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禧天妃宫别传

    莆禧天妃宫别传

    点击查看原图

      天妃宫位于莆禧城北隅,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莆禧城的附属物。据有关史书记载,最初曰崇福夫人庙,后曰浮曦妃祠,明初建置莆禧城时名曰天妃宫至今。清初截界迁民时与界外所有宫庙一样难逃厄运,被夷为平地。康熙庚申年(1680)复界后原地重建。主体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座北朝南偏西,依次分前殿、中殿、后殿三进,抬樑歇山式土木结构。中以两天井隔间,两边有宫房、廊庑,比一般宫庙宽敞,前殿与中殿之间设有多开门扇的隔离阙墙,随意开启关闭。宫阙前竖两石柱,顶部与木支樑交接,形成屋檐构架的受力主体,较为特殊。宫门两边有“码面窗”一对,宫阙两翼延伸与边墙交合处凸出两小间,内祀柳金二使(千里目、顺风耳)对面相视,怒目圆睁,赫赫威严。门楹底部有石狮一对〔系新设置以示吉祥崇肃〕。门框上正中悬挂天妃宫三字笔力刚健、好尚之殊的扁额,落款有民国年间囗囗囗字样,诚为可贵。门口有三级青石台阶下接宫埕,宫埕面积约三百多平方米,前方筑一平台,为神事活动供梨园子弟酬神献演场所。埕右侧有一口水井,水源充足,水质清甜可口,常年井水满盈。旱年不涸,据传是宋代人工挖掘供起宫塑神用水之需。宫中前殿、中殿之间天井底花围中长出一棵千年贞桧,鹤骨龙腰上伸出天井。比宫脊高三尺,树冠苍碧,翠盖如伞,绿雾纤纤,清阴冉冉,真是阅历经霜久,迎承荷露多。凡观光游客无不为此注目欣赏。此乃是天妃宫别趣景观。据传是首任庙祝有养花乐趣,特意移来椿松桧柏四朵盆景,独此贞桧天生茂盛,葱葱郁郁与宫龄齐寿。清初截界迁民宫殿被夷平地,它也被折断埋入废墟之中,经十九年复界重新发青成活,现树干畄有严重损残疤痕可证。

      宫中主祀天妃,合祀杨公太师,临水夫人,观音大士,尊主明王(即土地公)等民间传统奉祀的神袛。由于天妃赫奕昭灵,历朝均有灵异显应之事迹,为此佑下子民无不褒崇钦竦,千多年来,善信趋跄,香烟旺盛,每逢三月廿三诞生吉日,九月初九羽化良辰都举行隆重的酬神报赛仪式,建坛设醮,载歌式舞。尤其是人间传统习俗庆元宵活动,从“十七起马” 至“廿一封路”四日宵,户户接驾驻跸最为激奋腾欢,放烟花燃爆竹,敲密锣槌严皷,乡乐喧妍,俚歌唱和,家家厅堂琼香繚绕,烛炬辉煌,彩灯璀灿,祭品丰盈。必恭必敬迎神驾,输虔输悃祷平安。元宵最高潮是“十八日”天妃出巡行道,坐着八抬大轿,护着日月扇,(这八抬大轿和日月扇是平时见不到的,系宋代文物)由大钲开导,文昌、龙旗、大灯、大吹组成全副鹵簿,前遮后拥徐徐缓行境内的直街横街,大巷小巷,既展现天妃端庄淑圣,明懿慈祥庇民于无微不至,又表达佑下子民对天妃至高无上的信仰。

      天妃垂灵显圣的民间传说颇多,较为突出的是宋景炎二年十一月端宗赵昰由福州乘船南逃,在海上被元军追逐至兴化港,在浮曦登陸,帝与朝臣憇鲤江庙,太后杨淑妃与内宫诸妃子在浮曦妃祠歇息。临行时赐赠三件宫庭绣品:“云肩”、“色裤”、“缠脚鞋”。这三件宫庭绣品一直保留至今,每出巡行道才亮相。后来当地村妇们依样仿造沿袭为民间通用。明、清两朝及至民国后期莆禧城内无不缠足的女人。凡结婚出嫁作新娘务必上身披“云肩”(绣龙凤的霞帔)、下身穿“色裤”(裤筒口绣云草的红裤子)、足着鞋面绣花枝的三寸金莲缠脚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虽为传说,但千多年来美娘们的盛妆风格、独特习俗足可印证。天妃宫之所以显灵昭著、名闻遐迩,实与杨淑妃太后的临幸息息相关。

      天妃宫由于它的坎坷经历,留下不可磨灭的文痕史迹、言传奇趣,后来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研究、考稽搜索,让它的文物价值进一步提高,使它的文物品位进一步昭融彰显。

      附杨淑妃生平:(?—1279)南宋笫八位皇帝度宗的妃子,端宗赵昰的母亲。1276年临安陷落后,在国舅杨亮节护送下带俩帝子昰、昺经温州逃到福州,七岁的昰在福州即位宋端宗,年号景炎,封杨淑妃为太后,垂帘听政。1278年十岁的端宗崩,由弟昺继位为宋怀宗,年号祥兴。1279年南宋军队在崖门败北,丞相陸秀夫揹着帝昺投海自尽,太后听到消息,感叹南宋复兴无望也投海殉节。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坚贞为国,宁死不降,率领20万大军捍卫自己民族,为国尽忠慈满天下的南宋国母,每年农历四月廿七日在这举世震惊的宋元大战场—新会崖门举行隆重的国母诞祭祀活动。这国母诞500年前设定一直沿袭至今,号称“五邑第一诞”。   (武亚木)

    ——————————————————————————————————————————————

      莆禧,位于福建莆田忠门半岛南端,近临贤良港,面对湄洲岛,东西环海,南北依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在相邻村居中处于中心位置。莆禧的妈祖信仰源于宋代,宋高宗时期已建有崇福夫人庙,有著名学者洪迈《夷坚志》中《浮曦妃祠》为证,全文如下:

      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或有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洋、盍谋脱计。”于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求救护,得三吉珓。虽喜其必无虞,然迟回不决。聚而议日:“我众力单寡,不宜以白昼显行迎祸;且安知告者非贼候逻之党乎,勿坠其计中。不若侵晓打发,出其不意,庶或可免,况神妃许我邪!”皆日:“善”。迨出港,果有六船翔集洪波间,其二己逼近,舟人窘迫,但遥瞻神祠致祷,相与被甲发矢射之。矢几尽,贼舳舻已接,一寇持长叉将跳入。忽烟雾勃起,风雨倏至,警涛驾山,对面不相睹识,全如深夜。既而开霁帖然。贼船悉向东南去,望之绝小。立之所乘者,亦漂往数十里外,了无他恐。盖神之赐也。其灵异如此。夫犬今进为妃云。

      洪迈写的这篇《浮曦妃祠》是妈祖神话传说中最早的证埔之一。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野处,江西鄱阳人。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两浙转运使,知赣州、婺州,官终端明殿学士。卒谥文敏。有《夷坚志》、《容斋随笔》两部巨著传世。洪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言必有据,他在写这篇《浮曦妃祠》时,在原文末特地注“立之说”,可见是他听郑立之本人亲口所说的真实经历。本文中“浮曦”是莆禧的古称。元代时称蒲禧,如张翥《留题蒲禧湄洲岛天妃庙》,可见元时把湄洲岛列入莆禧。明洪武二十年(1387)莆禧建城,置守御千户总,从此莆禧之名传扬于世。文中称莆禧妈祖庙为“崇福夫人庙”,洪迈是宋高宗朝的进士,宋高宗二十五年(1155)封妈祖为“崇福夫人”,足见莆禧妈祖庙的建庙历史是在这一时期。妈祖“天妃”的封号,是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封“护国明著天妃”开始,元代五次封天妃,明代永乐七年(1409)最后一次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清代开始封“天后”,可见莆禧天妃宫的名称当在元、明时期。现在莆禧天妃宫珍藏的板联“水之湄,女圣千秋口跻;墀以下,沙河—带奇观。”上款“嘉庆丁丑年”,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至今己近二百年,下款字跻不清,有“□□弟子□□□敬奉”等字样。现宫中奉祀的妈祖木雕软身神像,端庄秀丽,丰采照人,慈祥可亲。[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熠教授及古文物专家一行来此考察,盛赞莆禧妈祖神像造型是罕见珍品。

      莆禧天妃宫作为宋代莆田最早期的几个妈祖庙之一,地理位置与湄洲祖庙、贤良港祖祠近在咫尺,应是妈祖生前常到之处。明建城后又在古城之中,是一处重要的妈祖行宫。特别是,莆禧的妈祖庆典习俗,除了同其他宫庙一样每年三月廿三、九月初九举办祭祀之外,每年正月十九日的盛大庆典,从正月十七日到二十日举行为期四天四夜的绕境巡游,四邻八乡争相观瞻,万人空巷,使莆禧“十九日”成为莆田最有影响的妈祖庆典品牌之一,莆禧天妃宫为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郑世雄)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