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王鳌珍:期待目睹抗战胜利阅兵仪式
图为黄昏时分,王鳌珍坐在自家门口看书。
穿过县城繁华的闹市区,走进幽静古朴的济川巷,在城内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玉伟指引下,记者来到了王鳌珍的家中,那是一栋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张玉伟介绍说,王鳌珍的祖上曾经是当地大户,这里便是他家祖宅。后来,王家家道中落,后代生活贫困,把大部分房屋都变卖了。王鳌珍一生没有娶妻生子,生活清贫,如今独自一人住在两间老屋里。
王鳌珍今年92岁了,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但目光炯炯有神。走进老人卧室,这里除了老式床柜和一台17寸电视机外,几乎没有值钱家当,书柜上却堆满了书籍,《淮海战役实录》、《蒋介石为什么败退台湾》、《现代三十年》……王鳌珍说,他不会打牌、麻将,读书看报是他唯一的爱好,也是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经历过战争,见证了历史变迁,他对政治、历史一类书籍情有独钟。
王鳌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曾经是前清的举人,他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1944年4月,正在县城金石中学(仙游一中的前身)读高中的王鳌珍,毅然投笔从戎,走向了抗日战场。那一年,他只有21岁。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说起当年参军的缘由,王鳌珍仍掷地有声。当年,国民政府发出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从军。王鳌珍回忆说,当年同一届同学,就有十几人一起报名参军。他至今仍记得慷慨激昂的一幕,经过严格选拔,全县200余名青年在燕池埔广场誓师出征,父老乡亲敲锣打鼓前来送别,还有女同学献上鲜花。
王鳌珍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31军208师,驻扎在江西黎川,不久又被部队选送到预备军官学校,学习电讯、日语、政工宣传等军事技能。1945年,八年抗战已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转入反攻,收复失地。王鳌珍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44军,军衔提升为少尉,担任军部侦察营三连指导员。
当年5月,44军从苏北出兵,进攻被日寇占领的海州城。“炮弹在身边爆炸,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王鳌珍描绘了惨烈的攻城战,“耳朵被震聋了,什么也听不到,遍地都是炮坑和死伤的战士,场面惨不忍睹。”激烈战斗中,一颗子弹射穿了王鳌珍的小腿,血流如注。但他强忍着剧痛,挥舞着手中的驳壳枪,大喊“杀鬼子!”带兵继续冲杀。终于,日寇抵挡不住仓皇出逃,海州城得到光复。
记者问王鳌珍:当时战斗那么激烈,死那么多人,你怕不怕?他说:不怕,上战场就不知道怕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命该如此。
王鳌珍战后回归乡里。他回忆说,母亲身体不好,弟弟年纪还小,照顾家庭重任全落到他一个人身上。他开荒种地、拉板车、做搬运工,拼命劳动赚钱。由于能写一手好字,他还给街坊邻居写诉状、写挽联,养家糊口。
如今,一生艰辛的王鳌珍已经92岁高龄了,但他仍然时刻关注时政,坚持读书看报,他了解到,今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阅兵仪式。王鳌珍说,他唯一的期待,就是能够目睹活动的盛况。“我的日子不多了,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样的活动,我就知足了。”说到这里,王鳌珍的眼眶湿润了。 今报记者 唐伟 文/图