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话带亲属称谓的合成词
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具有亲属关系的人的语词。莆仙话亲属称谓词通过附加、复合,就变成了合成词,具有不同的意义。从结构上,这些合成词可分成两类,一种是附加成份在称谓词前边,如“老叔公”、“外头孙”。另一种是附加成份在称谓词后边,如“阿嫂头”、“丈人公”。而从意义上,这些合成词可分成以下几类。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称谓语都用于叙称。
一类合成词称谓对象没有改变,但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在莆仙话中,“丈人公”由丈人而来,都指妻子的父亲,但前者表示尊敬。“乃团”指妻子的弟弟,在后边附加箍后变成“乃团箍”,仍然用来指称妻之弟,但含有戏谑之意。“老妈公(对妻子的谑称)”也一样。阿姐夫、阿妹夫,分别指姐夫、妹夫,具有亲昵的色彩。“阿囝”是对儿子的爱称。
一类合成词仍是称谓语,但指称对象改变。莆仙话阿舅指舅舅,但阿舅囝却指小舅子,即妻子的弟弟,也即“孩子他(她)舅舅”。这是一种从儿称谓,即跟着子女去称呼。同样,阿妗囝指妻之兄弟的妻子。阿姨囝即“小姨子”,指妻子的姐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称呼都用于姻亲,用于称呼妻方的亲属。而且是男人用的从儿称谓。莆仙对夫方的亲属都有单独的称谓词,如大伯(丈夫的哥哥)、阿嫂、小姑、小郎(丈夫的弟弟)。而对妻方的亲属则用从儿称谓,表示尊敬。同样,莆仙话“孙”指孙子,但外头孙,指女儿的儿子,与里头孙(儿子的儿子)相对。后者也叫“正孙”。
一类合成词只用于指该称谓对象中的一类人,不是称谓语。闲老爸,指对子女不负责任、不管家事的父亲。阿嫂原指嫂嫂,“阿嫂头”则用于指那些对小姑、小叔子或弟妇管束很严的嫂嫂,俨然是个“头儿”。类似的有“阿姐婆”(婆读如袍),指对弟妹管束很严的姐姐。这三个词一般不用于称呼,只用于指称那一类人。
一类合成词变成拟亲属称谓词,用于对称特别是打招呼。叔公,在莆仙亲属称谓中指祖父的弟弟,也可用于儿童称呼比自己高两个辈分的无亲属关系的男性,“老叔公”则是对老年男性的尊称,意思为“老公公”。后两者由亲属称谓变成了拟亲属称谓,就是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其目的在于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能使被称呼者感到受尊重和亲切,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类似的有婶妈,原指祖父之弟弟的妻子,也可用于儿童称呼比自己高两个辈分的无亲属关系的女性。老婶妈则指老婆婆。还有“老婶妈屈”,也是指“老婆婆”(叙称),但含有厌恶意。同样,阿弟(弟弟)也可用于称呼男性晚辈,阿弟囝则指小男孩。阿妹(妹妹)用于称呼女性晚辈。小女孩的泛称比较多,有阿妹哥、阿妹囝、阿妹丁。
一类合成词用于称呼女性亲属。在莆仙,表示男性范畴的称谓词常常是无标记的,如乃甥(外甥)。表示女性的称谓词除了从亲属关系词上可以看出性别的如“阿姑(姑母)、阿妈(奶奶)外,一般要加上标记“女”,如乃甥女(外甥女)、乃侄女(侄女)。囝、孙分别指儿子、孙子,但女儿、孙女则要分别说成婶娘囝、婶娘孙。“女儿的女儿”则要说成“外头孙、婶娘孙”。
另外还有阿妈头,指鸨母,也用于比喻那些气势汹汹骂人的女人。新妇囝则指童养媳。男女囝指儿女。囝儿指儿子。囝孙孙,是子子孙孙的意思。
——————————————————————————————————————————————
莆仙亲属称谓的合称
亲属称谓的合称,大体因为关系密切、经常一起称说,约定俗成。莆仙亲属称谓中的合称,大致有以下这些。与普通话相同的不列。
1、大公大妈(曾祖父曾祖母)阿公阿妈(祖父祖母)郎罢娘妳(父母亲)兄弟囝(兄弟俩)姊妹囝(姊妹;姊弟;姊妹兄弟。俗话"姊妹囝讲相思话"比喻不能做于对方不利的事情。多用于关系密切但不是亲属的人)兄妹(哥哥和妹妹)公孙(祖父和孙子/女)妈孙(祖母和孙子/女)公子孙(祖父、父亲和儿子;泛称三代人。比喻一群人年龄相差很大或一批东西大小悬殊)郎罢囝(父子)娘妳囝(母子。俗语"娘妳囝无份外",意思是母子之间能互相谅解)男女囝(子女)囝孙(儿子和孙子。泛称后代。俗语"做鬼辄勿会捉囝孙"指即使人死了,变成鬼,也不会去抓自己的子孙)兄嫂(哥哥和嫂嫂。也说成阿兄阿嫂)阿姊阿姊夫(姐姐和姐夫)依妹依妹夫(妹妹和妹夫。“依”反映福州话的影响)阿伯姆妈(伯伯和伯母)阿叔阿婶(叔叔婶婶)阿姑姑丈(姑姑和姑丈)叔侄(叔叔和侄儿/女)姑孙(姑姑和侄儿/女)叔伯兄弟囝(堂兄弟)叔伯姊妹囝(堂姐妹)兄弟叔侄(同祖父的弟兄)
2、老公妈(夫妻俩)老公囝(丈夫和儿女)老妈囝(妻子和儿女)囝新妇(儿子和媳妇)大家官(公公和婆婆)大官新妇(公公和媳妇)大家新妇(婆媳俩。俗话"大家新妇有有话"意思是婆媳间有摩擦)伯细婶(妯娌俩。俗语"姊妹囝做伯细婶"指姐妹俩分别与一对弟兄结为夫妻)小姑嫂(姑嫂)小郎嫂(叔嫂)丈侬丈姆(岳父岳母)丈侬囝婿(岳父和女婿)
3、外公外妈(外公外婆)舅公舅妈(祖母的弟兄和他的妻子)阿舅阿妗(舅舅和舅母)阿姨姨丈(姨夫姨母)舅甥(舅舅和外甥)硬表软表(姑舅表兄弟)
这些合称已经固定下来了,大部分都发生了连读音变。其语素前后次序尤其不能颠倒,如不能说"侄叔"、"老妈公(其意义与老公妈不同)",而"囝孙"和"孙囝(孙子)"不同。莆仙亲属称谓合称中语素的排列要遵从以下原则:
1、不同辈分合称,长辈在前,晚辈在后。2、不同辈分合称,有时忽略晚辈的性别。如妈孙、叔侄、舅甥。3、同辈分合称,直系先于旁系。先亲后疏。如小姑嫂、阿姐阿姐夫、阿姨姨丈。这条原则优先于4、同辈分合称,年长者先于年幼者。男先女后。
这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影响。另外,“公孙”、“公子孙”等又反映了旧时大家族居住在一起、"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余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