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画苑一奇葩——记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女画家张静美
图为张静美的作品《行云》。
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闽中仙游自古以来便人才辈出。在中国画坛上有“南李北齐”之称的著名画家李耕擅长古典人物绘画,特别是宗教神像和古代高士,是仙游画派的创始人。现在,李耕故里从事画画的有成千上万人,而李耕国画研究所的女画家张静美,则是业内人士所认同的闽中画苑一奇葩。
张静美的父亲张清岩是位著名老画家,他于1965年创作的工笔年画《丰收》只有90cm×60cm竟画了25个神态各异的蔗农,入选全国美展,并收藏于国家美术馆。她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11岁开始学画,在城东小学就读时刚好设有美术课。进入中学时代,有幸的是李耕的儿子李朴教她的美术课,张静美任美术科代表、且是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骨干,学到许多专业技巧。1979年,高中毕业后,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回家“修地球”。半年后,在中学代过美术、音乐课。1981年,她便全身心地研究绘画的技巧。1988年4月,仙游县政府公开向全县招收李耕国画研究所的接班人3名,她和15位同志一起参加了现场作画考试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成为令人羡慕的李耕国画研究所的一员。
民进仙游支部主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耕国画研究所所长黄玉坤说,张静美所取得的业绩,绝非偶然,她和许多同志一样,所经历的漫长艺术道路是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她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张静美成为李耕国画研究所专职画家后,更加勤奋学习李耕大师的国画艺术。她从临摹技法入手,探索李耕的技能、技巧,掌握其画艺的创作整个过程,研究其艺术价值特点等。张静美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并加以实践,在闽中一带逐渐形成了“李耕画派”的风格,还学习把李耕、李霞、黄羲为代表的“闽中画派”的多家艺术精髓,用他法作己所悦之作,一幅幅仕女画人物各异,有的线条挥洒自如、奇掘;有的着色时而古朴典雅,时而清丽淡雅,加上章法上的恰如其分,给人以美的遐想。如《玉女心事远》图表现了仕女的悠悠情思。而《采茶女》那种温柔、纯美的气质深深打动你,似乎把你带到了芬芳秀丽的茶园里休息停留,听茶间的小鸟婉转吟唱。她以一个女人独特的细腻感受,采摘了采茶女天真纯朴美的瞬间。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在艺术创作中,张静美十分注重对生活的深入体验, 她喜山乐水,经常外出采风,上九鲤、菜溪等闽中名山创作,去桂林、苏州等外地写生,一本本一叠叠的写生真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山真水真感觉的写照。同时,她还善于借机拜师学习,曾得到全国文联委员、广西艺术学院教授、院长黄格胜的尽心教诲,受益匪浅。她以景写情,感情真挚、细腻,寄托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饱含了对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无限深情。她笔下的山水有的大气、古朴;有的隽秀 、恬静、沉稳;有的清雅、灵动、脱俗。如她创作的《行云》深受黄格胜的赞赏,这幅作品格调高雅、气韵生动,着色清新、沉稳、和谐天成,可谓是百看不厌的山水画,充分体现了东方绘画的神韵。她的作品也经常在专业书刊上发表,《清溪》还入选为2005年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业书籍。有的作品还编入《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此外,她的有些小品神气、情趣、韵味和笔墨俱佳,许多专家、雅士称赞她的作品清气、雅致,令人爱不释手。
有道是“书画联姻”。近年来,张静美经常和书法界的朋友一起下乡,她和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林玉仁喜结良缘,成为当地所熟悉的一对艺术家,成功地创作了一大批以反映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新颖优秀作品,在广大农村文化室建设中深受喜爱。
如今,以张静为笔名的作品经常参加各种大型画展,并屡次获奖。张静美的《思源》、《济公》和《四快》曾同时参加美国华盛顿名书画家作品展,受到广泛的好评。《万古文化巨人》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书画大赛展,《鲤湖风光》荣获第三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特别奖。《沐》入选福建省首届书画节展览,《盛装》入选福建省美协等联合举办的“迎回归庆七一”美术展。《也有我的一半》荣获莆田市青少年书画作品展青年组一等奖。她的许多国画作品流传到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有的作品还被某些国家和地区印成年历和扇面画。
张静美所取得的成功证明一点:天道酬勤。任何事业的成功,不能靠一朝一夕,是靠长期的实践磨练,靠亲身体验着探索的迷惘与顿悟、失败的苦闷,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艺术家人生的价值,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