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画派的先行者李霞
仙游现代饮誉海内外的三大画家(李霞、李耕、黄曦)中,要数李霞最为年长,且生前成名最早,交流最广,而谢世也最先。他一生历尽五湖风霜,画誉名噪东南欧亚,既是一个身怀绝艺,富有个性,风流倜傥的著名画家,又是一个播仙游画风于四海,开仙游画派之先河的活动家。
李霞先生字云仙,号髓石子、抱琴游子,一八七一年出生于仙游县赖店东屏山横塘村,逝世于一九三八年,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少年即怀异志,尤钟情于翰墨丹青,最早随伯父学画,因其聪慧敏学,十六岁画名传遍邑府,遂以卖画为生。三十八岁时画技娴熟,兼擅琴棋诗文,深受清廷御史江春霖所赏识,随即提携其赴京于故宫作画。在此期间,他于作画之余纵情浏览古今书画真迹珍品,广采百家之长,广交艺坛画苑名流,切磋琢磨各派技艺。尤其是在原有师法南宋梁楷和前清黄慎、华岩、上官周的基础上,更注重于把历史上之宫廷画和文人画的合理内核与神采精华和民间壁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在题材上画法上以及造型设色上都呈浓郁个性而自成一格之画风。他的配画款式书法既学黄慎之苍劲沉郁,又兼具黄山谷之奇崛纵横,使其更为豪迈洒脱。他这种浑然天成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许多释道人物画和其代表作《十八罗汉渡江图》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渡江图》在巴拿马全球画赛中荣获优等奖。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欣然为其代表作题识,监察院长、书画大师于右任为其写下洋洋洒洒的整篇赞语。他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画展期间,一代国画大师吴昌硕,看到其巨幅人物画《麻姑晋酒图》和《云头思汉图》时,赞叹其麻姑画“体态丰腴、风彩照人而又不失仙风道骨,端庄典雅,可谓别树一家”。从此李霞便以“麻姑李”而著称于世。尤其是,他以自制之鸡毫毛笔所挥洒绘写之意笔兼工带写之仕女高仕图更是豪放苍劲,浑厚华滋,神完气足而又墨韵淋漓。二十年代是他的艺术创作之成熟高峰期。一九二三年他创作的《函谷跨牛图》,再次获得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世界性画赛优等奖。一九二八年,他首次东渡海峡到台湾新竹寓居,并在台中市新富町会馆举办个人国画展销,成百幅作品皆被抢购一空,许多人因未能购得其墨宝而遗憾。此次展销盛况轶事至今仍传为佳话。可见其国画艺术造诣之深,传神写照魅力之强,流风所及影响之广矣!
李霞先生于画艺上,称其为画坛巨子,一流画师,毫不为过,早有吴昌硕之所赞与军政名流萨镇冰、陈宝琛诸大家之定评。时隔六十多年后,本人在文化局工作期间,每每举办古今大型画展时,总要挂上几幅馆藏的先生之巨幅佳作,而各级美协、文化界专家名流无不在其佳作前啧啧称赞,尤为其挥鸡毫笔用折苇混描所作之大写意画法折服不已。时任省美协常务理事、市文化局局长的王武龙曾多次对笔者言及李霞的画艺太让他震撼鼓荡了!不用说李霞的丈二巨幅《关公》的中堂画,其雄健之笔墨与威武之气概简直是天下无与匹敌;就连那九尺整宣所绘之《麻姑晋酒》的中堂画,其面目眉发之工细,描绘而至于纤毫毕现之神态与其夸张适度的形体造型,衣纹勾勒之纵横意笔,工写兼出,相得益彰。既显典雅婀娜,又见淋漓酣畅。赏画至此,无不令人赞叹其为“真画中豪杰也”!
李霞先生不但画艺精、见识广,而且人品与艺德,也颇为世人所推崇。他为人慷慨倜傥、豁达大度,如表现在处世为人上往往能仗义疏财、急人所急,凡遇公益事业,则当仁不让。他曾出资兴办东山小学,常以佳作赠送穷人,若遇有困难者即解囊相助。尤其可贵之处还表现在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富有正义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不忍神圣的国土惨遭日寇践踏而义愤填膺,为支援抗日救国而作画义卖。每作一画,遂于画幅上加盖“国难当头,卖画助饷”的闲章,足见其爱国御敌之赤子情怀!
今天人们谈起仙游画派先行者李霞先生的画技艺德时,仍然按捺不住其崇敬钦佩之情。人们在缅怀他、学习他的同时,更不忘告慰先生,请他再也不必作“知音者稀、契音者缘”的抱琴之慨叹;同样,再也不必陡生焚琴煮鹤之悲了。他的画艺历久弥新,他的知音遍布天下,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故乡人心里;永远与仙游画派共存同在;永远与蜚山兰水交相辉映!
{nextpage}
莆仙画坛人物第一家李霞
仙游这个充满神奇色彩而又丰富文化的县城,在现代画坛上出了李霞、李耕、黄羲三位驰誉海内外的人物画家,并称为“仙游画坛三杰”,这在中国是罕见的。三人中李霞年岁最长,成名最早,足迹涉及地方最多。虽然离开人间七十多个年头了,文采风流至今为人们所赞赏和怀念,而拳拳爱国之心,仍然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
江南画乡铸英才
李霞(1871—1938)字云仙,号石髓子,抱琴游子。生于福建省仙游县赖店镇横塘村。在这山青水秀,富有田园风味的环境中陶育出这位著名的古典人物画家。李霞自幼喜爱绘画,自叙 童年时代学画的经过时说:“霞性疏宕,懒事诗书,幼时尝以瓦砾画地作人物状,先伯父芳林公每顾而笑曰:‘读书难,作画亦不易,读书必先明书理,作画必先明画理,其运笔又与书法同,当自有法而至于无法’”。(见李云仙先生《髓石子自序》)。可见,李霞初学画时是在民间雕刻艺人,颇具艺术造诣的伯父李芳林的启蒙和谆谆教诲下受益匪浅。李先生致力于研习清代福建名家上官周、黄慎的画法,先学线条,后习写意,以写意统率线条,先学山水花鸟,后绘人物,李先生把《芥子园画传》作为主要学习范本,并兼修诗文书法,甚至把日本泷和亭的写意画亦作为学习对象,由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挥洒酣畅,遒劲丰润的画风。十七岁时,为仙游乡村寺院庙宇绘佛像壁画,从此,开始以画艺游历四方,走上绘画的艺术人生道路。李先生秉性喜爱山水,多次携带画家黄羲和从侄李璧外出,足迹遍及江南。1903年,他去福州参加乡试,旅寓西禅寺,结识了福州名士陈宝琛(宣统皇帝之师)、周子迪等人,陈宝琛诗赠:“仙游大画家,寄迹西禅寺,遗我古美图,笔姿含秀挺”,赞扬李霞仕女画的艺术特色。这时,画家已是名闻八闽了。1908年,他随同清代新疆道御史、书法家江春霖入京,阅历代墨宝画迹,交京师艺友名流,纵论天下古今,吸取西洋画技巧,开拓创作眼界,声名大振,求画者接踵而至。他绘制的《麻姑晋酒图》颇受外国人喜爱,麻姑的造型:鹅蛋脸、柳叶眉、红樱唇、苗条身,展示中华女性之美,而赢得“麻姑李”的雅号。1909年,江春霖极力推崇他的画艺,为“李云仙抱琴独立图”写序。1910年,李先生南返,先后在上海、南京、南通等地举办画展,作品还参加南京博览会,更赢得艺术界重视,许多报刊登载他的作品和为其艺术成就的评论和诗文。书画大师吴昌硕亲自撰文,称誉先生为“人物第一家”。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陈传席撰文,《评现代名家与大家》(刊在《国画家》2009年4月)说:“在任伯年之后,徐悲鸿、蒋兆和之前,他(李霞)应算当时最杰出的一家。”
国际赛事获殊荣
李霞的画风继承了中国历代诸家优秀技法,奠定了“古典人物第一家”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特别是人物画,大多是历史名人,不论是英雄歌士,还是美媛名姬,都在他的笔下塑造的形神兼备,活现真魂。《张良进履》、《苏武牧羊》、《王昭君》洋溢着诗情画意;《王羲之书扇》、《钟馗醉巡图》立意新颖,“绿营位置”,恰到好处。《关公》是义薄云天的英雄,是李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论是《坐鼓观书》或者是《云头思汉》、《单刀赴会》极具雍容忠义气概,美髯飘动,栩栩如生,无造作之痕,达到了“了无真相有真魂”的艺术境界。《渊明采菊图》既表现渊明的悠闲淡泊,又画出其目光炯炯,一副倔强形象。再如他画的《木兰从军图》亦别具一格,历来画木兰女高出马背半身,李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故事发生在北方,北方的骏马慓悍高大,如果把木兰画的比马高,那么,木兰女不就成为身高丈二的关西大侠了!所以他笔下的木兰女仅稍出于马背,符合历史真实,更合乎艺术逻辑,这真是他师法古人,突破传统的巧妙之笔!李先生绘在福州鼓山3米高的摩崖石刻《无量寿佛图》气势宏大,笔简意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侵雨蚀,至今仍闪熠艺术光芒,为海西旅游增添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1925年,李先生在福州,与福州陈子奋、福清郭梁、莆田张琴、仙游李耕等27人画友发起组织“龙珠画苑”,对福建中国画的繁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李霞的人物画技法、常用鸡毛颖笔作中锋笔法,运笔圆润老硬,有棉中包纤之概,流畅自然。用墨则气势磅礴,干练豪放,兼取西法渲染,更显独到之处。书法和诗亦具很高造诣,江苏南通刘燮初先生称为“书法钟王,诗宗李杜”,更是名符其实。
《十八罗汉渡江图》是李先生的殊世杰作,国民党元老重臣林森、于右任、著名书法家黄宝铖等亲笔题词,画面以滔滔江水,行云流水的白描工笔,描绘众多罗汉各乘坐骑和桴木等安然飘渡的雄姿,江岸峰峦巉岩,树木参笼,刻划不同的人物造型和性格,显示了画家非凡的驾驭艺术的才能。1914年,这幅画被选送参加巴拿马全球博览会,荣获优等奖章。1923年,《函谷跨牛图》参加纽约赛会,再获优等奖章,李霞为中国艺术赢得国际荣誉。
李霞的画不但在国内久负盛名,而在欧、美和东南等地区也有较大影响。据传,他的传世杰作《麻姑晋酿图》现藏美国纽约博物馆。《顽童闹学图》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馆,国内诸多博物馆也珍藏他的作品。
爱国济民树风范
李霞一生忠于艺术,乐此不倦,不但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人物画大师,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1935年11月,他与名画家、福州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何遂联合在南京中华路举办画展,爱国海军将领福建人萨镇冰为《何叙甫(遂)李云仙两先生国画展览》作序:“富有利济民物之心”,对李先生的作品和爱国忧民的人品给予高度评价,他选平生得意50幅五尺佳作,在画展牌刊中特地刊出“我非亡国奴”印章一方,邮寄南洋爱国会,所售之款,以赈灾民,还精选部份作品制成画页出售,用来资助东北义军抗日。
1937年,国内政治腐败,内优外患,外侮趁机侵犯,“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揭开全国军民奋起八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悲壮历史。东北、四川等地先后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李霞不忍目睹国土遭受外侮践踏,满怀悲愤,积极响应全国各地举行的赈灾活动,决定卖画赈灾救国,喜作《钟馗捉鬼》、《钟馗啖鬼》诸画,表示对日本法西斯的愤慨,寄托象钟馗那样的神明降妖伏魔,扫尽人间鬼怪。他还夜以继日创作《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不少名画,在每幅画上均钤印“国难当前,卖画助饷”的印章,把所有卖画款项支援抗日,把殷殷的爱国心溶在画中,意在唤起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抗日救国的滚滚浪潮,还我河山,保我疆土。这时,李先生已患胃癌疾病,仍坚持作画,难怪六十开外的人,身躯已经瘦脆,脸色贫白,皱纹满面,眼睛倾斜。他用创作的实践来支援抗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38年,李霞在永春作画,继续赈灾,时已病重情急恶化,又逢日机轰炸空袭,只好返回故里,不久便溘然辞世,享年68岁。深感遗憾的是,李先生还未能看到抗战胜利举国沸腾、万民欢庆的一天。
在抗日期间,李先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创办东山小学,授济贫穷,为家乡莘莘学子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在临终前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孙:“一不做官,二不做贼”,自己一生烟酒不染,未置产买田,不许小侄雇仆娶妾,严于律己,阐明自己高洁的为人抱负。
李霞先生不愧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其画品和人品皆风范,值得后世人深深怀念。
李霞画艺有传人
李再樵,另名李岚,一九三二年出生于仙游东屏山,李霞先生去世时,当时他才五、六岁,他依稀记得爷爷慈祥的形象。父亲李暾,在诗、书、画上也有很高造诣。他有七个兄弟,排行老二,胞兄李再渔,堂兄李再钤(现在台湾,著名国画家、城市雕塑家),在画界也颇有名气。李再樵从小就是在这样家庭艺术氛围熏陶下成长,表现出极大的绘画天赋。一九五三年,他考入泉州艺术师范,潜心学素描、水彩、装饰画。艺师毕业后,分配到莆田四中任教。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坚持绘画制作,成就斐然,作品多次参加全省性以及全国性画展并获奖。
李再樵老师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1982年,他的一幅《墨梅》参加福建省园丁画展。这幅画展即被收购,作为福建省赴日考察团赠送给日本友人的礼物。几年来,福建女排、女篮体育代表团到国外访问,都带去李再樵的中国画作为珍贵的馈赠礼品。
画家李霞有套家法,学国画,先从山水、花鸟入手,待娴熟后再入人物。他常以李霞遗作钻研李霞的国画传统技法,他认为要学好李霞国画艺术的真谛,就必须要了解李霞的艺术思想体系,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必须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关系,总之,必须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吸取精华,开拓创作视野。李再樵就是沿着这条艰苦漫长的艺术道路走过来的。他的花鸟画,线条秀丽,笔墨酣畅。梅是画家笔下创作的常用命题,以它来寄托情思,颂扬生活,讴歌品格。李老师的《梅花》寥寥几笔,气韵横生,就将梅花的抗霜傲骨的精神展现出来。他画的《关公》深受人们喜爱,民间非常崇拜这位历史英雄,因而寄望很高,要求亦很高,画家若无高超技艺,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李霞一生就是以《关羽》和《麻姑》作品饮誉画坛的。“小孙子踩了老祖父的肩膀”——李再樵把关公画神了!你看那“关髯公”的胡须以及脸部五官,一笔一笔细细勾勒,描绘的长髯飘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更显出关公威武、庄严、肃穆的神态。那衣着则用写意笔法、大刀阔斧,挥洒自如,浓淡相宜,数笔功夫,令关公形象跃然纸上。李霞的画风在于工写结合,李再樵关公妙就妙在工写兼宜。他认为,专攻写意,恐流粗率,专攻细描,恐失拘谨;工写结合,刚柔相济,才能画出自己的《关公》,不论他的《骑马关公》,还是《坐观春秋关公》都得李霞家传。但他传而不抄,独辟蹊径,重新创作,这才使《关公》跨洋过海,走向国外《关公骑马》选入《世界美术家作品集》。他画的《东山丝竹》、《竹林七贤》、《八仙》和山水亦获得很高赞誉和收藏家喜爱。
李再樵,高级美术教师,莆田市、县政协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传略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现代美术家》等多部辞书。
“最美莫过夕阳红,最乐应是翰墨情”。李再樵虽已退休,仍然还潜心国画创作,还在整理李霞的画论,撰写研究李霞的文章。生命不息,艺术不衰,我祝愿再樵先生继承李霞的遗愿,为和谐盛世创作更多佳作。 (张德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画别是一家
李霞(1871—1938)仙游县东屏山横塘村人,字云仙,号髓石子,抱琴游子。自幼喜爱绘画,童年随伯父学画,勤奋苦学,十六岁就以卖画为生。此后十多年时间,师承梁楷、上官周、新罗山人和黄慎(瘿瓢子)等老前辈的艺术遗风,打下良好的基础,对黄慎的技法学得较为入手,擅长人物、山水,到大写意技法,闯出一条自家风格的路子。
绘作大幅人物画喜用自制的大中小的鸡毛颖笔,如画关公、寿星、富贵寿考、苏武牧羊等,在粗线条、长线条上,多以混笔描中锋落笔纸上,走笔轻重,顿拆旋转,粗细依笔善变,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整幅笔墨浑厚,气势豪放,色调古雅,气韵生动。关公是李霞先生独具一格的代表作。
1908年,李霞先生随同清御史江春霖赴京,在京结识了许多画界名流。1910年曾在南京、上海举办个人画展,深受大画家吴昌硕的赞誉“人物画别是一家”。1914年其工笔画横长卷《十八罗汉渡江图》选送参加巴拿马全球赛会,荣获优等奖章,1923年《函谷跨牛图》选送美国纽约赛会,荣膺优等奖章。
1928年间,东渡台湾,寓居新竹期间,结识了当地名画家范耀庚,周笑轩、郑雨轩诸位。与范耀庚交情尤为密切,范耀庚的女儿范侃卿自幼跟其父学山水、花鸟画,画技秀逸,很受李霞先生的尝识,范女士对李霞先生的人品、画品敬慕不已,膜拜为义父,接受他的培育指教,画艺大有长进,后来成为台湾著名的女画家。
1929年李霞在台举办个人画展,由于范家父女的协力支持,画展办的很成功,中外人士接踵而来争购作品,许多作品,流传至今。
李霞返回大陆后不久,遍游大江南北,到过许多城市,在上海期间,开始大画特画关公画图,小的三尺至四尺,大的六尺到八尺作品,画市热闹非常,因为当时上海市商家,每家都奉祀关公为财神,保护神,名扬海内外,大家称之“李霞的关公”。
李霞师承黄慎遗风,作品频频参加国内外画展,名气大振,极大影响了闽中地区,更影响了莆仙当代后起之秀人物,李耕、黄羲、许英三、陈薰、张英等和前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批青年美术爱好者,如陈毓和、蒋金读、邹世霖、周秀廷,以至其家族侄儿、孙儿侄孙和族亲等几十人当今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在这上下八十多年期间,形成一支强劲的艺术文化队伍——仙游画派。
仙游画派的形成,是闽中画派的主流,李霞、李耕、黄羲三位先生,是仙游画派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祖师爷(李霞大李耕十四岁,大黄羲二十八岁),没有这些先辈代代传承教导,哪有仙游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哪有仙游美术之乡的称誉呢?
李霞先生毕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带病卖画捐款抗日,这种高贵品质,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