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福:给西音村民带来发展福音
他叫王文福,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对农村工作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2017年12月,年过半百、扶贫经验丰富的他依然初心不改,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踊跃报名参加驻村帮扶工作,被任命为庄边镇西音村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西音山高路陡,林草茂盛,这里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这里观念滞后,人心涣散……因此,这里的发展与山外的世界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面对眼前的这个烂摊子,深谙“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王文福,决定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脱贫的深度融合。他虚功实做,从抓紧抓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入手,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活动和环境整治百日攻坚等活动。此外,他还亲自给大家上党课,主讲了“学习新宪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专题党课,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他们的责任担当,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
在扭住党建工作牛鼻子的同时,王文福始终没有忘记扶贫攻坚。有着丰富经验的他深知脱贫难,难在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只有坚持走“造血式”扶贫路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造血式”扶贫需要有“造血”功能的项目,为此,他本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寻找投入少、风险低、效益好的“短、平、快”致富项目。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发现头戴穷帽,却脚踏宝地的西音有过种植香菇的历史,只是缺乏技术、资金和销路,而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基于此,他把大力发展西音村香菇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一边向上级争取到70多万元资金用于建造5000平方米的香菇种植大棚,建立香菇生产示范基地,一边请来技术员指导群众科学种植香菇,并千方百计为香菇找“婆家”。三管齐下,使香菇成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香饽饽”。
乡村旅游业也是西音村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旅游处于“远在深山无人识”的状态。为了整合西音旅游资源,他充分利用西音山地资源和水库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此,他一边牵头对村域规划和旅游规划进行重新设计布局,打造以农家乐、农田景观、休闲旅游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业,一边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造势。如今,来西音旅游观光的游客日益增多,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也搭上了销售的快车道,使西音的经济建设日益红火。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财收入零的突破,他把发展的目光瞄准光伏发电项目及涵江乡村振兴有限公司和夹漈农业有限公司,通过租赁产业、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把为群众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王文福不辞辛苦走村串户,摸实情,办实事,针对贫困户的特点,通过就业帮扶、结对帮扶、挂钩帮扶、教育帮扶等措施,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由于精准施策,2018年该村便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近年来,对这些刚脱贫的贫困户,他依然经常走访,嘘寒问暖,逢年过节还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慰问品。
借扶贫政策的东风,举全村之力,带领广大干群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从村道建设抓起,和大伙一道,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完成了高坂、走圩、顶厝3个村组1.7公里的道路硬化建设。
路的问题解决了,接着他又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带领干群完成了萩芦溪西音段160多米长的河道整治,实现了“岸绿、水清、景美”的治理目标。同时还实施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开挖2口机井,建设2座高位供水塔,铺设供水管道3000余米,保证了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共110户600多人受益,有效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
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着力加强库区管理和水源保护,完成50户村民三格式化粪池改造,铺设污水管网,建造2座污水处理池,对库区外的村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在打好水路建设翻身仗后,他又在全村安装光伏发电400平方米,安装80盏太阳能路灯。
如今的西音:路宽了,水绿了,夜亮了,景美了。许多人都说,给西音人带来福音的,除了党的扶贫政策外,王文福这位小康路上的领路人功不可没。面对人们的夸奖,他不以为然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扶贫干部应该做的事,不值一提。”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打从驻村的那一天起,他很少回家,偶尔回一趟家,也大多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项目攻坚上,在施工一线上,人们常常看到他和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身影……晚报记者 钱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