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上海社科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刚一席谈
“妈祖信仰中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容易和当地民众精神契合,成为航海家的力量源泉,所以各地会蓬勃发展妈祖宫庙。”日前,来湄洲岛参加2015年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上海社科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刚说道。
妈祖原是出生于宋代福建湄洲岛一位名林默的渔家女,传说因她能在海上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敕封,沿海人民尊为海神,立庙祭祀。由于元朝长期依赖通过海运向京畿地区输送粮食等生存物质,元世祖忽必烈等元帝对海上航运的安全很重视,体现在对宋代以来民间即已信奉的福建航海保护女神——妈祖的尊崇上,所以要多次剌封。
王宏刚说,妈祖信仰之所以从元代能沿着京杭大运河与海上漕运路线在国内推进,进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逐步遍及五大洲的有关国家,是因为其蕴涵了中国人最普遍的社会伦理憧憬、人格品质理想以及实现这种追求的勇气、智能、胸怀与胆识,因而有广泛的普世性,能与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儒佛道互动。
妈祖在海外,不仅为华人所信仰,也为不少与中国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国人所敬仰,因为妈祖信仰有广泛的普世性,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类的共同理想。
王宏刚认为,中国文化的基质是和平、和睦、和谐,妈祖女神能更好地与这种文化精神契合。充满风险的海洋生涯中,人们需要母亲的刚强、坚忍与深情,所以,清朝中叶以后,人们敬妈祖为“天上圣母”,远离故土的游子将妈祖作为故乡的神圣象征。
他说,元代是中华民族海权和妈祖信仰的重要发展阶段,后者为前者提供精神力量。元代海权是中国唐代、宋代已经形成的中国海权的继续和发展,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新世界,靠的是海路的开通、海洋科技的普及、海上经济文化的交流。元朝后续的几个皇帝,都继承了忽必烈的海洋政策,所以没有建立一个海上殖民地的中国海权不但为往来于附近海域的许多国家和平利用海洋提供了保障,而且无偿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海上科技成果和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性的沿海城市的网络化交流,推进了当时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元朝主导的和平开发海洋的“全球化”。
王宏刚表示,元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金融制度的互动策略,为现今发展海洋贸易与建设海港城市网络化有一定的启示,为当下落实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源。 湄洲日报记者 吴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