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歌谣:草蜢与鸡鸽
草蜢弄鸡鸽,弄到墙壁角。
鸡鸽喙一啄,草蜢糜察察。
(鸡鸽:小公鸡。糜察察:稀巴烂。)
蚱蜢是一种昆虫,似蝗虫而体型较小,善于跳跃,专吃农作物的叶子,是害虫。我们莆田人把它叫做草蜢。鸡鸽是莆田人对小公鸡的叫法。大家都知道鸡最爱吃虫,无论什么昆虫都是鸡的美餐,即使毒如蜈蚣、蝎子,鸡也视为小菜一碟。
草蜢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什么事不干,偏偏要去捉弄小公鸡,那还会有好下场?捉弄的结果是,草蜢尽管会跳,跳来跳去,蹦的再高,跳得再远,也只有被小公鸡追得逃往墙角壁隅的份,根本无法躲藏。小公鸡只要张喙随便一啄,草蜢马上就变得跟久熬的粥一样稀巴烂,糜察察就是对此最好的写照。小公鸡再张嘴一刁,草蜢就填了小公鸡的肚子。
童谣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道理:凡是不自量力而又要挑起事端者,其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
土猴与织蛛
土猴掘瓮织蛛住,
织蛛生囝放坊厝。
土猴么去抱,
织蛛喊哎哟。
(土猴:蝼蛄。织蛛:蟋蟀。掘瓮:挖洞。放坊厝:放在家里。么:要。音“物”。)
土猴就是蝼蛄,背褐色、前脚大,像铲子,善掘洞,生活在泥土中,吃农作物的根或嫩茎,是害虫。有些地方把它叫做土狗子,蝲蝲蛄,莆田人俗叫土猴。
织蛛就是蟋蟀,通体黑褐色,吃植物根茎,对农业有害。雄的性好斗,两翅膀摩擦能发出悦耳的响声,有的地方把它叫做促织、纺织娘、蛐蛐儿等。由于性狠善斗,很得有闲人士喜欢,常捉来或买来捉对厮杀打斗,直至比出高低,分出胜败,斗个赢输方肯罢休。
在自然界的芸芸众生里,在鸟类中有一种现象叫做鹊巢鸠占,无独有偶,在昆虫界里也有这种现象,那就是童谣所唱的“土猴掘瓮织蛛住”。土猴用铲状前脚辛辛苦苦为自己掘了一个洞做巢,织蛛却趁土猴不在家,毫不费力地把洞窝占为己有,并将它当做产房,把儿女生在窝中。懒惰贪玩的织蛛生完孩子就外出玩耍了,把孩子独自留在窝里。土猴回到家中,看到了可爱的小宝宝,也许是出于母爱,忍不住想去抱。不料,小织蛛看见陌生人,顿时吓得哇哇大叫哎哟。
结尾处不用其他象声词而用哎哟,除了押韵的需要,二则平添趣味。
虼蚤与虱母
虼蚤瘦骨骨,
虱母肥忒忒。
虼蚤咬了就跑,
虱母给捉许号。
(瘦骨骨:瘦巴拉叽。肥忒忒:胖乎乎。许号:在哭。)
虼蚤,昆虫名,俗叫跳蚤,体小扁平,故童谣形容它瘦骨骨;赤褐色,善跳跃,寄生在人畜身上,吸血为生,会传染疾病,是害虫。
虱母,昆虫名,普通话叫虱子。也是一种寄生在人畜身上靠吸血为生的害虫,也能传染疾病。虱母行动迟缓,吸饱血后浑身涨得浑圆,故童谣形容它肥忒忒。
小时候家父曾把这首童谣改编成小故事讲给我们几个小孩听。
有一天,肚子饿得扁扁的虼蚤对同样饿得前胸贴后背的虱母说,我们一起去吸人的血吧,人的血可比什么动物的血都香都甜呐!虱母听了正中下怀,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虼蚤领着虱母爬到人的肚皮上,虼蚤对虱母说,我喊一二三,咱们一齐开口吸,虱母连声答应。虼蚤喊声一落它们就同时张口吸起血来。人被叮后,觉得又痛又痒,立马掀开衣服查看。虼蚤二话不说,一蹦老高,逃得无影无踪。可怜生性慢吞吞的虱母只有落得个被捉的下场。人捉住虱母后,用双手的大拇指甲对着一挤,“啪”的一声,虱母立马身烂血流,顷刻丧命,那还来得及哭呢?
我认为这个童话故事就是对这首童谣的最好注释。童谣旨在告诉小朋友们,交友一定要慎重,若是交上狐朋狗友,说不定什么时候被卖了,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呢。□陈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