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复活国宝 焊接历史 ——记莆田籍官窑大师叶宏明

    复活国宝 焊接历史 ——记莆田籍官窑大师叶宏明

      “小翁,我爸爸走了”,3月1日早上七点,还在梦乡里的我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唤醒。莆田籍官窑大师叶宏明先生的大儿子叶培荣告知我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顿时一阵寒意直袭心头。尽管我对叶宏明大师生病已经有所耳闻,逢年过节时我们也常有短信互致问候。2015年国庆节后笔者应邀去杭州参加知青活动,叶宏明大师还约我去他家小坐。后来听叶培荣说他父亲病了,我很诧异地通过短信向叶大师问安。叶大师还能回复说是在复查,但算起也有2个月没有联系。但这一天这么快到来还是令人难以置信。

      叶宏明的名气,不在于他曾连任第八、九、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也不在于他曾三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资历,因为年龄原因,他失去本该属于他的荣誉,但他也泰然处之。由于他恢复了失传七百余年的龙泉青瓷官窑,被誉为“复活国宝、焊接历史”而闻名陶瓷界,他是中国陶瓷领域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他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华夏官窑古瓷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首批获得者……凡此种种,足以告慰人生,重要的是叶宏明是中国恢复历史名瓷的奠基人、古陶瓷学科的科技带头人之一,他在陶瓷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和分量。作为叶宏明大师在家乡福建莆田的忘年交,我们有十多年的友情了。于是,赶紧问明叶宏明大师的治丧安排,叶培荣说安排在3月5日。

      出于对大师的敬重,我没有理由不去送大师一程。于是提前买好3月4日去杭州的高铁票,提前一天赶到叶宏明位于杭州凤起路皇亲苑的家中。在小区院里,也看到小区院子墙角边摆满花圈,有浙江省领导送的,也有中央台康辉主持人送的花圈,大概有几百个吧,看了颇为震撼。

      往事并不如烟。清明节来临之际,作为一个感怀亲朋旧友的特殊形式,我应该对这位从莆田走出去的陶瓷领域的巨擘的离世表达应有的尊重和怀念。于是,我翻检出叶老十多年来寄给我的六、七封书信、报纸和照片,还有2005年、2006年他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寄给我的首日封……一切恍如昨日,清晰可见。

      我是2003年左右经人介绍得以认识叶宏明大师的。那时,电脑还没这么普及,通讯也没这么发达,通过书信来往,我们有了联系。虽然叶宏明在陶瓷界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在家乡知道的人还不多。后来我在《莆田通讯》、《莆田晚报》等媒体上发表了叶宏明在哥窑、弟窑、官窑领域的成就,引起家乡收藏界的注意。

      正如叶宏明在家乡的一位朋友说的:看了一辈子陶瓷的叶老有一双一眼能看透一个人内心的慧眼,有着丰富阅历的他对朋友和晚辈也是有着一颗透明亮堂的心的。一回生二回熟,随着交往的增多,我和叶宏明逐渐熟悉。我对他在陶瓷领域上的成就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有了更多的了解。

      叶宏明1933年10月出生于福建莆田县涵江镇,1954年莆田二中毕业考入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1958年毕业,是新中国首批硅酸盐专业本科毕业生。当年周总理将“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的指示下达给了轻工业部,轻工业部又把重任下达到了浙江省轻工业厅。那年,叶宏明作为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首届毕业生,也是新中国首届硅酸盐毕业生,他被其时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的翟翕武一眼看中。1961年至1963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艰难岁月。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在浙江龙泉的深山老林里,每天吃不饱饭且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有一天,他病倒了,全身浮肿,两只眼睛肿得只剩下一条缝。翟厅长闻讯后,带着自己节省下来的30斤粮票和自掏工资买的一箱罐头前往探望慰问,这于叶宏明是多大的精神慰藉呵!

      烧一窑需48小时,一个月烧6窑。为了掌握火候,记录第一手资料,烧窑人必须48小时轮流守窑。整整4年,叶宏明和他的同事们一边烧窑一边砸碎不合格的瓷器。几百个配方,上千次试烧,终于烧出釉色、纹片、造型与故宫藏品完全相同的哥窑青瓷。同样,为了恢复南宋官窑,寻找关键的原料紫金土,他烧遍了50多种瓷土。即便后来在杭州南郊乌龟山找到了紫金土,他也是经过了70多道工序的烧制、上千次的数据研究、上万次的试验,最后才烧制出官窑中的上品粉青釉官窑瓷。

      如今,叶宏明大师的陶瓷作品陈列于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国总部,多件作品被作为国礼先后赠送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和领导人,被各国收藏家、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所收藏。在“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叶宏明的现代官窑大盘拍出了112万元高价,震撼业界;在2012年12月举行的“中国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专场拍卖会”上,他的官窑龙形象形贯耳瓶以80万元成交,成为本场成交价最高的作品。笔者也应叶老的邀请在浙江黄龙体育场参加了这场拍卖会,首次深刻感受到拍卖期间的热烈气氛。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叶宏明声名远播陶瓷给国家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以后,国外有人想高价买他的配方,有的公司则想高薪聘请他讲学并帮助开发一项青瓷工程,他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了。他说:这是属于祖国的财富。

      在笔者笔记本里还留着2014年1月5日叶宏明大师的题词:文脉,继承和发扬莆仙优良文化传统。这分明也是一位大师对家乡的殷殷期盼。

      从叶宏明大师2016年3月1日去世,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大师的音容笑貌依然萦绕在笔者眼前。官窑不朽,大师不朽,我以此表达对这位家乡英才的怀念。   (翁志军)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