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台湾三月疯妈祖》:大场面与小细节

    《台湾三月疯妈祖》:大场面与小细节

      当我接到阿钵签名给我的这本《台湾三月疯妈祖——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我的脑海就浮现出很多壮观美丽的画面。较之阿钵之前已出版的摄影集《莆田海岸印象》和《湄洲岛》,《台湾三月疯妈祖——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以其精美的构图和宏伟的场面给我更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以更多生动优美的叙事文字给我更加强烈的感染力。

      我们都知道,妈祖是世界的妈祖,有关妈祖的人文活动都会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妈祖信众。阿钵亲历台湾“三月疯妈祖”的全过程,用镜头和笔头记录了整个活动。参与者看到这本图文并茂的摄影集会有感同身受的亲切感;没有机会直接参与现场活动的读者看到后,也能身临其境,心向往之。这样的画面和文字,不仅是台湾“三月疯妈祖”的一次全程记录,而且还是一份值得传给后人的珍贵记载。

      2010年,大甲妈祖绕境进香从原来的八天七夜改为九天八夜。绕境进香从大甲镇澜宫起驾,到新港奉天宫回程,日夜兼程,横跨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四县市21个乡镇,宫庙增加至120多座,行程300多公里,进香队伍达数万人,有上百万人参与这一民间大盛事。这样长时间多空间大场面的活动,阿钵是如何通过镜头和文字精准展现并记录?

      先说阿钵的镜头捕捉技巧。其实,与其说是捕捉,不如说是剪裁,因为在整个九天八夜的体验过程中,哪怕只用一天的拍摄镜头,就可以编辑出一本同样厚重的摄影画册。阿钵的剪裁思维在于“舍得”,舍弃了纷繁活动程序,梳理出清晰的活动脉络。他把三百多公里的缓慢行程用23个专题来概括,既突出重点,不漏重大场面,又有细节特写,点面结合。

      如大场面有“雨中的妈祖之光”、“妈祖起驾”、“祝寿大典”、“钻轿脚”等,尤其是“绕境进香的目的地新港奉天宫”的沸腾大场景;专题场景有“绣旗队”、“进香旗”、“自行车绕境”、“义工队”,尤其是“长长进香路”上的“自助餐”、“义诊”、“睡榻”、“花炮”等;特写镜头有“报马仔”、“神偶阵头”、“妈祖信徒在不同场合下的虔诚表情”等,尤其是“起驾戏擂响了妈祖绕境进香的开场鼓”。

      在欣赏照片美感的同时阅读每幅照片下的说明文字,我们可以听到骤然响起的低沉威严的号角声、鞭炮轰鸣声,闻到流水席上的各种饭菜香味,尝到甜玉米热茶水等“吃香喝辣”的“百里美食节”,感受到各种场景里进香客的热诚心态。

      摄影行业有光圈、焦距、曝光等技术性知识,也有构图、造型、色彩等美学知识,然而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还得靠摄影家的综合素养,诸如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史等等学问。我们从阿钵摄影集里可以领略到他在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多学科上的综合素养。更让人羡慕的是,阿钵藏而不露的文学修养终于在这本新著里“偶尔露峥嵘”。在摄影集中,每个专题的文字既有提纲挈领的叙述和简练扼要的介绍,又能把一些细节描绘得如小说般的生动、散文样的优美、诗歌似的抒情。如下面一段文字就蕴含了很深厚的叙事功底:

      妈祖绕境的队伍,从大甲出发南下,到新港后回程北上,路线就像一串珍珠项链,把沿途120多个宫庙的活动紧紧地串在一起;更像一条舞动的巨龙,搅得21个乡镇沸沸扬扬,热闹非凡。妈祖绕境进香,是中台湾一年一度的流动的嘉年华。

      只用了两个比喻,就把整个活动高屋建瓴地凝聚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大画面。文章里有画面,画面上有通感艺术,相辅相成,达到文图并茂的效果。

      又如下面这段描写妈祖起驾的情景:

      晚十一时,起驾仪式准时举行。刹那间,马头锣、号哨角、轿前吹等,乐声齐鸣,由董事长与来宾在妈祖大轿前上香行拜,恭请妈祖起驾。随后三发“起马炮”骤然响起 ,带动鞭炮齐鸣,焰火齐放,宫内宫外,全场轰动,妈祖大轿起驾向宫外、在庙埕,缓缓蠕动。占据大轿移动路线的幸运信众纷纷跪躺在地,让大轿从身上慢慢跨过;有幸站在大轿附近的信众,奋力向前,伸长双手,祈盼触摸到大轿。就这样,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鞭炮声中,绚烂的焰火照亮的大甲如同白昼,几万信众伴随妈祖神轿,缓缓南移,从镇澜宫到大甲镇口的水尾桥,短短的一公里出城路,足足走了三个小时。整个大甲城沸腾了。

      没有细致的观察和叙事功力是不可能营造出这么强烈的现场氛围。诸如这样的描写文笔,在这本书里有十几处。更多的是人物形象的勾勒和场景中的特写镜头里的细节描写,有趣诙谐,栩栩如生。如“报马仔”、“济公”神偶、“绣旗队”成员、“老外同行”、“妈祖护照”以及许许多多绕境活动行程中遇到的大场景里的小细节,甚至在细节的描写中融合触发心灵的感慨和思想的升华。正如他在最后一个专题《进香客“疯狂” 摄影人更“疯狂”》里写道:

      绕境进香过程中,“精彩”的“瞬间”,每时每刻都在迸发着。要使之“永恒”,摄影人要善于捕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注意一个“抢”字。

      确实如此,按快门“一瞬间”的背后,不仅需要敢挤敢抢,更需要毅力和功力。潘真进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