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西天尾镇后黄村打造莆阳生态文化“大观园”

    西天尾镇后黄村打造莆阳生态文化“大观园”

    点击查看原图

      距市区很近,却远离喧嚣。步入省级生态村——西天尾镇后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洁净的林荫小道,一栋栋独具莆阳特色的古民居,还有一面面生动形象的彩绘墙……

      听村里人说,后黄村有“三老”:老宅、老树、老人。该村有不少的侨属古民居,老宅楼顶的雕栏、檐前的雕花,有西洋式的点缀,更有地道的莆阳味儿。这一幢幢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前羽毛球世界冠军林水镜故居。它是修建于清末民初的老宅,门前有一幅“飘洋过海求生计,含辛茹苦建家园”的对联,堂前的“懿范可风”,无不诉说着祖辈华侨创业的故事。村里一座古碉楼是该村标志性建筑,是用独具当地建筑风格的红砖建造,这座古碉楼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层层都暗设有“了望孔”,清末用于御敌入侵。该村还现存莆田唯一的“四口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此井上有四个井口,共通一个井身,深有10多米,曾是全村乡亲的饮水源,来此打水洗衣、做饭的人络绎不绝,至今仍有使用。而鼎鼎有名的“桃源社”,距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香火鼎盛,绵延不绝。村里还有4棵百年古榕,枝繁叶茂,犹如四把擎天大伞,庇护生灵。该村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1000多人,年纪最大的已逾百岁,90岁以上的有6人,80岁以上的有36人。

      2013年3月,后黄村被列入我市首批“幸福家园”试点村。该村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卫生环境整治、古民居修葺及田园风光开发等一系列举措,凸显生态特色,留住文脉乡愁。依托田园风光、古民居、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老屋老宅,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形成了“古屋、美景、自然、乡情”的空间布局。村里建立了全市首家民俗文化馆,再现了近代莆田农耕、排水、运输等劳动生活情景;开辟了后黄生态采摘园,每逢周末前来采摘蔬菜瓜果的游人络绎不绝;打造饮食文化一条街,让人品尝到西天尾扁食等特色小吃;建立户外拓展基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此运动休闲。村支书许聪说,在“幸福家园”规划中,该村以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为宗旨,对古民居给予保护和修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让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葆青春。为让生态旅游“四季保鲜”,该村还积极打造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的旅游生态村,增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晚报记者 林翰 通讯员 朱崇飞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