书声在这里归于沉寂,成为昔日学子的美好回忆。□林春明
相关日志: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