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妈祖“丝路”驿站 ——记涵江天妃宫

    妈祖“丝路”驿站 ——记涵江天妃宫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涵江霞徐天后宫一瞥。

      涵江有座天后宫,位于霞徐铺霞明境,创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八年(1494),由镇守太监陈道捐金倡里民重建,号天妃宫(俗称旧宫),一直沿用至今。海船每次出海都要到天妃宫祭拜妈祖,祈求出海一帆风顺、“丝路”平安。

      清顺治十八年(1661),莆田分界清野,港里信众为避战祸,将妈祖宝像寄奉涵江天妃宫,历时20年之久。康熙二十年(1681)复界时,贤良港人到涵江天妃宫要迎回妈祖神像,因意见相左,后得九十九圣杯,遂具船礼送返港。当时,神像下船时突然风雨交加,启航时风停雨息,天气转晴,妈祖显灵,霞徐信众纷纷下跪挥泪拜别,依依之情感天动地。事后,主殿悬挂“灵显九圣”以示纪念。

      涵江天妃宫坐东朝西,有主殿一座,两侧建有钟鼓楼,殿前有一座面积约60平方米的四角拜亭,拜亭的左右及前面均为大石埕,俗称“旧宫埕”。埕的南北边各有两株如盖的荔枝树。宫的四周有石砌围墙,围墙的两边有左右二辕门,一名“河清”门,一名“海晏”门。主殿两旁配有禅房、客厅、厨房、膳厅、观潮楼、梳妆楼、甬道、天井,殿后有假山、树木、花草,占地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

      2000年春,张克辉专程来此视察并题字留念。一九九五年以来,相继有北京考古研究所、南京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以及美国、加拿大、港澳台等十多批、百人次以上的专家、学者来实地考察论证,一致结论:涵江天妃宫是明代的建筑物,是文物最多、资料最齐的妈祖宫。

      有一段时间,旧宫一度挪作它用。一九九五年在各界人士的鼎力赞助下在原址按原貌重修。现在的天妃宫风貌依旧,古迹犹存。有主殿、石柱楹联、项部木椽、走廊甬道、拜亭旧基、石雕盘龙、拜石、宫埕等原物完整无缺。主殿奉祀妈祖神像,左偏帐奉四海龙王,右偏帐奉晏公将军;左偏殿奉将军神像,右偏殿奉圣父圣母神像。

      天妃宫内现存有明代星图。这幅明代星图为大型卷轴式画幅,残长150厘米,宽90厘米。1977年,经在京专家对纸质、墨迹等多方面的科学分析鉴定,一致认为是一件重要的天文文物,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本星图比欧洲星图早100多年,引起世界学者的轰动。这一发现不仅说明了妈祖同航海丝路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又补充了从宋到清占星图的一些空缺,对星座的认识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已编入《中国古代天文图录》。此外,还有天后圣迹图,为卷轴式四条幅彩画,系明末清初画家欧协亲笔画,是本宫的镇宫之宝。千年古蛤,巨蛤壳可容谷8升,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宫中举行盛大仪式,把巨蛤壳摆在星图下祭祀,象征祭海。石雕盘龙,明代古物,长260厘米,宽95厘米,现完整安放原处,有极高的考占价值。海关石柱:高265厘米,28厘米四方,上刻:“道光壬午花朝海关虞朝标手植荔枝四本香灯用”。早年霞明境内设立的海关和石柱印证涵江是有名的海港码头,霞徐铺商船舟楫,帆樯林立,商贾群聚,往来繁忙的场面依稀可见。另有石柱楹联、拜亭旧基、顶部木椽、古迹甬道历历在目。

      天妃宫主要的神事活动有:一是农历正月二十二是天妃宫元宵日,宫内备办丰盛的“贡桌”,敬神祈福,晚上在宫外大埕燃放焰火,表演“转罗伞”等,民间称:“正月二十二,霞徐看冲花。”二是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祭祀活动。三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辰,宫内举行盛大的庆典,各殿上备办花色繁多的“贡宴”,正殿左右两壁悬挂四幅大蛤壳,举行祭海仪式。下午在宫外海滩上又举行独特的祭海活动,桌上供有全猪、全羊,请经师诵经礼拜,祭奠妈祖,祈求合境平安。庆典活动期间增加了舞龙、舞狮、件鼓表演、演戏、办宴、书画展览等,并结合民俗活动,邀请各方的文艺队来宫内大埕进行轮番表演,观者如潮,通宵达旦,场面隆重,热闹非凡,显现涵江妈祖文化特色。

      涵江天妃宫于1995年列为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宝柱 陈世华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