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祝考泓:下实心 办实事

    祝考泓:下实心 办实事

      作为上级下派驻村扶贫干部,几年来,祝考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有人问他有何感悟?他不假思索地说:“军功章呀!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2017年,省直机关第五批驻村干部动员报名大会召开,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彼时适逢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妻子身体又不好,怎么办?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他那深明大义的妻子,不但不扯后腿,反而大力支持:“你就放心去吧,孩子有我照顾……”同时,还勉励他要干出样子来。妻子的鼎力相助使他没有后顾之忧,把一门心思全扑在扶贫工作上,于是便有了文章开篇的情景。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省社会主义学院派驻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祝考泓,他的第一把火就是扭住基层工作的牛鼻子,以党建作为抓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邀请荔城区委常委和镇领导来村进行党课辅导,从而大大增强“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带动全村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撸起袖子大干快上。

      这第二把火该往哪儿烧?为尽快掌握村情民意,在认真听取村干部对全村基本情况的介绍后,他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发现原来下垞是一个头戴穷帽、脚踏宝地的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这里区位独特,气候宜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不仅有闽中党组织创始人陈国柱的故居,还有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九华叠翠,以及千年古刹苦竹寺……实乃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风水宝地。

      为了尽快让自然资源变成不竭财源,他请来了省学院的副院长和三位教授来下垞就乡村振兴战略与村两委进行一起精心描绘发展蓝图。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要把资源变财源,他们首先遇到的拦路虎就是交通闭塞:通往大山深处的道路不但弯而且坡陡,加上必经的两座桥太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此路若不拓宽,桥梁若不改造,那么发展旅游业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动作需要大投入,为了跑项目跑资金,他在用足用活扶贫政策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吸引台商前来投资。

      下垞村的旅游文章让他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于是信心爆棚的祝考泓便把第三把火烧向种植业。下垞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发展种植无疑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大财源。于是他决定划出村里的20多亩土地建大棚,通过出租的方式,既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可以解决部分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此外,村里还以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名义成立了九华亿情合作社,种植蓝莓,这样贫困户不仅可以在社内打工赚钱,而且还可以分红。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措、建设,先后完成了4条道路、2座桥梁的拓宽、改造,并完善景点配套:在苦竹寺建旅游公厕一座,在九华山景区新建几间店面,在陈国柱故居前建设九华梦幻谷项目等,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建多功能运动场一个,为旅客增加一处娱乐活动场所。有道是: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资源的整合,基础设施的改善,给乡村旅游注入一派生机:每年数以万计的旅客从四面八方来此游玩。旅游业的异军突起带动了运输、餐饮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经济亮点。

      2018年村里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期落地了,2019年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二期又建成并投产,经济效益明显。

      经济建设上去了,他又把发展的目光瞄准了民生建设。近三年来,他带领广大干群先后完成了水埔头、上岭、汉柄及王西自然村4条村道的硬化建设。此举不但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为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铺展锦绣前景。

      今年新春伊始,已回福州与家人团聚的祝考泓,突然接到上级要赶回下垞组织干群抗击新冠疫情的电话时,他二话不说,立马动身赶回下垞,连夜召开“两委”会议,进行周密部署……

      山民们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使他们打心眼里感谢祝考泓这位来自省城的干部。为表达谢意,他们经常给他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让他品尝,为此,他表示,即使自己在完成扶贫任务回归省城,但他会一如既往关注下垞的发展,并尽己所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下垞传递正能量,因为下垞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

      晚报记者 钱碧云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