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陂千年不倒揭秘
经过专家多年考察研究,木兰陂能屹立千年不倒,至今仍发挥溢洪灌溉作用,盖因其建造技术独特精湛,具有七大防护功能。
北宋时期,木兰陂曾经历钱四娘、林从世两次筑陂失败,熙宁八年(1075年),由李宏第三次续建,在义僧冯智日协助下,他踏勘两陂遗址,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地质、水文、溪流历史深入查访研究,最后选在木兰山下筑陂,即两陂遗址中间。这里溪宽流缓潮尾,是建陂理想处。但从地质上看,木兰溪流基本是顺断裂带通过的,而断裂带一般是易震区,便决定工程按“七防”要求设计施工。
●防漏底 栏陂由溢堰闸和重力坝组成,遇洪则溢,水枯则闸,陂长219米,底宽40至50米;从最上游石底至陂底、斜高6.7米。由于建在淤泥上,先在溪底铺2.5至4米砂砾蛋石,人工填土,中间夹二层松木条,用细沙铺面。再用几万块2吨以上花岗岩巨石胶砌而成,平整密合,作为陂内溪底防漏。
●防淤积 在石底上砌陂墩33个,墩宽1.5米,孔宽2.5米,高7.5米,共放32个闸孔(后堵3个)。每墩心用4条断面为60×60公分将军柱并排坚插入石底一半以上(长200公分),直至墩高平。自上游至下游紧靠成排,四周用块石包砌,有力顶托上游半个墩。大大增强陂体稳定性。针对陂址位于溪宽流缓地段易淤沙,又在陂南端设置一个冲沙闸,加宽1米。闸底加深半米,以利溪底泥沙冲入海,确保南洋进水口畅通。
●防改道 为避免暴洪漫流冲出溪外,导致溪流改道,在陂身两端,向上游沿溪各建一条长154米和292米,高于溪岸导流石堤,与岸相接。
●防海潮 在32个闸门跨闸桥面石和闸墩顶面石连接处,各凿出两头大中间小元宝状石槽,将其石柄入隼后向缝中浇注铁水,使墩桥面石相互交锁,连成坚固整体,增强陂身稳固性。陂身外面海处,则建阶梯式护坦,分五级石阶,总长21米,宽140米,每阶高约半米,可防护溪洪冲击陂基,减轻海潮对陂身冲击,挡住海水入侵,使溪海分流。
●防枯水 陂南端迴澜桥进水闸(亦称惠南桥)高3米,宽6.1米,分2孔,沟道总长173公里,可蓄水1700万立方米,以灌溉南洋平原。元延祐二年(1315),陂北部(一半)又建“万金陡门”进水闸一孔,灌溉北洋,沟道总长185.5公里,可蓄水1400万立方米。此陂现有29个闸门,遇天旱枯水期,放下若干块闸板,水位就高,流量也大了。如旱情加重,再关上若干闸门,水位会再升高,增加灌溉面积。
●防洪灾 洪水时期,所有闸门开启,疏流泄洪。溪洪上涨,使溢上陂顶再涨,陂身就淹在水下。洪水一退,陂身又露出来。
●防地震 由于陂身整体性强,下重上轻,在水下没有冲力,加上上述稳固建筑,可保陂身不受地震损害。□ 吴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