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的创业者——记仙游县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安
他是仙游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他个人的发家史,便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长史。
他就是仙游县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董事长、仙游县工商联副会长陈建安。最常挂在他嘴边的词,就是“脚踏实地。”
1954年,陈建安出生于榜头镇官舍村的农民家庭。9岁时,陈建安父亲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成分问题,他无法参加高考。对于当时的心情,陈建安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特别难过,但是我总想着,天无绝人之路。”后来,外出打苦力、季节工……“什么苦都吃过了,打工时吃的是窝窝头,咸菜泡开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陈建安发现,在福建,“民用玻璃”生产仍处于市场空白阶段。于是,他从福州请了十几个老师傅,招聘了几十个工人,在榜头后坂村白手起家,开办了“仙游县玻璃厂”。
因为陈建安“胆子大,脑子活,肯吃苦,脚踏实地,肯虚心请教”,很快玻璃厂便搞得有声有色,开始盈利。1980年,他便成为“万元户”,成为仙游最早一批成功的乡镇企业家。
1990年,全市招考干部,陈建安在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摘得“榜眼”,成为榜头镇的一名干部。
当时,大庆仙游石化总公司属于国有企业,银行负债几十万。陈建安临危受命,来到公司时,他考察公司的运营机制后,提出必须实行“责任制”,才能提高积极性,搞活企业。上任后,他对原有的落后、呆滞的企业经营体制进行“责任制”改革后,仅花了一个月时间,企业就开始盈利。“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陈建安说。
1996年,由于经营不善,仙游液化气总公司已经负债1000多万,而资产仅有253万,严重资不抵债。陈建安又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
陈建安来到该公司的第一步,就是处理纷繁的债务,帮这些员工还债。“这些员工非常不容易,一个月工资不到百元,因为公司却欠了这么多钱。我一定要想办法帮他们还钱。”为了帮员工还债,陈建安将自己在八二五大街的2栋楼房、在洪桥社区的房子都卖掉了。
直到今天,这些老员工依然对陈建安当年的“义举”感恩戴德。
“脚踏实地,与人为善,诚信为本。”是陈建安经商做人的信条。他的嘴里,听不到“假、大、空”,他总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自己的行动。
花了3年时间,陈建安消化了仙游液化气总公司的债务,将“大庆仙游石化总公司”与之合并为“仙游县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两家垂死的企业,在陈建安的手下“起死回生”,不能不佩服陈建安的魄力、毅力、能力。
如今,仙游县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在仙游拥有用户户数7万户,市场占有率高达80%,并连续4年获得市“平安企业称号”。
液化气是微利行业,是民生工程。为了让全县人民用上安全的液化气,陈建安在仙游设立了“仙游县钢瓶检验站”。“原来,钢瓶送到莆田检验每户需要收费50元,现在在仙游,对我们的用户,免收检验费。”陈建安说道。液化气钢瓶每4年检验一次,平均在全市报废的10个钢瓶中,仙游县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的钢瓶就占7个。“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去检验,安全第一。”
除了经营仙游县液化石油气公司、仙游县钢瓶检验站外,陈建安还担任仙游县建峤置业有限公司、仙源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每年上缴税收近400万元。如今,陈建安已年过6旬,他的“脚踏实地,与人为善,诚信为本”的企业精神已有了继承人。他的儿子陈纪经营着仙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在今年红木行情冷清之时,产品依然供不应求。如果说一个企业领导者的气质影响着公司、及自己至亲的气质,那么,陈建安旗下的公司气质便是“认真、务实、诚信”。
陈建安致富之后,不忘回馈社会。从1984年起,陈建安就开始热衷公益事业。至今,已有100多名贫困学子在陈建安的资助下圆了上学梦。他还为仙游县养老院注资,为了养老院里的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已贴了180多万元。此外,陈建安亦出资修建村里的村道……“一个人的一生花不了多少钱,如果可以帮助到别人,我非常高兴”。他衣着朴素,笑着说道。 (游晓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