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圣墩顺济庙神主改名换姓说明了什么?

    圣墩顺济庙神主改名换姓说明了什么?

      □林劲松

      最近,林仙久先生在《刘克庄诗歌中妈祖信俗元素探析》中说,值得注意的是,宁海圣墩(“湄洲墩”)原有一座建造时间不祥的神女祠,是宋徽宗下诏敇赐于宁海圣墩神女祠“顺济”庙额,也就是说,圣墩顺济庙是由圣墩神女祠演变而来的;曾经有学者认为,从妈祖神迹的发祥地而言,圣墩顺济庙才是妈祖的“祖庙”。(莆田文化网2020-3-23)

      这就是说,从1123年开始,圣墩顺济庙神主改名换姓了,改为姓林名默了。这说明从宋徽宗时开始,民间宗教信仰开始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合格的保留,不合格的去掉。与此同时,妈祖离开人世130多年后,宋徽宗给她封官许愿,而且还入主圣墩顺济庙,这是该庙神主改名换姓的根本原因。但是,强扭的瓜不甜,这座庙香火却比不上后来的白湖顺济庙,就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理清楚妈祖信仰这件事,在这里,让我们先看看妈祖的生平。妈祖姓林名默,又称林默娘,莆田九牧林六房蕴之六世孙。曾祖父林保吉,官后周统军兵马司,后弃官归隐,到忠门贤良港定居;祖父林孚,官福建总管;父亲惟悫,官都巡检。林默诞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逝世。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妈祖小时受到良好的忠烈家风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勤奋好学,知书达礼,能文能武,熟悉水性,通晓天文,研习医理,有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长大后,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为乡亲排忧解难,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世人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由于她一生为人做好事,富有无私奉献精神,所以,妈祖离开人世后,在她的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岛和她的世居地为她立祠奉祀,尊称她为“妈祖”,是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人发家致富的女神。

      妈祖的生平说明,她的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岛和她的世居地西天尾镇龙山村有贤良的人,他们有先见之明,懂得采用立祠奉祀的方法,把妈祖的那些优秀品质保存下来,供人们学习和借鉴,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否则,名不见经传的林默,怎么会入主湄洲墩?!这是因为孔子信仰,依靠的是3000学生传承孔子教书育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老子信仰,依靠人们学习和掌握《道德经》的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妈祖优秀品质,则依靠妈祖生前做好事地方人们言传身教,把她的精神发扬光大。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虽然时间长,130多年后才得到朝廷第一个封号,但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却是同样显著的,妈祖优良品质在海内外有许多传承者。

      《道德经》五十四章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这一章认为,优良传统及其规章制度的传承与普及,对于促进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善的建树的不可以废除,善的坚持的不可以去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坚持这些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祖祖辈辈就会传承下去。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里说的是修身养性。把这些优良传统及其规章制度付诸于自身,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的言行举止就会是真实纯正,有力量。因为几代人的共同坚持更加显得高贵有力量。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这里说的是家庭成员政治思想建设。把这些优良传统及其规章制度付诸于自家,他的家庭就会面貌焕然一新,丰盈有余,比起他人,那就先进多了……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这里说的是自己家乡精神文明建设。把这些优良传统及其规章制度付诸于自乡,他的家乡就会成了临近乡村的榜样,受到兄弟乡村尊崇。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里说的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把这些优良传统及其规章制度付诸于自邦,经济文化发展就会丰盛硕大。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里说的是广为宣传,把这些优良传统及其规章制度付诸于天下,就会星火燎原,无限普及,到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促进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人们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传承优良传统的优越性是通过比较时发现的。个人与个人比,家庭与家庭比,乡村与乡村比,郡县与郡县比,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意义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这种方法帮了我们许多忙,使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加聪明了。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使用比较的方法,往往富有说服力。在春秋后期的老子,就知道教育人们使用这种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方方面面,去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实在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所以,学习《道德经》,有利于提高我们对妈祖信仰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一人红,红一点;一村红,红一片;村村红,红满天。妈祖信仰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不正是这样吗?由近到远,逐步发展。初开始,由个别几个地方传承妈祖的优秀品质,以后成为了临近里、村学习的榜样;再下去则成为了兴化军三县的榜样。就这样,130多年以后,连当朝天子宋徽宗也被妈祖精神所感动,请她出来做官,还让妈祖得到第一个封号。早在公元前5世纪,老子就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意义。到了公元10世纪,历史文化名村的人们竟然懂得运用老子思想,去进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让妈祖精神在莆田城乡到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士农工商四民,全面发展,名列福建甚至全国前列。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奇迹。

      到了后来,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妈祖庙也越建越多。尽管这些地方才开始时祠庙不大,不像1123年封官许愿后的某些妈祖庙规模那么大,但是他们却是妈祖优秀品质的直接传承者,这才是最为宝贵的。

      所以,1123年妈祖得到第一个封号,这是妈祖的光荣,也是她的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岛和她的世居地西天尾镇龙山村及其莆田的光荣,更是东方哲学的光荣。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一直到了今天,仍然十分管用,帮我们提高认识,解决问题。

      值得指出,表面上看起来,“顺济”是妈祖得到的第一个封号,实际上却是宋徽宗对广大信徒提出了厚望,要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扬优良传统,遵纪爱民,保一方平安。这是因为“顺”,时刻听从朝廷召唤,服从命令听指挥也;“济”,同舟共济,去争取胜利也。所以,这显然是对广大信徒提出的厚望。与此同时也说明,宋徽宗担心信徒起来造反,所以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上引导。林居裔起义,兴化军诞生,虽然一百多年过去了,但是,宋徽宗却仍然记忆犹新。

      妈祖得到的第一个封号是这样,其他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从以后的发展变化看起来,莆田人民没有辜负宋徽宗的期望,特别是在宋金战争中,接受了严峻的考验,为国为民立了新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