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纵笔乡土 给力仙游 ——读张德成的《蜚山秋韵》有感

    纵笔乡土 给力仙游 ——读张德成的《蜚山秋韵》有感

      张德成先生文名早著,雅擅书法,诗画兼工,在莆仙两地享有较大的声誉。但因我长年在外,无缘拜读他的诗集和散文集,颇为遗憾。最近,我听说他将推出第三部作品——《蜚山秋韵》,便暗自留意它的出版消息。谁知,正当我翘首以待,张先生居然辗转找到了我的邮箱,并传来了他的新书稿件,受其赏识若此,使我备感荣宠,特别珍惜。于是,我立刻聚精会神地阅读《蜚山秋韵》,从容地漫步于张先生的笔下,跟着他的视角,环顾仙游,一新耳目,相当惬意。有感于此,我仔细回味了《蜚山秋韵》的内容,发现本书在品评仙游风流人物、描写仙游地方风景和驾驭文字风格上,有其卓异之处,它生动而且鲜明地诠释了张先生的艺术追求。

      举凡仙游戏剧、演艺、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等各界优秀人物,都在张先生的关注范围之内,从中可以看出张先生交友之广了。最重要的是,张先生能针对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言人所未言,极具史料价值,而歌颂则适度,评价则中肯,实属不易,堪为仙游地方文化之史笔。难怪黄叶先生会在《画苑情缘说德成》中慨叹说:“德成于下笔千言的背后,对资料的搜集、掌握是颇费一番苦心的。”并将张先生评述李霞、李耕的文章剪辑下来,小心保存,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当然,黄叶先生会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职业使然”,而我们普通读者大概不会这么做,但至少可以发现一个个更加真实完整的仙游名人,不亦快哉!因此,我认为这一特色可为《蜚山秋韵》的艺术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本书共有四辑,分别为“乡情悠悠”、“艺苑人物”、“书画赏析”和“诗海采珠”等。只是“艺苑人物”和“书画赏析”部分写得太突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便遮掩了“乡情悠悠”与“诗海采珠”的光彩。须知诗歌是张先生的拿手好戏,而仙游秀丽风光则是此地人才辈出的渊源所在,可见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容小觑的。试看张先生描绘的仙游风光,不管是山,是水,是湖,是潭,是花,是树,还是温泉,或者崖刻等,无不倾注了他的满怀真情,使凡物更有真趣,让美景倍增瑰奇,令人品读之下,难免产生往游的念头。也就是说,张先生写景之文,多是俊眼观赏,真心流露,毫不矫情,确实难得。再看他的诗歌,或讴歌国家盛事,或吟唱闽台情缘,或关注时装,或凝视小草等等,诸如此类,大抵赤心咏叹,句句闪耀着纯诚的光芒。正是这份赤心与纯诚,使得张先生的诗歌独具魅力,让人百看不厌,常读多感。对此,于丹娅博士曾经推许说:“正是张兄以及张兄们的存在,使我的故乡‘仙游’这样一个极具诗意的历史名字,有了现实的依托,有了当代的底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因为“乡情悠悠”和“诗海采珠”的内容,再次印证了张先生为显扬仙游而默默用心,十分难得。由此可见,以上两辑内容实为《蜚山秋韵》的艺术品质增添了炫丽的色彩。

      当然,本书除了在写人、写景和吟咏上比较出色外,就其文字风格,也是值得称道的。他行文清雅邃密,用字质朴浑厚,便于学习理解,适合大众阅读。在历史上,白居易作诗,力求老妪能解。另外,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时,也有类似的希望,他指出文艺工作者要熟悉群众语言,不能脱离群众,否则,“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想来张先生即便不是刻意追求白居易的艺术境界,也是确实践行了毛泽东同志的文风要求,故而我将他的文字风格视为本书的第三个优点,认为它确为《蜚山秋韵》的艺术品质烙下了质朴的印记。

      总而言之,《蜚山秋韵》是张德成先生呕心沥血的新作,其中凝聚着他的心血,承载着他揄扬乡土的史笔,熔铸着他的艺术品质与追求,这可以说是纵笔乡土,给力仙游,诚为难得,值得捧读与收藏。       (卢永芳)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