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中的古语词
今莆仙方言口语中仍保留很多古语词。一些先秦、两汉时期的语词在当时和今莆仙地区都是常用语,本意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是单音词。以下是一些这样的留存于莆仙方言中的古语词,引古代典籍为证。
1、名词。
今莆仙人说面不说脸。如面盆。洗面。春天呆囝面(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快)。《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莆仙人称眼睛为“目”。如目镜(眼镜)。无钱目圆圆(没钱,干瞪眼)。也说成“目珠”。《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后句谓美丽的眼睛白黑分明。《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以目示意。
今莆仙说齿不说牙。如齿膏。齿科。大门无齿(门牙掉了)。《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相指观察,止是仪容举止。又《卫风硕人》:“齿如瓠犀”,形容牙齿像瓠子中的子儿,洁白又整齐。
莆仙人谓舌头为舌。如医生对病人说:“舌伸出外我看”。《诗经荡之什烝民》:“王命仲山甫,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国语吴语》:“吴王乃令服兵擐甲,系马舌,出火灶,陈士卒百人”。系上马的舌头是防止它做声。
莆仙话脰指脖子。莆仙有挂脰的风俗。把纸币如100元的钱折叠成三角形,用红线串起来,挂在接受礼物的人(一般是小孩子)的脖子上。《晏子春秋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第三四句大意是如果你不改口,我就要杀了你。《史记田单列传》:“遂经其颈於树枝,自奋绝脰而死”。就是自缢而亡。
莆仙话谓肚子为腹。也说成腹肚。如大腹肚(妇女怀孕)。腹肚通东海(形容人食量大消化快)。《墨子鲁问》:“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尾指尾巴。莆仙祭品中有“猪头尾蒂”,即一个猪头加上一个猪尾巴,象征全猪或有头有尾。莆仙话“我无踏伊厄尾”意为我没有冒犯他。但是这句话里有一个陷阱。人没有尾巴,动物才有尾巴,那就是骂他为畜生了。《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蹈即踩。
骨在莆仙话指骨头。如担箩拾骨(找死)。水牛再瘦三担骨(大个子动物骨架大。比喻不可小看)。《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莆仙话称翅膀为翼。如惊蛰鱼生翼(惊蛰季节一到,鱼游向上游去产卵,甚至从低水位跳到高水位)。《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指鹏鸟。《诗经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大意是鹈鹕虽在鱼梁上,却没有湿了翅膀。
卵指蛋。如分红卵(分喜蛋)。狗卵孵厄(比喻稀奇的东西、宝贝,含讽刺意)。《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索谓大绳子。如“箩”草绳(搓草绳。也用于比喻讲话滔滔不绝或文章写得很长)。《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大意为我临兆民之上,恐惧得就像用朽坏的绳索驾驭六匹马。
瓯指小碗。如碗瓯糕(碗糕)。《淮南子说林训》:“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大意是猪狗不管食物用什么器具装,只顾吃。《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说文瓦部》:“瓯,小盆也”。
今莆仙称米缸为“米盎”。盎是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盆。今莆仙百姓人家的米缸大部分是腹大口小的陶缸。莆仙谚语说:“河溪(银河)向厝舷(屋边),米盎凌啊凌(很满);河溪向厝角,米盎反(音迷)身覆(底朝天)”。而汉代,民间也用盎储米。汉乐府《相和歌辞东门行》:“盎中无斗米储”。
罾是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今莆仙仍有人用这种渔具从溪河中捕鱼,称拔大罾。也有小的“罾囝”。《庄子胠箧》:“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知谓智巧。
莆仙称书籍为册。如看册(看书)。坏册报纸卖无(收破旧书报的小商贩的吆喝用语)。《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上古指书简。
莆仙人谓辈分为行(音黄),如顶行人(上一辈的人)。《史记匈奴列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意为汉天子是我的长辈。
新妇指媳妇。如新新妇(新娘)。讨新妇(给儿子娶老婆)。《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入于门,门中有敛陷,新妇曰:‘塞之!将伤人之足’”。
在莆仙,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如娘妈行外家(妈祖回娘家)。《汉书刘向传》:“方今同姓疏远,母党专政,禄去公室,权在外家。”又《外戚传》:“妾伏自念,入椒房以来,遗赐外家未尝踰故事”。故事指先例。
莆仙话说“有钱无所使”,“车顶(上)有所坐”,所是处、地方的意思。这类说法只有“有所…”、“无所…”两种。《庄子逍遥游》:“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无所可用,意为没有可用之处。
2、动词。
燃,莆仙话指烧。如燃火。燃煤(烧蜂窝煤)。《淮南子天文训》:“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是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论衡物势》:“燃炭生火,必调和炉灶”。
曝的意思是晒。如曝日头(晒太阳)。芒种雨,日曝路(如果芒种节气这一天下雨,则其后一段时间会是晴天)。《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喙指鸟嘴。
沃谓灌,淋,浇。如沃菜(浇菜)。日曝雨沃(日晒雨淋)。枚乘《七发》:“如汤沃雪”,比喻很容易就化开了。《论衡偶然》:“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
莆仙话“走”的本意是跑。又用于斥责别人,叫他走开,相当于普通话“滚”。《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大意是郦生瞪大眼睛按住剑大声斥责使者,叫他滚开。
逐指追,赶。如马超逐曹操。又莆仙儿童游戏“走逐”,是一种追逐游戏。在一个预定区域如操场内,一个孩子追一群四散逃开的孩子,抓到一个,就由被抓到的孩子去抓人,自己加入逃跑的孩子中去。如此一直继续下去。《国语晋语五》:“齐师大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輈是车辕。棘指戟。
今莆仙口语中,过也指顺路到,读平声,音“瓜”。如“有去城里过我者搭聊(到城里顺路到我这儿玩)”。过字有平声读法。[广韵]:“古禾切,經也”。这是古代汉语的留存。《诗经江有汜》:“之子归,不我过”。大意为那个人儿回去了,也不肯顺路到我这儿。
《淮南子本经训》:“大国出攻,小国城守;驱人之牛马,傒人之子女;毁人之宗庙,迁人之重宝;血流千里,暴骸满野”,高诱注: “傒,系囚之系,读曰鸡”。这个说法今莆仙仍在用,傒即系、绑,其读音也和“鸡”相同。如“用索傒(用绳子绑)”。
莆仙话“卜食甚物由汝讲(要吃什么随你说)”中,“由”是动词,意思是凭随着。《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大意是实行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要凭别人吗?
3、形容词。
莆仙话燥的意思是干。清明燥指清明季节前后干燥的天气。《吕氏春秋尽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今莆仙说寒不说冷。如天时寒(天气冷)。布田寒,薅草寒(每年早稻插秧除草的时候,莆仙地区的天气还是很冷的)。莆仙话冷用于指食物性寒如毛蟹冷。《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墨子兼爱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
4、代词。
女也是单数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诗经召南行露》:“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大意是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不顺从你。又《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前一个女指萚(落叶),后一个女指叔或伯(男子之字)。《诗经》里的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用女不用汝。
《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豳风东山》:“不可畏也,伊可怀也”。伊指彼,是指示代词,后来发展为第三人称单数代词。今莆仙方言仍用伊指他或她。
还有“行走鼎床箸”等,大家都很熟悉了,此不赘述。
古语词表明莆仙方言与古汉语的传承关系。反映并保存了莆仙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余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