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作记忆:风格独特的老工艺流派
仙游县十大文化品牌的“仙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老工艺流派。
它最初源于古代的建筑雕刻艺术,唐代的仙游素有“僧乡佛国”之誉,当时寺院庙宇的栋梁、屋橼、门楣及家具装饰就开始植入了雕刻艺术,尤其是木雕佛像造型简练、刀法娴熟、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时期,仙游雕刻艺术由建筑装饰逐渐融入家具制作技艺,民间木雕工匠们运用传统木雕艺术来雕刻和装饰硬木家具。宰相蔡京酷爱的“太师椅”就是经由仙游民间木雕工匠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其“上圆下方”造型承载着中国古代“承天象地”、“天圆地方”的哲学概念,浸漫着浓郁的儒家思想。此后,仙游工匠逐渐把京都宫廷器用与书画工艺有机结合,制作出宝座、条案、条桌等木雕家具,运抵京师进贡。
到明清时期,“仙作”经过工匠们的薪火相传,不断推陈出新,民间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大行其道,深受皇家王室和宫廷贵胄们的喜爱。这一时期,仙游的艺术雕刻家具和红木雕刻家具,无论木工制作造型及雕刻装饰的图案、花纹都日臻完美,雕刻技艺精湛,图案花纹细腻精微,可与皇城下的北京木雕家具、苏州红木雕刻家具、浙江东阳木雕家具相媲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仙作”风格。
到了近现代,“仙作”雕刻工艺更是流派纷呈,诞生出“洋塘雕花派”、“坝下雕刻派”、“木作营造派”等风格各异的艺术门派。
如今,“仙作” 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莆田的本土文化元素,如妈祖文化、莆仙戏剧、梦文化等,在造型、结构、线条、雕工、装饰、榫卯、配料等方面精工细作,既促进古典工艺家具产业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又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仙作”高端家具销售占全国份额70%。
另外,“仙作”已将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汲取中国传统家具之精华,融合当代的文化理念和时尚元素,其款式典雅,结构严谨,用料考究,工艺精细,实现了“形、材、艺、韵”的和谐统一,以其独特的技艺和风格,与“苏作”、“广作”、“京作”并称为全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
“仙作”技艺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世界木材日暨首届国际木文化节在我县举办;2014年北京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仙作”臻品苏绣屏风、汉唐宫灯等为会场注入中国元素;2015年仙游古典家具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中向全世界展示……近年来,仙作家具更是多次被选作国礼助力外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2006年荣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后,我县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更是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荣获“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家具先进产业集群奖”等称号,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特别是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古典家具产区。在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县始终秉承“惜木如金”的资源观念,力求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羸,不断提升“仙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