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三先生”开莆来学新考
莆田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雅称。自唐代以来,文化教育发达,科甲鼎盛,这应归功于“南湖三先生”的开莆倡学。“三先生”指郑露、郑庄、郑淑兄弟三人;开莆倡学之处在南山(今广化寺所在),此处在唐代还有一泓水泽,故称“南湖”,其北侧峰峦起伏似凤凰腾飞,名叫凤凰山。南湖是莆田教育的发祥地,是闽中文化的摇篮。三先生曾在此筑“湖山书堂”,授弟子以儒业,外地读者也纷至沓来,本邑之衣冠文化实是郑露三兄弟开其先声。郑露有《书堂》诗云:“附凤凰翼,与木石居,和乐兄弟,游玩诗书”,即记载此事。宋代名儒朱熹过莆曾《题南湖书堂》诗曰:“倡学功高泽且宏,庄庄奕叶盛云传。三贤文献俨然在,云案薪传夜夜灯。”宋朝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题“南山樾荫”,其石碑还保存在“南湖郑先生祠”内,后人还竖立“开莆来学”牌坊加以表彰南湖郑露三兄弟。
“南湖三先生”开莆倡学,彪炳史册,功业卓著,有口皆碑;但对其入莆时间,地方史志记载极不一致。新编《莆田县志》是以明代周华所著的《福建兴化县志》为蓝本。《莆田县志·大事记》:“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郑露、庄、淑三人兄弟从永福(今永泰)移居莆田,在城西南凤凰山(南山)建湖山书堂,开先莆之儒学,后人称‘开莆来学’。”《兴化县志》卷四《儒林传志》:“陈郑庄,字端叟。其先出自荥阳,过江入闽,远祖昭。尝过泉之莆田,爱其风土,因迁祖坟于南山葬焉。至陈时,庄乃与兄露、弟淑,自永泰徙莆,庐护墓侧。”
最近,我们阅到宋湖民老先生遗著《郑樵先生年表》(《台北市兴安会馆成立纪念特辑》一书有转载),宋师在其《备考五》记道:“根据《南湖郑氏族谱》所载,郑庄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建中二年官左镇军定武中郎将。”一清二楚地有确凿年代可考,但《兴化县志》所载与此截然不同。《兴化县志·大姓志》云:“郑氏古荥阳人,梁、陈间中郎将庄……”,显系疏忽失考,谬误相承。这不但把来莆倡学的兄弟三人--传播文化的先驱,由中唐推进到梁、陈间为失实,而且把莆田开化迟早问题也弄错了,影响非同小可。
为了摸清事实真相,我们特地到庄边郑大成师和白沙郑玉润师处借阅《荥阳、福州、南湖郑氏宗谱》。《宗谱》载:“庄字端叟,行七,生于唐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九月初九日寅时,寿89岁。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官中郎将。远祖龙骧将军昭,于陈永嘉元年(公元307年)8月19日,随父渡江入闽,任福州刺史,定居福州,为荥阳郑氏入闽始祖,列于十二世,膺任泉州刺史,于陈永定二年(公元557年),卜葬祖坟十二坵于莆之南湖山。列于十七世,中郎将庄、太府卿露(生于唐玄宗开元廿八年即公元740年三月十五日辰时,年79岁)、别驾淑(生于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正月十一日辰时),伯仲兄弟三人(世称‘南湖三先生’),于唐贞元四年戊辰(公元788年)自侯官入永泰,徙南山祖坟侧而家之,为郑氏入莆始祖。题贞元十六年庚辰(公元800年),庄迁兴化县浔阳,为浔阳郑氏始祖,淑迁仙游县巩县,为仙游巩县郑氏始祖。”
《南湖郑氏族谱》记载具体详细,史实与《兴化县志》相同,只是时间相差太多,《族谱》载郑露三兄弟入莆时间为唐代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而《县志》却载是“称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入莆,时间相差231年。可能是《兴化县志》误把郑昭入闽后从福州去泉州时卜葬祖坟于莆田南山,误认为是入莆定居时间,况且明朝周华的《兴化县志》为单人编修,县系草稿,明、清两代该志书均由民间私人传抄,至1926年才由张国枢私人版印,未经专家审定,错漏在所难免。使用该志必须慎重。金赐 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