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明代郑纪就读的圣地
□林锦堂
东山书院郑纪读书的文昌殿
东山寺
东山寺(东山书院)郑纪读书的场所
明代皇考石碑
清代碑刻
明式古窗
明代古建遗迹
东山寺古粱柱底座
唐代门槛墩
东山寺古时制茶的石器
古石磨
东山寺古时粉碎粮食的石器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东山寺”墨宝
在莆仙民间,人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谚语:“莆田出百喜,不如仙游出郑纪”。在莆田历代官谱中,郑纪只是明代户部尚书,虽官居一品,但高出郑纪官位的权贵大有人在。那么,郑纪为何会在民间如此传颂?这就要看为官者能否倾情民生,造福于民。郑纪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体恤民情,减轻赋税,兴学劝耕,植荫造林,倡建桥梁等功绩,深得乡民的爱戴;尤其是他为民请命“抱芋上书”减免仙游三年田赋的故事,5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古今亦如此。按当今流行的话来说,郑纪为官之道秉承“接地气”与“正能量”的“真气神”风范,深入民心,得以广颂。
明代郑纪为民造福的故事很多,然而你是否知道郑纪小时候曾经读书的地方?我们一道去寻踪500年前,郑纪未出仕前就读的圣地——东山寺,探寻曾经在兴化府教育史上辉煌一时的“东山书院”的前世今生。
东山,在“儒、释、道”三教界中都常见的词汇,历代对“东山”这个词汇,讲义不同。仙游县度尾镇东峰村境内的东山寺,位于仙游县文贤里(度尾镇古时的地名)东边——东山之巅,海拔600多米;南北朝间(502——589),这里始建太平寨,隋朝时辟为佛门,建有一座“福泉寺”,并在寺院门前栽植一株“隋桂”,四季扬花,喷香四溢。据《度尾乡志》载:“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智广祖师卓锡于此,扩建栖云窝福泉寺,改名为:禅学院;兼办院塾。唐末,杨在尧在此读书,后中进士官,居右补阙;杨辞官在此讲学,扩建为书院,名曰:东学院;俗称:东山书院。宋时,朱熹来此讲学,亲笔题写‘第一山’墨宝,并命书童在寺院山脚马嘴石上刻有‘第一山’字样。明朝中叶,郑纪等‘东山四园’声名鹊起,东山书院名气更盛……”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载体,东山寺从隋朝时期开始办学,隋朝的叶惟胜和尚,龙华寺的开山祖师曾云游至此,与陈开基也曾在书院讲学;唐朝诗人郑露、陈齐曾在书院讲学;书院办学,从唐代至清代,历代断断续续,教育薪火相承。宋、明时期,书院名气最盛。东山寺内有“文昌”一殿及其两庑,即为当时院塾修书之处。学生所读的书系《三字经》、《四书》、《五经》等类。塾师因人而教,进度全不相同。多数是启蒙教育,也有精英荟萃,书院越办名气越大。宋理学大儒朱熹前来讲学,影响更大了。他所注释的《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书,以后列入士子考试之经典之作。不少泉州郡等地知名人士慕名来此求学。郑纪小时候在度尾中岳九座寺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之后来到东山书院,芸窗笃志,发愤苦读,学有所成。景泰元年(1450年),18岁的郑纪,参加仙邑县学岁试,考中秀才;21岁时,为景泰四年癸酉科(1453年)举人;天顺四年庚辰(1460年),考中二甲进士;由此走上仕宦,历任翰林庶吉土、国子祭酒、浙江按察副使、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
东山寺素有胜景百处,集天地精华,北仰西苑、凤山;南瞰大济、城关;东眺书峰、社硎;西望飞鸽岭、永春湖洋,群山连绵,重峦叠翠,瞍地沃野,村庄市镇,星罗棋布地尽收眼底。东山书院寄居这座千年古刹,集聚千年古刹的灵光,凭借这片清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学生勤勉好学,人才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陈承、杨在尧、陈光义,叶宾、叶传、余象、陈骥、陈丰、姚宗之、陈谠、余崇龟、余元一、郑纪、郑主敬等知名进士。明朝中叶,东山书院更具盛名,"东山四园"声震京畿,即郑纪字东园,官户部尚书;李鼎字西园,官监察御史;余赐字南园,理学名儒;郑璞字北园,曾任国学侍讲。郑璞后来主持这个书院,延续教育薪火。续后东山书院的人才,依然层出不穷。据《仙溪试录》载,从乾隆至光绪年间的83次考试,仅度尾境内的学生,就有388个秀才入试,不少人考上县庠生、贡生、举人和进士。
东山寺经受千年岁月的侵蚀,几度受损,后由檀越主郑坦重建;明、清及民国时期相继扩建修葺。现寺座分上、下两座,下座为照墙、大雄宝殿,左右为僧舍斋厨;上座为观音楼,西旁为僧舍,占地1850平方米。大雄宝殿保持清代建筑风格。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东山寺”寺匾悬挂在大雄宝殿中。隋代所植的“隋桂”,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其树干于1967年枯死,但其根部生生不息焕发新生,如今郁郁葱葱,每逢花开季节,淡黄白色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焕发新生的桂树名曰:“银桂”。1980年9月,列入仙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东山寺经历代修葺,仍保留有“文昌阁”及两廊,作为历代文人讲学的场所。清时山下村童黄有熊(字元德)宿读一试秀才,额挂“贡元”。寺内有三处清代石碑题刻:一是由监察御史前刑部尚书郎柯士芳撰文的篆书;二是赐进士第前吏科给事中戴士衡撰文,闽仁唐叶伯全精梓。三是本县举人吴登青、郡诸生李清芬书,莆田集贤堂泐。此外,寺院内还保存有粱柱底座石墩、石磨、生活制作石器具等多项实物。这些珍贵的资料,对考究东山寺历史人文及仙游县历史文化教育阵地,具有不可缺失的实物依据。
近年来,仙游县度尾镇东峰村两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挖掘并弘扬东山书院文化。不久前,释觉凡法师应当地乡亲之请,入住东山寺,重开法席,传承经典国学,使之重新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附近群众休闲、锻炼及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阵地。2015年秋,东峰村两委携手当地企业家及村民捐资修通水泥大道,直达东山寺,方便游客前往探源研学,感受东山深厚的儒家及释家文化,领略千年古书院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