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方言与古代汉语
足朱仙游方言快捷行走叫“ 足朱呀足朱”。其源出于《左传》。鲁文公之世童谣《瞿鸟鹆歌》:“……往馈之马,瞿鸟鹆足朱足朱。公在乾侯,徵褰与襦。……”清·沈德潜注:“足朱足朱,跳行貌”。原来用于形容鸟儿跳行疾走,仙游方言里说明人快速趋前行走的身姿。
畏:作“怕”解,至今仍在莆仙口头语上使用。如“谁都不怕”叫“不畏一人”,倘若对某些权势不敢对抗,说:“畏你,还不行吗?”“畏”字汉魏时已常用,唐代使用更普遍。
魏·文帝曹丕《杂诗》:“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唐·杜甫《羌村》诗:“晚岁复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却复去。”王维《宫槐诗》:“应门但迎扫,畏有山
僧来。”孟浩然《早发渔浦潭》:“饮水畏惊猿,祭鱼时更獭”。
特故:莆仙话“故意如何如何”叫“特故如何如何”。如有人损坏东西,赔礼说:“对不起,我不是特故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赵盼儿唱:“我特故抄与你个休书题目……”
紧关:莆仙话“要紧”“紧要”叫“紧关”。如“这件事很紧关赶快去办!”“紧关”在元代是口头俗语。元·杂剧《东堂老》楔子,杨州奴云:“你这一夥弟子孩儿们,紧关里叫个使一使,你走得无一个
。……”第一折:杨州奴云:“哎哟!你那里是我兄弟,你就是我老子,紧关里谁肯提我一句……”
祖公:莆仙话“祖先”叫“祖公”。我原以为“祖公”是“祖先”“祖宗”的转音,现查元杂剧《虎头牌》第一折,正未云“叔叔,休那般说。(唱)一半儿则俺那祖公是开国旧功臣,……”同书正未(唱)
“〔赚煞〕则今日过津度州郡……托赖着俺祖公是番宿家门!”可见“祖公”叫法由来已久。看电视河南、广东潮汕一带亦有如此称呼。
尽行:莆仙话“全部”、“全都是”叫“尽行”。如“你尽行说谎话。”“尽行”也是元代俗语。
元·杂剧《东堂老》第四折,正末云:“……我存下这一本帐目,是你那房廊屋舍、条凳椅桌、琴棋书画,应用物件,尽行在此。我如今一一交刈……”
瞑:莆仙话“夜”叫“瞑”。“夜里”叫“瞑头”。
六朝宋·东阳无疑《齐谐记》“其子号泣而葬其母如法,朝瞑哭临”。这里“朝瞑”即“早晚”之意。
嘴尖:莆仙话把多口多舌、搬弄是非叫“嘴尖”。也是古代俗语。古代相书有云:“鼠口谗毁人,口尖爱争竞。”元·杂剧《箫淑兰》第
二折:正旦唱〔醉中天〕:“怕什么你母舌儿堑,梅香嘴儿尖。”
花嘴:莆仙话花言巧语叫“花嘴”。如:“这个人花嘴,他的话一句也信不得!”《醒世恒言》二十八卷:夫人道;“听那老光棍花嘴!……”
半生熟:莆田话把办事呆滞、对事物反应不敏捷的人叫“煮熟的”;把不很聪慧、精神不十分正常的人叫“差一灶火”,即“半生熟”。此语颇古。
宋·《抚掌录》:北都有*美色,人谓之生张八。因寇忠愍(寇准)乞诗于魏野,野赠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四川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半中央:莆仙话事物之半或事体的一半叫“半中央”。如“你不能有头无尾,事体办到半中央,扔下不管”。明·徐树丕《识小录》“张子房”条:“盖自家都不犯手,又凡事只到半中央便止。如香花切勿看披离是也。”
昨暮:莆仙话“昨天”叫“昨暮”,这也是古汉语。《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史记》卷六十七:“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这里的“昨暮”就是指昨天。
明旦:莆仙话“明天”叫“明旦”。六朝宋·刘敬叔《异苑》:“洛城小人失妻者,管辂为卜,教使明旦于东阳城外……”
今旦:莆仙话“今天”叫“今旦”。这也是古汉语。《史记》卷七十五:(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后汉书》卷三十九“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之,平叩头曰‘今旦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缀:莆仙话有两种含义,一是缝衣裳、被服?(针线相连的意思)二是跟随、跟踪。这与古代对此词的理解与运用完全吻合。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游曰:“贼强我,若贼分军以缀我,直取奉天,奉天兵亦弱,何来攻之有?”
宋·彭乘《墨客挥犀》“彬连秀才”条:乃私谓生曰:“是家将谋杀秀才祭鬼,宜早且为计。我亦良家子,为其所劫到此。所以遣妾侍君道,欲以缀君留也。……”
衰:莆仙话“衰”不但有身体衰弱之义,而且把运气差,遇到倒楣事、处境尴尬或不吉、不利叫“衰”。例如:碰到不顺心的事或被上级指责,往往说:“唉,今天大不吉,大衰!”这种用法与秦汉时期用法
完全相同。
《后汉书》卷五十八:邓鸟兄弟以诩异其议,因此不平……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
此生:莆仙话“此生”有两义。一作“一世”“一生”解。二作代名词解。如说别人很有才华,说:“此生很有才”、“此生很会拼!”这也是古汉语。
《资治通鉴》卷十八汉记十: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解专以*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请告:仙游方言“请假”叫“请告”。《后汉书》卷四十六注解(三)云:“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在官有功,法所与得也。赐告,病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带印绶,将官居归家养疾也。”这个注解是武则天太子李贤注的。可见,“请告”是很古的汉语语汇。至少在唐以前用“请告”。至唐,则已两词并用。
《资治通鉴》二百四十三卷“才周岁,转憬为门下侍郎。憬由是深衔之,数以目疾请告”。
唐·刘肃《大唐新语》:“王及善为文昌左相国”条:“及善固请假月余,(武)则天不之问……”。
青盲:莆仙话“瞎眼”叫“青盲”,这也是秦汉古语。
《后汉书》卷八十一“是时犍为任永及业司同那冯信,并好学博古。公孙述连徵命,待以高位,皆青盲以避世难。”
凿:莆仙话除了指木匠工具“凿子”外,用拳头打人也叫“凿”。此言宋代已有。
《水浒传》第二十五回: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粟暴。郓歌叫道:“做什么打我?”……这婆子一头*,一头大粟暴凿,直打到街心上去。
《拍案惊奇》初刻卷十七:吴氏说罢,两点红直从耳根背后透到满脸,把儿子凿了二个粟暴。
话说仙游话(五)仙游方言与古代汉语之三
厮:仙游方言“厮”字通“相”,如“相打”叫“厮打”;“相熟”叫“厮熟”;“相骂”叫“厮骂”;“相认”叫“厮认”;“相害”叫“厮害”。用法与古代同。
《拍案惊奇》二刻卷三十五:姑嫂两人多是与他卖糖厮熟的……
看顾:莆仙话有二义,一是“照顾”、“照应”、“服侍”;如:“家母烦你看顾多年,不知如何感谢”;二是“报复”,如:“你那样做,不怕他日后看顾?”“我总要看顾一下他!”
《醒世恒言》卷三十三:老妪睁眼看是:“……相公会试中了,看顾老身,就有在里头了。”同书卷三十三:刘官人叹道:“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看顾我呢”?
街路:莆仙话城关、城里、街道叫“街路”。如“我明早要去街路”。“我昨天去街路,那里变化真大,我都认不得了!”此语亦古。
《资治通鉴》卷二“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
《拍案惊奇》二刻卷三十五:程家人看见了道:“昨天晚上吃晚饭时,正是主翁同这个小厮在那里唧哝甚么……那厢又不是街路,死得蹊跷”。
矢:莆仙话“矢”,粪也,下粪叫“屙矢”。
《资治通鉴》卷六: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返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绝:莆仙话形容十分、异常,用“绝”。如“绝聪明”、“绝漂亮”、“绝调皮”等。
《资治通鉴》卷二十八:“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卷三十一“皇后既立,宠少衰,而其女弟绝幸。”
目睛:莆仙话眼睛叫“目睛”。
宋·赵令畴《侯鲭录》:“商臣、王敦蜂目”条:“余昔年曾任汀州掌狱录,见杀母黄曾,其目睛小而光跌,宛若蜂状。
无好:莆仙话事情不妙、预后不良或不是好东西、好事叫“无好”,而不用现代汉语“不好”。这是古代用法。
《资治通鉴》卷二十九:伯超惧,说休茂曰:“主帅密疏官过失,欲以启闻,如此恐无好。”
自我作古:莆仙话不循古制、自作主张或不依别人的嘱咐办,叫“自我作古”。此语唐代已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戊壬,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上(唐高宗)欲令开府置官属,问吏部郎中王方庆。对曰:“……未闻太子在东宫而更立皇太孙也。”上曰:“自我作古,可乎?”
大穷:莆仙话事情很坏、处境很不妙、体力受不了等叫“大穷”。这里的“穷”字,意为“凄惨”、“悲惨”,非“贫穷”之意。这也是古代的用法。
《史记》卷七十五:孟赏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丹书曰:“君闻秦欲以吕礼收齐……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你的处境必然很不妙)
《后汉书》卷十三:(公孙)述谓延岑:“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当坐穷乎?”(能坐以待毙吗?)
三般两样:莆仙话同一家的人,却特别被看轻、另眼看待、待遇不公叫“三般两样”。如“你年纪大了,想再续娶,将来子女被三般两样看待,你不心疼?”
《拍案惊奇》初刻卷二十九:赵琮夫妻俩个,不要说看了别人眼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
奢遮:莆仙话“奢遮”有得意、骄横、炫耀、体面之意。多为贬义。
同书第三十六回:那人道:“大哥等谁?”那大汉道:“等个奢遮的好男子。”那人问道:“有什么奢遮的好男子?”上述两个“奢遮”作体面解,是褒义。
同书第十七回:河清问嫂嫂道:“哥哥大欺负人!我不中,也是你一个亲兄弟,你便奢遮杀,只做一个缉捕观察……”这里是贬义。
话说仙游话(六)仙游方言与古代汉语之四
冰人:莆仙话媒人叫“冰人”。这是古汉语。明·徐树丕《识小录》“冰人”条云:“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曰‘冰上阳,冰下阴,阴阳事也。诗:士如归妻,造冰未泮,婚姻事也。冰上与冰下语,
为阳语阴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称媒为冰人始此。”有人把“冰人”写作“明人”,谓男女双方情况皆明,故曰“明人”。此实为杜撰。
丈人:古代汉语有二义,一是长辈的意思。如《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在圯桥上与“丈人”穿鞋,这里“丈人”指长辈、老者。而《匈奴列传》第五十: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自谓:“……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因其时汉以公主(或翁主)下嫁,故称汉天子为“丈人”,即岳父。莆仙话称“岳父”为“丈人”,可见其渊源之古。
子婿:莆仙话称“女婿”为“子婿”,也源于上古汉语。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代王什翼犍求婚于燕,燕王使纳马千匹为礼,什翼犍不与,又倨慢无子婿礼。
《拍案惊奇》初刻卷二十三:崔生“思念婚事不在,只身孤苦,寄迹人门,虽然待如子婿一般,不知如何是个结果。”
小郎:莆仙话已婚女子称丈夫的弟弟(小叔)为“小郎”。这种称呼自晋朝开始。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上(唐宣宗)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其下注:自晋以来,嫂谓叔为小郎。
新妇:莆仙话称儿媳为“新妇”或“新妇娘”。家庭长辈或乡里皆可如此称呼。其源很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林道人诣谢公东阳……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刘寻阝使周母乘板与登城,谓葛从周曰:“……新妇辈皆安居,人各为其主,汝可定之。”原注:新妇,谓葛从周妻也。
《世说新语》王平子条:“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
外家:莆仙话称已婚女子娘家为“外家”。其源极古。
《汉书》卷十二:安汉公(王莽)世子宇与帝(汉平帝)外家卫氏有谋。宇下狱死、诛卫氏。
《资治通鉴》卷十二:吕氏(吕后)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先、生:莆仙话称“先生”时,可简称为先或生。如“桂林生”、“六生”、“某某生”。这是秦汉时期的叫法。
《后汉书》卷三十七:每朝会,辄会荣于公卿前敷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
《史记》晁错传:错初学于张恢先所。《汉书》则云:初学于张恢生所。一称先、一称生。颜师古注云:皆先生也。(见清·赵翼《二十四史剑记》校证66页)
小娘子:莆仙话小姑娘叫“小娘子”,通常也称未婚女子。其源也古。
唐·阙名《玉泉子》:郑路昆仲有为江外官者,维舟江渚,群盗奄至……。贼一不犯,曰:“但得侍御小娘子来,足矣。”其女有姿色,贼潜知之矣。
《拍案惊奇》二刻卷十七:老道:“小娘子说来,此间来万去千的人,不曾见有似舍人这等丰标的。”
亲情:莆仙话“亲戚”叫“亲情”。此语唐代亦然。《玉泉子》“李克勤为大理寺卿”条:“大理寺数月不奏,(韩)建问李尚书:‘催令乃亲情耶?何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