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站播出一代廉吏蔡襄家训专题片
家训当家宝,家风代代传。8月2日,《福建仙游蔡襄:书法名世,箴铭诫子》专题片开始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播出。这是莆田市第一部在该网站播出的家规家训专题教育片,由仙游县纪委组织拍摄制作,全长约12分钟,视频及图文创作历时半年完成。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多次深入蔡襄故乡、仙游城关和泉州等蔡襄旧治之地取景拍摄蔡襄廉政教育基地蔡襄纪念园、蔡襄故居、蔡襄中学、仙游文庙和洛阳桥等资料,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蔡襄文化研究院等一些专家和民间文史爱好者,并邀请仙游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莆仙戏演员莅临实地通过模拟场景的情景交融形式重现蔡襄当年的实践历程,及实地采访蔡氏后人修身立德、崇尚家规的生活细节。
一代廉吏、北宋名臣蔡襄,字君谟,是现仙游县枫亭镇人,著名书法家。他为官37载,始终一心为民、公正清廉、刚直敢谏,政绩显著,如他带领民众在“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建造的万安桥、撰写的《荔枝谱》、《茶录》至今仍造福百姓,后人称其“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1067年病逝家中、享年56岁的蔡襄,生前长期担任北宋中央监察御史及地方官职,有着较为系统的监察思想以及丰富生动的监察实践。蔡襄十分注重教子育孙和移风易俗,留下的《论忠孝》、《福州五戒文》针砭时弊、针对性强,自拟的“箴”“铭”短小精悍、隽永深刻。
家风正,则政风清、子孙兴。可贵的是,时至今日,通过族谱、专著、碑刻、祠堂等载体传承下来的蔡襄家训思想,一直被蔡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并始终贯穿于仙游人的血液之中。对此,蔡氏后人都说:“在我们蔡家后人心里,老祖宗蔡襄是一个为国为民的清官。我们从小就听闻父辈们的告诫,作为蔡公的后代,为人处世一定要遵照家训,在孝敬老人的同时,力争在岗位上有所建树。”“在蔡襄的家训族谱里,‘忠、孝’二字深刻人心,蔡襄的功绩不仅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光明,蔡氏一门廉风传承,清廉刚正、忠诚爱民的故事也同样广为流传,此次拍摄突出家训主题的专题片真的很好!”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振满教授如是说道。
据了解,此次中央纪委监察部推出的蔡襄专题中,展示了蔡襄的生平事迹、廉政思想、所著的家训、专家观点等方面,还对蔡襄家训的部分内容进行摘登、注释及译文。《蔡襄家训·论忠孝》开篇点题,表达了对“忠”“孝”二字的认识,其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忠孝两全,遵规守矩为家族争光。蔡襄认为,悉心听从父母教导叫做“孝道”,这是自然的本性之一;为人中正厚道、为官忠于职守称为“忠”,这是做人的大义所在。《蔡襄家训·论忠孝》侧重教做人,以浅显直白的语言警醒告诫子孙后代,约束有规有矩、教化掷地有声,因而仙游蔡氏人才辈出,历朝历代儒宦儒商众多,即便是普通百姓,也都明理好义。这一好家训培育了好家风,涵养了好作风,形成了好民风。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旨在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家风连着民风社风,家风好,才能民风正、社风清。”仙游县纪委组宣部负责人陈志东说,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弘扬好家风家训,有助于有助于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夯实道德根基、涵养清廉之风,推动党风政风的转变。他认为:“蔡襄家训不仅对海内外蔡氏家族有很大意义,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够代代相传,并在全社会传播开来,将是一种莫大的功德!” (陈国孟 林兆义 黄建焰)
蔡襄一生清廉为官 家训传千年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福建仙游蔡襄:书法名世箴铭诫子”专题,蔡襄所代表的廉政文化已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
中纪委网站上的﹃蔡襄﹄专题
枫亭镇的蔡襄塑像
在仙游枫亭街头,蔡襄的石像随处可见。对当地村民来说,蔡襄所代表的廉政文化,早已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蔡襄的廉政故事。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同时推出“福建仙游蔡襄:书法名世箴铭诫子”专题,展示了蔡襄的生平事迹、廉政思想、所著的家训等方面,并对蔡襄家训的部分内容进行摘登、注释。
撰写的《荔枝谱》是世界首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蔡襄生于莆田仙游枫亭刺湖蕉溪,是集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于一身的北宋名臣,入莆始祖蔡用元的六世孙。蔡襄为官37年,严以律己、身体力行,消除腐败丑恶现象,努力匡正社会风气。他不仅不畏权势、刚直不阿,还在数十年官宦生涯中深刻地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凡事必从“民本”这一思想出发。
蔡襄在任知制诰时,与三司使讨论制定新的乡户衙前法并颁布执行,减轻民众差役负担,又奏请减免漳、泉、兴三州身丁钱一半,缓解百姓税赋压力。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他恢复莆田五塘水利,退盐碱,保灌溉。任泉州知府时,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州知府时,撰写《福州五戒文》等,作为法令颁布,倡俭戒奢,推动移风易俗。
他撰写的《荔枝谱》,是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为荔枝生产提供宝贵经验,该书流传千年,盛而不衰,成为佳话。故“荔谱流芳”成为仙游蔡氏一族的堂号,常作为匾额挂于房屋大堂内外。其所著《茶录》、《小团茶》精简洗练,倡导发展果茶生产,发展内外贸易,增加农民收入。
撰写廉政书籍引导社会风气
蔡襄任福州知府时,针对当地婚丧喜庆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社会风气,撰写了《福州五戒文》、《戒山头斋会碑》、《教民十六事碑》等,作为法令颁布,要求百姓遵守。在《福州五戒文》中,蔡襄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人子之孝,本于养亲,以顺其志,死生不违于礼,是孝诚之至也……生则尽养,死不妄费,如此,岂不善乎?”
晚年时,蔡襄结合自己的修身心得和为官思想著有家训《论忠孝》,表达了他对“忠”与“孝”的认识。蔡襄认为,忠孝乃人之天性,内在于人本身之中,“犹耳目心腹,有身则有之,非外物也”。
此外,蔡襄还曾自拟过一些“箴”和“铭”,用以警诫自身和家人后辈。如在《过箴》中提出“耻勿惮改,思然后规。日规月改,虽过奚为”,告诫要善于思过、改过。《怠箴》中“根深则茂,途远而趋。汝之克念,其庶几乎”,则告诫要勤奋修德,勿懈怠。这些“箴”“铭”短小精悍、意味深长,对蔡襄后人的修身处世影响深远。
蔡襄纪念园在2014年被授予“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仙游县以蔡襄家训的传承为典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征集、传承家规家训活动。目前,《蔡襄家训》电视专题片已拍摄完成。海都记者 林养东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