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莆田现代名人

    莆田现代名人

      据统计,莆田有两院院士14名(2名已故),在福建仅次与省会福州,按莆田市现有的300万人口来计算,每23万人就出了一名两院院士。

      林兰英,半导体材料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兰英从事半导体材料科学40余年,是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她率先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生长硅单晶、锑化铟、砷化镓和磷化镓单晶的研究,并首先获得了上述半导体单晶。为在我国率先研究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的单位提供了多种半导体单晶材料,并向全国推广上述单晶生长技术和相应的材料测试技术,为我国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参与组织领导4千位16千位大规模集成电路-MOS随机存储器的研制,1980、1982年两次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她指导的高纯砷化镓液相外延和气相外延材料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纯砷化镓气相外延研究至今仍然保持着采用卤化系统的国际最高水平。1981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首次在世界上在微重力条件下从熔体中生长砷化镓单晶获得成功。以后又相继四次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生长生长砷化镓单晶,在空间晶体生长、材料物理研究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世界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利用空间生长的半绝缘砷化镓制造的微波低噪声场效应晶体管和模拟开关集成电路的特性及优质品率显著提高。

      1989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霍英东成就奖。

      林秉南,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4月2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原籍福建省莆田市。1937年广州市立第一中学毕业,1942年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毕业,1947年美国艾奥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51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曾任艾奥瓦水利研究所副研究员及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曾为研究生讲授过明渠水力学,进级流体力学和泥沙运动。1956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任研究员。1958年起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1990年起任该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

      黄维垣院士: 1921年12月15日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化学家。福建莆田人。 1943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岭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甾体化学合成和中草药成份分离鉴定。60年代以后,从事硼氢高能燃料研究,创建有机氟化学实验室。研制了含氟润滑油脂、含氟聚合物等材料,为中国核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研制新型的抑制铬雾剂, 为中国电镀行业提供了防止铬害的途径。研制的全氟碳代血液经数百例临床应用,居国际先进行列。发现氟化学中的亚磺化脱卤反应为适用性广泛的新反应。1986年以世界上公认的优秀氟化学家在法国巴黎获莫伊桑奖章。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思职(1904年3月15日—1983年8月18日),出生于福建仙游。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刘思职1904年3月15日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市一书香门第。父亲曾当过学堂教师和满清吏部小吏。刘思职自幼聪颖勤奋,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家乡读完中学后,17岁即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25年,得岳父相助,刘思职自费出国留学,入美国西南大学化学系,1926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入堪萨斯大学学习物理化学,攻读博士,同时兼任该系助教,以其收入维持学习和生活费用。1929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

      1929年,刘思职在学成后立即回国。1929年至1930年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教。1930年至1942年应聘到北平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后提升为讲师、副教授。在此期间,曾先后赴德国威廉凯撒研究院细胞生理研究所及英国剑桥大学摩丁诺研究所进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停办。1942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及其后的北京医学院,任教授及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俞永新,男,1929年3月出生,福建省仙游县人。药品检定专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

      1953年福建师范大学(原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1953年任职于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主要从事病。每学基础研究,病毒疫苗研究开发和疫苗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在该所历任病毒疫苗室、病毒疫苗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曾任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英国“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期刊编委。现兼任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顾问委员,新药审评专家库专家,医疗卫生技术鉴定咨询专家,北京市医学病毒理事,《病毒学报》、《中国生物制品学》期刊编委。

      发表论文140多篇,主编或参加论著9册。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北京R报以“科技之星”发表他的事迹。另外1988年获何粱何利医学药学奖和亿利达科学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宝研究员。1931年5月出生,2003年8月17日逝世。福建省莆田县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7月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建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毕业后分配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58年11月在上海机电设计院任研究室副主任。1983年6月后任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摄影定位卫星和新型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早期从事探空火箭结构研制。1970年起从事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8年后主持新型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

      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第六完成人。返回式摄影定位卫星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第一完成人。1977年被评为郑州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杨锦宗,男,1932年8月生,福建省莆田市人。精细化工专家。现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精细化工》、《感光科学与光化学》、《化学与粘合》等多种期刊编委会主任委员和委员。

      195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1959年于大连理工学院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毕业,1983中一1984年在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学院ETJHZUrich做访问学者。

      杨锦宗教授长期从事染料、表面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推动我国染料工业高起点快速发展,此后开展创新染料研究,对“染料——纤维——助剂”相关性进行系统理论和实验研究,在活性染料固色率与反应性及亲和力关系研究中首先提出后两者同等重要,为提高固色率及降低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世界上率先研究可瓜性高分子染料,首次把染料在纤维上的固色率提高令99%以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德国发明专利公开和申消了美国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分散剂分子量分布对分散染料分散性和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国内盲先开展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研究和生产。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杰,冶金机械专家。福建省莆田市人。1939年11月13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连续铸钢设备的研究和开发30多年,是我国连铸待业中的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60 ~ 80年代,先后承担钢包回转台、结晶器、二冷设备、板坏液压剪等关键设备的研制任务,为重钢、上钢一厂等大型企业研制成功2300mm、1050mm等大型板坯连铸机,为我国冶金企业连铸化作出重大贡献。80年代以来,主持了"200吨级连杆式回转台"、"结晶器振动系统"的研制。在美国中兴钢厂2032mm连铸机技术攻关中获实用型专利1项。主持国家重大技术装备 -- 攀钢1350mm板坯连铸机攻关成功,扭转了我国大型连铸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陈森玉(1939.12.2-)加速器物理学家。福建省仙游县人。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现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我国高能加速器领域的学术带头人。1982~1990年, 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BEPC)工程的建设,是该工程的主持人之一。1986~1990年任BEPC工程副经理,协助经理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和投资全面负责。在BEPC建造过程中, 他负责并有创新性地完成BEPC储存环的理论设计,主持储存环的加工制造、安装和调试,在我国首次建成BEPC储存环。他主持了工程的总体调束, 并能突破国际上现行的理论指导调束,从而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BEPC的性能在粲物理能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使我国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5~2001年,他主持并出色地完成了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预制研究工作,为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宜瑜(1944.4.22-),动物学家。福建仙游人,其姐为陈至立。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对鲤科和平鳍鳅科鱼类进行过系统的分类研究,发现了5个新属30多个新种,对鲤亚目科间和平鳍鳅科科下类群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并被国内外同行所引用;通过对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的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证明青藏高原在第三纪晚期以后曾经历过3次急剧上升和相对稳定的交替阶段,并推测了3次隆升的幅度;提出了可用于解释云贵高原某些湖泊区系起源的同域成种的进化模式,及边域快速成种的实例;进行了渔业一环境优化对策分析和一系列科学试验示范,在洪湖建立了兼顾调蓄、渔业、灌溉的养殖新模式。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洪茂椿,莆田华亭山牌村人,男,1953年9月17日出生, 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光电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中科院院士。1985年-1987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化学系和伊利诺依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1992年-1993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做访问教授,1996-1998年曾两度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学系做JSPS访问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裘氏基金访问教授。主要从事无机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纳米材料包括纳米分子和具有纳米孔洞的无机-有机聚合物与功能材料研究。1998年开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同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作为第一完成者,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2001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次,2000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二次(1986年,1990年)。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199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次(1991年,1994年)。担任欧洲《Inorg. Chem. Commun.》和《中国科学B版》杂志编委、《结构化学》和《无机化学学报》杂志副主编及《化学进展》等杂志编委。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得首届天眷波谱学奖,2001年获人事部和中科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度被评为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和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家, 2003年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8年以来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Chemistry Eur. J., Chem. Commun., Inorg. Chem 等杂志发表论文近二百篇。

      林其谁 1937年12月生,生于上海,原籍福建莆田。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9-1981年获联邦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墨尼黑大学物理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87-1990年担任中国生物化学理事会理事长,1987-1991年担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编委,1988年起担任国际细胞研究组织执行委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主编,1990年起担任UNESCO分子细胞生物学网络组织执行委员,1994年起担任亚洲与大洋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秘书长,1984-1994年担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

      林其谁院士主要从事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在研究氧化磷酸化时,曾发现偶联线粒体琥珀酸的氧化受内源NADPH的抑制,分离了线粒体内膜上不含ATP酶活力的偶联因子。在研究钠钾ATP酶时,证明了酶的构象变化,并说明了构象变化与酶催化过程的关系。首次纯化了解偶联蛋白天然质子载体,为机体能量代谢提供了新的证据。1984年以来,从事线粒体内膜与辅酶Q相联系的脱氧酶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现已招收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11名。199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林元培:桥梁设计大师

      林元培,男,1936年2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被建设部首批命名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005年12月13日入工程院士.

      在40多年的桥梁工程设计和桥梁理论研究中,林元培设计或主持设计的大跨度桥梁达20余座,中小桥梁有上百座,涵盖了各种桥型,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在上海杨浦大桥的设计过程中,林元培大胆地提出了全新的理论———“空间结构稳定理论”。杨浦大桥建成时,不仅跨度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在造型上创造了许多的世界第一。林元培主持设计的上海卢浦大桥建成后,也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多项第一。

      在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之后,林元培又拿出了新作品———东海大桥,该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全长32.5公里。{nextpage}

      郑武:体育之家添骁将

      祖籍梧塘镇漏头村,1967年8月出生,1991年入选国家男子篮球队,1993年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3名、亚锦赛冠军,1994年世界锦标赛第8名、亚运会冠军,1995年亚锦标赛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郑武均代表中国男篮参赛,取得第8名的成绩。郑武的父亲郑国宝系国家高级篮球教练,郑武之弟郑亮,原是国家男排队员,其家被誉为体育世家。

      肖光弼,出生:1952.5 、福建莆田人,高级教练、20世纪70年代福建篮球队队员,退役之后开始执教福建男篮,发现并培养了著名国手刘玉栋。福建男篮重组之后,肖光弼再挑重担,带领福建男篮从乙级一路杀进甲A,实现“两级跳”,并为国家男篮输送了新国手龚松林。

      范剑青: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全球杰出统计学家

      范剑青教授系莆田二十四中78届学生,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冠名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统计研究会主任、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长、《统计年鉴》主编,同时还是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刘玉煌:

      1959年出生在莆田。1981年和1982年,1982年开始到1985年,连续蝉联三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跳远比赛冠军。1984年,刘玉煌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

      颜建明:1961年出生于涵江区,排球运动健将,1984年代表中国队获得第2届亚洲青年男排锦标赛亚军,第5届世界杯锦标赛亚洲预选赛第2名,1984年出征洛杉矶奥运会,取得第8名成绩。

      肖青松:1963年出生于原莆田县,排球运动健将,1983年调入国家男子排球队,1984年,代表中国男子排球队出征第23届奥运会,取得第8名。

      林桑:1977年出生于莆田仙游。2003年第13届亚洲锦标赛70米淘汰赛、70米团体个人冠军、团体亚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团体银牌,这枚银牌是我市在历届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

      郑培峰:1989年春天,郑培峰参加省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一举夺得铅球和铁饼冠军。1994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郑培峰又一举夺得铅球、铁饼、标枪3枚金牌和跳远银牌,被誉为“三铁公主”。

      翁建德:1952年出生于莆田市城厢区,是我市体坛名将——亚运会十项全能冠军翁康强的大姐。羽坛健将,1995年翁建德被调进国家羽毛球队任教练,后任专家组成员。培养了众多的世界冠军,有男单冠军吉新鹏,混双冠军高凌,女双冠军葛菲/顾俊、杨维/张洁雯,还有北京奥运会上的杜婧/于洋。

      育种学家陆财: (1897—1973) 劳动模范。福建仙游人。1956年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和晋江行政专署命名为“陆财号”早稻。1957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65年获国家发明奖。

      著名画家周秀廷:-其画为人民大会堂收藏,1928年9月29日出生于福建莆田,他的代表作有《春夜宴桃李园》(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收藏)、《群仙祝寿图》(著名收藏家周颖南收藏)等。秀廷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位国画大家。

      著名导演:张建亚,195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笔名木江,曾为上影演员剧团演员,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助理、导演,先后执导《冰河死亡线》、《少爷的磨难》、《绑架卡拉扬》、《挑战》、《义胆忠魂》等影片。其中《三毛从军记》于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年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

      陈宝田:1949年1月生,福建莆田人。任泰州市委书记。2003年1月任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3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2007年1月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苏华:女。1908年生,福建莆田人。1931年加入中国GCD。曾任福建省委委员、妇委书记、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蔚文:男,1950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汉族,2002年任台盟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主委,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所长,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1月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黄明:(1916 )福建仙游人。历任《福建日报》编辑主任,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福建省教育局局长、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福建省顾委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雷卿:(1935.8 )男,汉族,福建莆田人,1992年4月任广西柳州市委书记。1995年1月任广西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1997年9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央党校学习)。

      张兆汉:(1914 )福建仙游人。曾任新华社新加坡分社经理。建国后,历任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福建省侨务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章武:乳名白生,笔名章武、马南山,祖籍莆田涵江江口,1942年出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

      陈章汉:乳名安生,笔名章翰,祖籍莆田涵江江口,1947年出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主席团委员,福州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小麦育种专家----何曼试

      当代中国科学家-----于寿文教授

      美国杜兰(Tulane)大学终生教授----陈一平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云里风

      鲁迅研究专家——许怀中

      《世界数学家名人录》中的人物----李开泰

      《国家人才库》中的黄全专家

      年轻的气象学家-----郑庆林

      余少玉:中国自制传真电报纸第一人

      被评为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莆籍博士徐宁

      获马来西亚国王“丹里斯拿督” 赐封莆田籍、童玉锦

      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其创作的《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获国家级剧本奖,历史剧《傅山进京》全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他同上海的余秋雨、四川的魏明伦合称为中国戏曲界的“三驾马车”。

      陈新宇 莆田著名青年农民画家,1981年12月生于福建莆田,作品:《学无止境》获碑林杯国际书法大赛金奖;《熊猫》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华夏之星奖”中国书画艺术交流大展赛金奖;《伟人》获莆田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书画展佳作奖;《勇攀高峰》获第六届曙光杯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大赛青年组特等奖;《鱼乐图》获第九届全国推新人大赛成人组书画全国十佳银奖;《春满人间》作品被选送厦门美术馆展览;个人创作的四幅国画作品经国家邮政局审批,于05年9月以个性化邮票型式公开出版发行;荣获福建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竟赛水彩绘画项目第一名,被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莆田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