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莆田“百科全书”问世

    莆田“百科全书”问世

      已出版的首部《莆田市姓氏志》和《莆田市地名志》,与将于8月问世的《莆田市名产志》,从多角度展现莆田的厚重

    点击查看原图

    这两本书花了两年时间编写,填补了莆田地方史料的空白

      日前,历时两年编纂,由莆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修的首部《莆田市姓氏志》和《莆田市地名志》相继出版,填补了莆田该方面地方史料空白。据了解,另一部《莆田市名产志》目前正在紧张校对,将于8月底出版。三部专志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呈现出莆田历史文化的厚重,折射出新时代的辉煌,反映出莆田市的沧桑巨变。

      《姓氏志》:千奇百怪的单人姓

      记者看到,这部共计90万字的姓氏志,翔实地记录了莆田各姓氏源流、人口分布、谱牒、文化文物、人物五方面内容,具有浓郁的莆仙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地情内涵。

      有人姓“问”有人姓“盐”

      《姓氏志》还记载着只有一个人口的单人姓,而这样的姓种竟然有102个。这些单人姓千奇百怪,有姓渠的、有姓模的、有姓问的、有姓拓的、还有姓盐的。

      据莆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傅庆定介绍,莆田各大姓氏人口悬殊较大,源流认知不一,此次《莆田市姓氏志》编者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走访知名人士,深入田间调查,极力罗集各种资料,作为修志的凭据。同时,莆田市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像这些单人姓就是通过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微机统计输出的结果。

      “收养的孩子,流浪的孤儿,目不识丁的外来人口,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自己或旁人随便给起的名,后来被公安部门登记在册,成为姓名。”傅庆定说,这些单人姓无法查询到渊源脉络,因为这其中很多根本就不是姓。

      莆田“十八陈”

      按照全国传统百家姓排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为全国十大姓。2006年,经对全国人口姓氏调查后,最新的排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2007年,公安部对福建户籍人口姓氏统计,公布的前十大姓氏为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而据书中记载,目前莆田十大姓氏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

      莆田陈氏总人口478493人,为莆田第一大姓。陈姓入莆支派多并且杂,自古以来流行有莆田“十八陈”之说。宋代邑人里李俊甫在《莆阳比事》载“陈氏旧族五,新族三十三,嗣是而来尚未数计”。可见,在宋代就不止“十八陈”。历史上,各个朝代皆有陈姓入莆。自有成派系者,在境内繁衍过程中,又有迁徙再创支系者。

      陈姓入莆,繁衍昌盛,如今一些世系已迁徙外地繁衍,尤其是衍传至闽南及广东、海南等地,也有传及台湾地区甚至东南亚国家。据各地来莆寻根问祖的情况看,玉湖陈居多。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至今还保留着数万讲莆田方言的人口。

      《地名志》:寻根问祖的“路线图”

      莆仙味的典故

      《莆田市地名志》全书共有45.1万字,翔实记载了莆田地名的古今衍变与现实情况,打开了古府新市地域名称的历史画卷,为海内外莆田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幅详尽准确的“路线图”。此书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航运、邮电、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等事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既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地情资料书,又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记者从书里获悉,莆田地名颇具历史特色和明显的地方色彩。莆田最早的地名见于史书中记载的南朝陈天嘉五年(公元564年)的“蒲口”,反映了当时莆田蒲草滋生的情况,另外,“一县四区”地名的由来也是各有典故。

      以讹传讹的地名

      傅庆定告诉记者,编写地名志是一项浩繁的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走访中,编委会工作人员发现古街、巷、路名都有历史渊源,但由于时过境迁,方言谐音相似,以讹传讹,导致有些古街巷名改变了。

      让傅庆定印象深刻的是,仙游县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叫“田岑底”,可编委会工作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权威部门的登记记录,还是门牌的显示,这条古街竟然出现“田岑底”、“田坅底”、“田埂底”、“田漛底”四种不同的地名。纳闷之际,工作人员查找了最早的《仙游县志》得知这个地方就在小山头边上。随后,工作人员前往实地查看,又向当地老人打听证实,费了好大工夫,最后论证了这个地方准确地名应该是“田岑底”。

      仙游枫亭有个村叫“秀丰村”,无意间听到当地老人说这是个错名,应该叫“秀峰村”。工作人员很诧异,要知道地图册上“秀丰村”这个写法已经几十年了。针对这个疑问,工作人员走访了当地民政局、镇政府,了解到这个地方周边树木茂盛,很是漂亮。对此,工作人员认为,“秀丰村”的叫法名不副实,“秀峰村”才符合实际情况。由于“丰”和“峰”谐音,估计是当初登记人员登记错误。

      不只是在乡镇,市区有些地方也顶着“错名”。记者了解到,莆田市区大路街的大路原名“大度”,因方言谐音相似,错称为大路。以前有关部门订定路名时,嫌有“路”无“街”不可取,特地加上“街”字,这样既是大路又是大街,很是奇特。(黄凌燕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