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仙戏缘

    莆仙戏缘

      从看戏到爱戏,从爱戏到写戏,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冥冥中,我感觉自有一条戏缘在牵引着。

      都说“千里有缘来相会”。一个人有诸多缘份与生俱来,剪不断,理还乱,求之不来,弃之不去。“本地牛吃本地草”。土生土长的我自然而然便与乡土气息浓厚的莆仙戏结上缘,一种很深的缘。

      我爱上莆仙戏,因她曾让我魂牵梦萦,我也曾因她泪流满面。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莆仙戏曾在乡村小小的一方舞台,演绎着一个地方的多少文化春秋和人生悲喜。

      继去年我所创作的第一部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四知记》被有关部门采用公演后,我顿时信心倍增,于近日又响应市里关于利用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宣传征地安置的精神,一口气地接连创作了两个小戏剧本。

      小时候,蜗居于小桥流水的乡下,信息闭塞,文化乏味,偶尔村里演几场莆仙戏便是村民们最奢侈最丰盛的精神食粮。演戏那天,夕阳西坠时,劳作一天的村民就匆匆扒点晚饭,迫不及待扛着板凳携幼扶老倾家而出看戏,一会儿,便把一方戏台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密密缝缝无得挤。因我个儿小,奶奶驼背,祖孙俩自知之明吃早饭赶早路比其他人早一个小时赶到戏台最前方占座位,不然,一个晚上注定只看重重叠叠观众的后脑勺,对戏台上的迷人风景仅能在锣鼓喧天中瞎猜,不晓得东西南北中。

      是什么魅力诱发了我对莆仙戏难以割舍的一见钟情,甚至一如既往的如痴如醉?是那悠悠的乡音和优美的韵味给了我最初的人生启蒙,是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了我为人处事的启迪。诸如《状元与乞丐》给了我“人有冲天之志,无运也能通”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彩楼记》给了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的顽强意志;《高文举》给了我“糟糠之妻不可忘”坚贞不变的爱情信念……你方唱罢他方来,人生本是一场戏,戏中自有黄金屋,戏中自有颜如玉,在贫寒枯燥的农村生活中,莆仙戏成了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陪伴我走过童年、少年的浪漫时期,以至于每次村中定下演戏的日子后,我的心中就会充满热切的期待,而每当戏班子离村而去时,独自沉湎于或缠绵徘恻或滑稽诙谐或心灵慷慨激昂或悲怆壮丽的剧情中的我总怅然若失,黯然神伤。

      长大后,翅膀硬了,羽翼渐丰的我就从寂静的山旮旯飞至繁华的都市读书、工作,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也很无奈,为了应酬,置身于喧嚣的卡拉OK厅中,我嗓子唱破也唱不出一首不跑调象样的流行歌曲,眼前耳际边尽是清一色的莆仙戏唱腔和动作,欲忘不能,欲罢不行。“不是你的,就别勉强……”一首歌不也是这般唱。唱歌不行,歌词大意我还懂,心领意会后,我顿时豁然开朗:你唱你的歌,跳你的舞,我看我的莆仙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何碍?于是乎,从那以后,我就从每月工资中抠出些钱买回影碟机、莆仙戏VCD片,双休日或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个关门闭窗,沏上一杯热茶,扭开电源开关,半睁半闭半醒半醉全身心融入荧屏中情节跌宕的戏剧中,十分惬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莆仙戏”,何不悠哉!

      如今,我虽已进入不惑之年,尝试写戏也许是“半路出家”的勾当,自讨苦吃。但我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不希冀大器晚成,只期盼能为被称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的发扬光大而添砖加瓦,不遗余力。谢庆胜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