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庆福泽——榜头万人板凳龙圈灯蔚为壮观
昨日,我市“疫情防控宅在家,扫码线上看元宵”活动《榜头万人板凳龙圈灯》一文发布,画面上一条鳞光闪耀的“灯龙”蜿蜒游动,蔚为壮观,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喜庆欢腾。
板凳龙圈灯是榜头镇泉山社区的元宵习俗,每户一桥(板凳),每桥3米多长、装4盏灯。由青壮年男子手执肩扛,依次排好,组成灯的长龙。在龙头灯的引领下,抬灯巡游,行走于村舍阡陌间,绕境一圈。
长期关注民俗文化的当地人刘祖建说,泉山社区元宵的高潮是游灯,老人们都说游灯保平安,祥灯普照,前程似锦。方言“灯”与“丁”偕音,游灯的出游与回程的接灯(丁),寓意人丁兴旺。正月十三当地元宵,家家户户都要煮用芥菜、猪肉、海蛎、虾米混合大米炖成的“游灯饭”,吃了香喷喷的“游灯饭”,游灯才有劲。
元宵夜,居民们举起灯桥到祠堂集中衔接,俗称“团灯”。社区分布刘、林、黄、甘、吴、杨、陈等姓氏居民,游灯按姓氏连接成不同的长龙,各姓氏龙头风格迥异,灯桥接在龙头后。游灯开始,锣鼓开道,“灯龙”流动。村民们在家门口烧起柴禾,红红火火迎接游灯队伍。灯光闪闪烁烁,社火映红了脸,“灯龙”绵延,圈灯“盘龙”时,龙头领先,龙身龙尾紧相随,由缓至急,按照顺时针方向盘旋,动静结合,首尾呼应,把元宵推向高潮。
“游灯、圈灯是莆田对元宵灯节的地方性诠释,通过万家灯火,元宵吉庆福泽的意义落到人间。”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说。对于莆田游灯来源,文献资料记载,与戚继光在莆抗倭有关,点灯结队而游,造成声势,吓退倭寇。也有专家认为,游灯像极了彝族火把节的场景,应该是一种古风,源自远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 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